回覆列表
  • 1 # 鳳146983974

    謝謝邀請。肯定有噻!在我女兒復讀的那一年,幾乎每天晚上她都會又哭又說地控訴她的新班主任,說她不喜歡復讀生,天天罵他們是外來物種,是怪胎啥的,原班生犯了啥錯,她都冤枉復讀生……起初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象徵性地勸慰她,別去斤斤計較那麼多,你是來複讀的,不是來討氣嘔的;嘴巴長在班主任身上,她想說什麼就說唄!沒想到越勸她卻越生氣,說我不理解她,和班主任一夥,是班主任的狗腿子啥的,弄得我哭笑不得那一瞬間,我覺得真的不太懂她……後來我改變了策略,不管她說什麼我都默不作聲,讓她盡情地發洩情緒。慢慢的,她說得越來越少了,我知道這是她的內心越來越強大的表現

  • 2 # 李門耳

    我又沒有孩子,不過孩子不理解家長,家長同樣不懂孩子,這是正常的。別說家長和孩子了,兩口子還有猜不透的呢,別說一個後來的孩子了。

  • 3 # 大林喲

    肯定會的!有的時候只是把自己成年人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其實真的不一定懂孩子的想法!

    多交流,溝通,慢慢就知道了。

  • 4 # 紐西蘭小胖子

    孩子也在不斷成長,而且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可能真的只有短短的那幾年,一旦孩子住校或者去了外地求學、工作。每年相聚的時間很少,孩子在外面也在面對社會面對生活,所以孩子獨立的思想和價值觀會促使他的轉變,不是你不那麼懂他了,是相互陪伴的時間太少了,你們缺少了相互溝通的機會。

  • 5 # 漢服小鷺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很多時候連自己都不懂,怎麼可能完全去懂得他們的每一個內心的細微想法和變化呢?我家孩子快三歲,還不怎麼會說話,所以有時候我更弄不清她的想法了,當我不懂她的時候,她就會發脾氣,讓我去猜她想什麼,我就只能不停猜,才對了她脾氣也就好了。‍♂️‍♂️‍♂️

  • 6 # 巧妙媽育兒

    很多時候,自以為很瞭解孩子,針對孩子的行為發表一段看似正確的“大道理”。

    其實,都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從主觀方面去評價而已,真實的想法並未可知。

    這樣就造成雙方溝通障礙,孩子正真的需求沒得到滿足而不滿,家長呢又由孩子不講道理而憤怒、發火、責備。

    小女兒,每天爸爸下班回家都會要求畫一張軍艦,開始以為她只是喜歡軍艦而畫,可第二天又要求畫同樣的軍艦,明明昨天畫的還在書桌上。

    有一天發現孩子看著畫畫那興奮的樣子,忽然之間明白,孩子要的不是畫,而是一種安全感,一種被爸爸照見。因為對爸爸的依戀,白天拿著畫,見畫如見面,晚上看著爸爸畫,獲得一種滿足,一種被爸爸關注的情感。

    再比如看電影,每次都願意去看,但中途會出去很多次,偶爾還會提前結束。知道孩子是對某些情節感到恐懼,逃離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開始鼓勵孩子要勇敢面對,這都是故事,並非完全真實的事件。甚至有時透過獎勵試圖去改變孩子的這種方式,效果並不好。

    後來回憶孩子看過的電影,並非每部都這樣,比如戰爭片,即使血腥的場面也沒有跑出去。也是瞬間悟道,孩子對於未知的事物,才會出現因恐懼而逃避,但對於自己知道的歷史事件,由於知道結果,就不會恐懼。

    對孩子只能逐步去了解,所幸不要輕易做判斷,而是要多觀察和分析,才能知道真相,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總之,對於孩子暫時的不懂也沒多大問題,只要感受到不懂孩子的那一瞬間,也是親子關係出現轉機的時候,因為這給了我們學習去找到答案的機會,祝每位朋友都能幸福做爸媽,找到開啟親子溝通的鑰匙。

  • 7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問題: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突然意識到你可能並不那麼懂你的孩子?

    回答:

    可能是職業的關係吧,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懂我的孩子。雖然當他焦躁、苦惱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當時當刻的情緒,但是如果他不願意訴說,我也無從得知。

    記得最近有一次,孩子因為罰抄悶悶不樂的回了家就趴在床上,書包都懶得開啟,更別說寫作業了。我問他怎麼了?他說因為數學計算題錯了一大半,被老師狠狠地K了一頓,還罰他每道題訂正五遍。他大嚷著:“不做不做就不做,明天不交了!”

    作為從小接受中華美德教育的老母親,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做還了得?”“批評你是為你好!”“有意見可以保留,但該罰的就得認啊!”……雖然語氣和用詞可能修飾了一番,但總體而言,我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此。

    娃立馬炸毛,瞪著眼憤憤地向我申訴:“你根本就不懂我!”

    一聽這話我就瞬間意識到——他說對了:我壓根就不懂他!

    想想這個整天以數學為傲,卻又時不時計算弄錯小數點、抄錯數字的小孩,在面對半面叉叉的卷子時,估計內心的挫敗感與羞愧感早已堵滿了胸口。再揹著批評和罰抄回到家,我的一席話相當於將他置於了四面楚歌的地步,有點兒落井下石了。

    我承認道:“我確實是不懂你,忘了考慮你的立場了。你明明也有過很多次全對,老師這樣批評你,你肯定覺得不公平,特委屈。感覺好像一次錯誤就遭到了全面的否定。”

    這一次,我猜他覺得我終於有點懂他了,雖然還是氣呼呼的,但願意麵對著我繼續埋怨,繼續發洩不滿了。絮叨完之後,他看了一會兒小說,睡了一大覺,然後還是麻溜地完成了每道題五遍的訂正工作。

    曾奇峰老師曾經說過:“讓母親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恨,能讓孩子繼續健康的成長。如果一個母親她只能覺察到孩子的愛,而不能夠覺察到對孩子的恨和抱怨的話,她就可能會把這個孩子吞噬掉。”同樣,作為父母也必須承認即便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孩子仍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情感、他的認知、他的需要,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不可能全然瞭解孩子,更談不上很懂。

    很多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扔掉所有的成見,試著去感受孩子的感受,不加評判地去聽他的傾訴,只有這樣,才能稍許靠近孩子一些,懂得孩子一點。

    作者簡介

  • 8 # Q醬

    首先,我沒有孩子,沒有愛人,沒有物件。那我就說個,可能有那麼一瞬間,我突然不瞭解自己了。

    不瞭解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表象的瞭解,限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瞭解自己的喜好,

    深一層的瞭解就是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秉性,陰暗面是什麼?內心追求什麼。

    我一直很瞭解自己,但是總有那麼幾個瞬間,覺得自己很陌生。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會有這種情況吧。

    生活艱難,面具很多。帶著不同的面具應對不同的角色。時間久了,面具彷彿紮根兒了。自己忘記自己是誰了。或者自己故意忘記自己是誰。

    忘記自己是誰,很輕鬆。可以毫無負擔的去折騰,去表演,去享受當演員的快感。但是,午夜夢迴,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會不會讓你的面具裂開一條縫隙。讓久違的自己出來透透氣。這個時候,你還了解你自己麼?

    撕掉面具吧,留點兒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多瞭解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則徐燒鴉片符合國際規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