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世說新語》裡總是提到長嘯,還有兩個人比賽長嘯的。這個嘯是透過怎麼一個動作來完成的,發出來的是什麼樣的聲音。
10
回覆列表
  • 1 # 生猛歷史

    提到魏晉名士,我們心中往往想到世家貴公子,風流倜儻,雅好清談,往往於竹林月下,仰天長嘯,盡顯風流瀟灑。但上千年過去了,“長嘯”是什麼意思我們今天已經不甚清楚。有人說長嘯就是大聲呼喊,《辭源》、《辭海》等專門辭典解釋為“唉聲長嘆”或“感慨發聲”,更有一些武俠小說,把“長嘯”說成是某種內力功夫,玄之又玄,那麼“長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事情本身也很簡單,“長嘯”其實就是蹙口出聲,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吹口哨”。早在《詩經》中就多次提到兩千多年前,女子“其嘯也歌”、“嘯歌傷懷”和“條其歗矣”,說的都是“嘯”。東漢時期的經學大師鄭玄遍注群經,把儒家經典全部作了註釋,在“嘯”這裡就解釋為“蹙口而出聲”,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吹口哨。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詩經》所記載的“嘯歌”往往多是女子,心懷幽怨,發而為嘯,既嘯且歌。除了《詩經》以外,也有很多文獻記載女子因為憂傷、思念和悲憤而長嘯,抒發不平之意。女子抒情是一種,除此之外,“嘯”也經常用來施行巫術,是巫術中的一種儀式。古人相信,巫師長嘯可以與天地鬼神、死者靈魂進行溝通,具有某種神秘色彩。

    魏晉名士揮麈清談

    到了東漢時期,音調清越、內涵神秘的“嘯”也逐漸從女性和巫師那裡逐漸進入文人雅士的生活。這個時候,嘯往往又和“吟”並稱,稱為“吟嘯”、“諷嘯”或“嘯詠”。文人雅士或是因為激憤而“吟嘯扼腕”,或是登高抒懷而“吟嘯良久”。魏晉時期,盛行清談,文人雅士往往於意興恬適、心神曠遠、揮麈清談、登高望遠之時,吟嘯良久,卓犖不群,狂放傲然。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吟嘯

    在魏晉時期,嘯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姿態,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美學追求,尤其受到了魏晉名士的追捧。西晉時期的成公綏還著有《嘯賦》,詳細鋪陳渲染了嘯的方法和音調,寫到“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動唇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令後人神往不已。

    參考文獻

    孫機:《從歷史中醒來》

  • 2 # 睡眼文娛

    首先說明一下,本文圖片均已取得個人商用授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長嘯是指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

    而撮口是什麼意思呢?清潘耒 《類音》:“蹙唇而成聲,謂之撮口。換句話說,其實就是聚口使成圓形。

    但“嘯”好像並非這麼簡單,張潮(清)甚至認為“嘯”是“古之不傳於今者”的技藝。

    僅僅就文字而言,“嘯”這門技藝可以追溯至先秦時代,在《楚辭》中有,“招具該備,永嘯呼些。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夫嘯者,陰也,呼者,陽也。陽主魂,陰主魄。故必嘯呼以感之也。”王逸注)

    在先秦時期,“嘯”有其實用功能。這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巫”的作用來。在上古時期,法事(與神溝通的能力)被巫所壟斷。而隨著先秦時期絕地天通,人人都能直接與神靈,與祖先溝通。因此我猜測,“嘯”可能源於上古巫在儀式(宗教活動)中的特定方式。而隨著絕地天通,隨著百家爭鳴,巫的地位大大降低,而“嘯”在普通人中的應用也更加普遍。

    再往後,南宋朱熹:“嘯呼,即謂之皋。”(《禮》:謂禮經也。祝曰皋。——《說文解字》)

    即使在這個時候,“嘯”在某些方面而言,仍是與“周禮”相掛鉤的。

    而另外一個方面,原本特定用途的動作,隨著時間的流逝,必定會產生變化。由於“嘯”不再被“巫”所專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使用“嘯”,也使得“嘯”本身的一些特定含義消失了。

    魏晉之時,是玄學大興之際,《晉書》中有一篇《嘯賦》。(因為行文簡潔的需要,在這裡省略了許多,如果有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尋找一下全文)

    逸群公子,體奇好異。傲世忘榮,絕棄人事。睎高慕古,長想遠思。將登箕山以抗節,浮滄海以遊志。於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狹世路之厄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於時曜靈俄景,流光濛汜。逍遙攜手,踟跦步趾。發妙聲于丹唇,激哀音於皓齒。響抑揚而潛轉,氣衝鬱而熛起。協黃宮於清角,雜商羽於流徵。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曲既終而響絕,遺餘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動唇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清激切於竽笙,優潤和於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收激楚之哀荒,節北里之奢淫。……若乃登高臺以臨遠,披文軒而騁望。喟仰拚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或冉弱而柔撓,或澎濞而奔壯。橫鬱鳴而滔涸,冽飄眇而清昶。逸氣奮湧,繽紛交錯。列列飆揚,啾啾響作。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乎北朔。又似鴻雁之將鶵,群鳴號乎沙漠。故能因形創聲,隨事造麴。應物無窮,機發響速。怫鬱沖流,參譚雲屬。若離若合,將絕復續。……若乃遊崇崗,陵景山。臨巖側,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藉皋蘭之猗靡,蔭修竹之蟬蜎。乃吟詠而發散,聲駱驛而響連。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之纏綿。心滌盪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若夫假象金革,擬則陶匏。眾聲繁奏,若笳若簫。磞硠震隱,訇磕磱嘈。發徵則隆冬熙蒸,騁羽則嚴霜夏凋。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穀風鳴條。音均不恆,曲無定製。行而不流,止而不滯。隨口吻而發揚,假芳氣而遠逝。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信自然之極麗,羌殊尤而絕世。越韶夏與咸池,何徒取異乎鄭衛。於時綿駒結舌而喪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輟聲而止歌,甯子檢手而嘆息。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百獸率舞而拚足,鳳皇來儀而拊翼。乃知長嘯之奇妙,蓋亦音聲之至極。

    在這時,“嘯”成為了名士們經常使用的技巧,許多名士以善於“嘯”而自豪。在這時,“嘯”有發出生命之音的意義,有宣洩的感覺。嘯有獨特的意境,有獨特的表達技巧,有獨特的發聲方法。

    袁山松甚至對“嘯”和“歌”有所區分:“嘯有清浮之美,而無控引之深;歌窮淵根之致,用之彌覺其遠。至乎吐辭、送意,曲究其奧,豈唇吻之切,發一往之清泠而已哉?”

    在魏晉的時候,甚至有“吟嘯”(在發嘯之時,間以吟詩,以增加聲韻的清雅和意境的優美),然而我們今天很難想象這種“嘯”是怎樣的聲音了。

    總而言之,“嘯”不僅僅簡單的任性呼喊。它至少有兩個特別的含義,一是與神靈溝通時的手段,一是魏晉時期名士們的發聲技巧。而“嘯”的聲音究竟為何,就連清代的古人都很想知道,卻只能空嘆“此乃古之不傳於今者”。或許大家可以根據上面的話來想象一下嘯的意境,但誰也不知嘯的聲音究竟如何了。

  • 3 # 好玩的國學

    魏晉時代的名士們,有很多好玩的愛好!比如裸體遊行,比如狂喝爛醉,比如太陽底下捉蝨子,比如大庭廣眾學驢叫,當然,還有更可怕的是吃藥。不過有一項愛好,倒是很健康,因為他可以鍛鍊肺活量。這種愛好就是長嘯,就是躲在樹林裡仰天長嘯,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吹口哨。現在我們沒事長嘯的話,不是神經病就是臭流氓,但是在魏晉時代,長嘯是一個名士必備的必殺技,你要是不會長嘯幾聲,你都不好意思說是名士!

    首先,長嘯當歌中蘊含著名士們一種超凡脫俗的孤傲清高的心態。魏晉時代是個天崩地裂劇烈變化的時代,人能安穩的活下去,那就是老天給你的造化。文人們朝不保夕戰戰兢兢汗不敢出。所以,怎麼去排遣苦悶,如何體現個性,只有長嘯當歌,甚至是長嘯當哭了!

    其次,長嘯那是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掌握的。魏晉時代長嘯的技術最好的是阮籍。據說人家阮籍長嘯起來都自帶音樂節奏,與琴聲相和。但是阮籍還不是最神的。最神的要算傳說中的長嘯大神孫登。據說,阮籍曾經在蘇門山遇見孫登,便與他商討玄學和道家學術,人家孫登乾脆一言不發不理不睬,阮籍沒趣只好長嘯一聲走人。阮籍走到半山腰,阮籍聽到一種好像傳說中鸞鳳鳴叫聲迴響于山谷間,再細聽之卻是孫登在遠處的長嘯聲。這個就厲害了,我懷疑孫登就是傳說中少林絕技獅子吼的傳人!

    其實,長嘯我也會,我能用雙手吹出各種音調的口哨,高中時候有幾個女孩子據說挺喜歡我長嘯當歌的。所以,我常常懷疑我是魏晉時代穿越而來的名士。人家長嘯是魏晉名士風度,我吹口哨我媽老說我是流氓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桃花長城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