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
2 # 碎嘴子
3種家庭的子女,比較容易成才。
說起家庭對個人的影響,可能每個人都深有感觸。
有些人天資聰穎,如果遇上一個不靠譜的家庭,任憑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改變命運。
而有些人可能資質平平,但是在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下,卻能夠成功逆襲。
所以說,子女能不能成才,跟學校的知識教育關係並不是很大,最關鍵的還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學校只是學知識的地方,而家庭卻是一個學做人的地方,不會做人,有再多的知識也沒用。
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和總結,我個人覺得,以下這3種家庭的子女,比較容易成才。
1、愛學習的家庭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孩子不愛學習,就喜歡玩手機,看電視。
每次聽到有人說這話的時候,我就喜歡懟上兩句:“你空閒的時候都在幹什麼?還不是玩手機、看電視嗎?”
其實很多時候,做家長的可能根本意識不到這個問題,覺得自己是成年人,工作累了玩玩手機追會兒劇,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但是在子女的心裡,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們會認為:既然父母都是對的,那麼他們玩手機看電視這件事情,也是正確的。於是他們就會跟著父母學,一有空就玩手機看電視。
如果說,家長在空閒的時間喜歡看書學習,或者跟孩子一起做一些益智遊戲,長期受這種氛圍的影響,子女也會愛上讀書學習。
這個習慣對於他們的一生,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雖然說知識並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學習是最簡單有效,也是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
所以說,一個愛讀書學習的家庭,父母的言傳身教,大機率也能讓子女愛上學習,這是成才的大前提。
2、有背景的家庭什麼是家庭背景?
這裡主要包括3個方面,經濟基礎、職業背景和人脈關係網。
雖說從古至今,也有不少寒門出貴子的真實案例,但是從機率上來講,這種情況只是極少數的個例,並不具備普遍性。
絕大多數出身貧寒的人,奮鬥一生也很難改變窮苦的命運。
所以說,家庭背景決定了人生的起點,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經濟基礎,能夠讓子女接受更優質的教育,給子女更優渥的成長環境。這一點從每年重點大學的錄取比例就能看得出來,經濟條件好的地方總比經濟條件差的地方人數要多。
其次,父母的職業背景比較好,可以為子女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企業家的子女當然要比普通家庭的子女,有更多職業的選擇。
最後,一個家庭的人脈,也可以為子女提供更多的幫助,成才的機率也比普通家庭要高很多。
當然了,富二代中也會有一些敗家子,但這個比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有背景的家庭,子女還是很優秀的。
3、敢拼搏的家庭一個敢拼敢闖的家庭,子女也比較容易成才,為什麼呢?
我身邊有幾個溫州的朋友,現在都是身家過億的大老闆,跟他們閒聊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起自己家庭的教育信念,就是“只做老闆絕不打工”。
有一位朋友說,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做生意,經常會把他帶在身邊,家長那種敢於拼搏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他。
大學畢業以後,家裡就給了他一些本錢,讓他自己去做生意,但畢竟經驗不足,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但是父親並沒有繼續資助他,而是讓他自己想辦法。
他就靠著一輛三輪車,走街串巷去收破爛,經過幾年的拼搏,攢下了一點錢,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
到現在說起來,他最感謝的還是父母,如果沒有從小到大家庭環境的薰陶,沒有父親逼他自食其力,可能也不會有今天。
所以說,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奮鬥和拼搏的精神,是子女成才最堅實的基礎,只有敢拼的人,才有可能會贏。
總的來說,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學校,父母是人生最關鍵的老師,子女能不能成才,絕大多數取決於家庭教育。一個愛學習、有背景,又敢拼敢闖的家庭,子女想不成才都難。
-
3 # 歸去來76564325
常言道“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子不教,父之過”,過去的農村也常看到“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對聯,小時候幾乎人人也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這些都說明家庭教育環境對後代成才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關於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古代有很多這樣的範例,如司馬光的《家範》、顏之推的《家訓》、班昭的《女誡》等都有關於子女家庭教育的章節。歸納一下,不外乎以下幾點:
1.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要成為子女的楷模,身教勝於言傳。《顏氏家訓》:“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一件事。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我去澳洲出差,在去北京搭乘國際航班的飛機上,正巧和要到北京看開幕式的老領導坐在一起。聊天中,提起一個老同事:比我早分到單位兩年,夫妻都是985名校畢業,為了升遷和口碑,業餘時間經常邀同事朋友到家裡喝酒、打撲克,下棋等,在同事中人緣很好,兩個人都最早成為單位的中層。由於日常忙於工作,顧不上孩子的教育,結果到孩子考大學時連上大專的分數也不夠,找了不少關係,又是送禮又是請客,最後才勉強讀個大專。老領導提起這事,臉上甚至都流露出鄙夷的表情。看來,事業的成功有時抵消不了子女教育的失敗。
2.慈威並濟方得良子,溺愛等同於戕害。父母子女間親密有度,慈威並濟,寬嚴適度,千萬不能溺愛。關於溺愛的家庭教育子女失敗的例子:古有因“溺愛餓死”和“咬掉母親奶頭”的民間故事,近有“坑爹”和某明星兒子因強姦入獄的案例,這樣的例子從古至今有太多太多,不勝列舉。
3.家庭教育重在營造良好的品德教育和習慣養成環境,次在知識技能傳授。正直,善良、誠信、勤勞、孝順,氣節、尊嚴、好學等品德教育和習慣養成永遠放在第一位,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居於次要地位。過去農村有很多不識字的父母教出有出息的子女的例子常有記載,說明品德教育和習慣養成是成才的基礎和關鍵。但現在的很多父母把這個次序搞顛倒了,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反而在學校課程之外忙於讓孩子參加各種特長補習班,生怕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百年不是百米賽跑,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決定勝負的不是起點,而是終點和過程的堅持。
有人曾總結道: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大概是說家庭道德教育和習慣養成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吧。
-
4 # 一聲佛號一聲心
首先應該說明什麼是人才?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不一定算是人才,對社會大眾有益,做出貢獻的那才叫人才。假如你很有才華,但是人品惡略,利用自己的才能做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來謀取私利和滿足自己的貪慾,那也不能稱為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當然富裕家庭,教子有方的家庭,也有很多成才的,但更多是貧苦家庭的子女,在經歷生活的歷練後,更容易成才。
自古家貧出孝子,一個人要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首先要孝敬父母,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如何談得上貢獻社會。舉個例子吧,古代三皇五帝中的舜帝:
舜本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母親去世後,父親又另娶,繼母對舜非常苛刻,時常惡言惡語刁難舜,繼母后又生個弟弟,名字叫象,非常傲慢,對舜也非常仇視,儘管這樣,舜還是對父母非常孝順,對弟弟也非常友愛,家裡的家務舜獨自承擔,沒有任何怨言。舜的事蹟感動了堯帝,經過考察,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舜的父母和象嫉妒舜,一直暗地裡想加害舜,舜都設法避免禍害,並且沒有一絲怨言。終於成為堯的接班人,成為流傳千古的三皇五帝之一。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上的逆境,會給人更多鍛鍊成長的機會,使本身的潛能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所以貧窮的家庭,更容易使人成才。
-
5 # 五湖四海
家庭對人的成長的確很重要。那麼,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更容易使人成才呢?
地位顯赫的家庭容易使人成才、成大才。翻閱一下世界史,數一數那些歷史上有名王侯將相,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秘密:虎父無犬子這個命題幾乎是成立的,“虎父”們組建的家庭大都地位顯赫,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們的子女成才、成大才的機率都很大。
社會精英分子家庭容易使人成才。不遠不近的不說,你看看近代梁啟超的家族,他的子女成才率幾乎是個保個。你再看外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人才輩出,演繹了種種金融帝國的傳說。有興趣的話,你查一查科技界名人家庭背景,再查一查政商名人和一些娛樂明星的家庭背景等等。你會大吃一驚的,原來人家的家庭背景這麼輝煌啊!
普通,但家教有方,要求嚴格的家庭容易使人成才。這樣的家庭往往有良好的家風、家教。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特別是夫妻互敬互愛,家庭環境溫馨典雅。父母對其子女循循善誘,寬嚴相濟。既寵愛有加,又嚴格要求。使自己的子女們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交往習慣,“三觀”不偏不倚,能夠正確看待發生在社會和人們身上的種種現象,理性冷靜,而又積極進取。這樣的家庭出人才,甚至出大人才,也實屬正常。
總之,家庭這個社會最小單元,對整個社會和個人成長、成才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愛家、建家、齊家,讓自己的家庭環境更加美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
6 # Lw商業論壇
家和萬事興,環境改變人,環境塑造人;家庭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孩子的成長。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風正孩子正,孩子幼小的心靈如小苗、小樹,不去精細培育不會長成參天大樹,扭曲的心態會變異成歪瓜劣棗。因此,對孩子我們要打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進行培養、施教,是必要的。
一、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寬鬆快樂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夫妻不合,長年爭吵,會導致孩子孤僻,性格扭曲,少了關懷的家庭如同失去沃土的幼苗,會枯萎落葉,失去鮮活的生命力。
二、家長應以正確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品行為表率,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的摸仿力較強,看大人行事,大人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身正不怕影斜,良好的家庭作風易於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大人不要溺愛孩子,不要怕孩子吃苦。讓孩子在大風大浪中鍛鍊,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不適宜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要處處替孩子做事,讓孩子在實踐中勇敢長大。
四、透過日常生活學習,從細節處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特點,有意識地進行專長培養。透過學習、勞動等方面觀察,發現孩子特長,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行專項培養,不讓孩子錯過了最佳的培養期,在學校正規學習之外,利用假期和週末,將孩子送到培訓學校學習。如:美術、音樂、舞蹈等。
作為大人,要認其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後,要迅速形成統一意見,拿出一筆額外的培訓資金供孩子學習。
有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培養,大人們的意見相佐,各有主見,憑主觀判斷去決定孩子的未來,既耽誤學習期,又浪費資金,到最後孩子又不接受。
五、大人們不要明確給孩子下任務,定目標,往往事與願違。誰不想望子成龍?誰不想孩子將來有出息?成天將孩子關在教室裡,放到培訓學校,彈鋼琴、學舞蹈、背課文、練詩詞、……這樣做的後果,讓孩子喘不過氣,背上沉重的學習負擔,從而產生牴觸厭學的心裡,這並不利於孩子成長。不拿第一,不是乖孩子,為了這句話,多少孩子成為大人期望中的犧牲品!
寓教於樂,合理引導,創造寬鬆環境,讓孩子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樑。
-
7 # 安水閒人
至於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更容易使人成才?古人有言,青小看大,三歲知老。自古英物來襁褓,明理父母最重要,清貧節儉知老少。減少捆綁教育,任其天性施導,小樹要砍,小孩要管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玩則中國完。
-
8 # 齒冷笑佛陀
說到什麼樣的家庭,當然是知識分子的家庭最容易,這話很簡單,讀書,聰明,高材生。
但是也有很大一批人不是這樣,那就是一個人健康安穩的家庭。
什麼叫健康安穩?就是不窮養兒富養女,正確看待自己家庭,並且自己家庭處於一個積極的狀態,讓孩子處於一個自信的點。
總之,就是,越自信的孩子越容易成功,因為膽大,而內向的孩子也容易成功,並且成功的更多,因為他們心理更加細膩更加安穩。
而最不容易成功的則是那些自卑的孩子,這些孩子打心底的自卑讓他們不願意跟別人太多交流,內向而又自卑,可能有很多想法,但還是不敢表達。
我是齒冷,有幸遇見你。
-
9 # 幼師寶媽說育兒
積極的對話,有效的溝通
家庭中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語言的交流,正能量的家庭擅於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且和孩子良好的溝通能讓孩子和父母的心情舒服,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更能讓孩子沒有煩惱,更能擴充套件自己的想法和思維
和諧的家庭氛圍家是溫暖的港灣,是休息的驛站,和諧的家庭讓孩子感到溫暖,無論在哪裡,只要想到家,就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和鬥志。和諧的家庭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意見一致,讓孩子能真正的認識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能很好的發展自己的是非觀。
多多讚美表揚孩子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在看到孩子身上的潛力和特質的時候,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嘉獎,每一次讚美表揚都會讓孩子信心大增,更能促進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沒有顧慮的去發展自己的潛力和特質。
教育孩子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傳父母千萬要注意的是,不要說孩子一套,自己做一套,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看著自己,觀察著自己,學習著自己,所以父母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個積極的榜樣示範作用,去影響孩子,引導孩子。
父母要傾注時間,給孩子高質量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是非常的重要的,陪孩子談論一下心情,想法,感受,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交流,陪孩子一起探討,一起學習等,把親子時光過得豐富多彩有意義,讓孩子感覺自己並不孤單,身心更健康,更能培養孩子的情商、語言交流能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想象力等等。
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當中,給孩子一種主人的感覺,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獨立照顧自己,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更能鍛鍊孩子獨立的性格,獨立的思考能力,各方面的協調能力,擴充套件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全方面的發展。
多多鼓勵孩子孩子的成長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孩子犯錯也是家常便飯,在孩子失意時,伸出援助之手,鼓勵孩子一步步克服困難,穿過難關,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做好這一任老師,教會孩子認識是非觀念、教會孩子堅強、自信、有主見,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面多困難、挫折,教會孩子有一個獨立能力,能夠有一個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教會孩子有一個健康的人格。
-
10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即生成就網友邀!
一:父母高學歷有成就、好讀書學習的家庭。
這既有遺傳的因素,也得益於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從小就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關於這點就點到為止。
二:經常與孩子交流並傾聽孩子意見的家庭。
多和孩子交流可掌握其學習動態和內心想法,隨時給孩子以心靈慰籍和應答;適時溫情地糾正孩子的愛好單一和學習偏科;因為基礎教育是打底子,偏科並不是好苗頭。經常傾聽孩子的意思,並給予肯定和適度讚揚,會增加孩子的信任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與人相處的主動性,從小潛移默化其走向社會的能力。
三:成員關係和睦、生活嚴謹有規律的家庭。
家庭就是小社會,大人的一言一行會不經意間攝入孩子的眼睛耳朵,植入孩子的心靈,直接影響其成長。我們成年人尚且摹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何況心智發育期的孩子。當然是身教勝於言傳。一個隔三岙五吵吵鬧鬧,或父母相互之間貎合神離,冷若冰霜的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遠超單親家庭。
四:經常陪孩子晚餐、和孩子一起遊玩的家庭。
晚餐也即黃昏時分,是人一天中情緒最低落的時候,成人都有“梧桐更兼細雨,寂寞深院鎖清秋”之慨,孩子更甚,以至於有恐懼感。這時候明亮的燈火,家庭成員的溫暖,可囗的飯菜,最好再加上父親和孩子關於孫悟空和二郎楊戡誰厲害的爭辯以及全家人的大笑,這溫馨的場面將銘刻孩子的記憶,於家庭、於社會,於孩子的成長、成材,將有百利而無一害。徜一個家庭,父親常喝酒打麻將、夜不歸宿,母親下舞廳,泡歌廳,更深才歸,後果不言自明。多陪孩子游玩可開闊其眼界,增加其智識,激發其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個人盡皆知,無需重複)。
五:向孩子傳遞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家庭:
即便是過去資訊閉塞的時代,社會,坊間、鄰里也時常傳播諸如兇殺、車禍、奇情之類的話題;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社會繁榮進步發展,為人們交流方便快捷的同時,負面作用也日益凸顯,到處充斥著仇殺、恐怖襲擊,爆炸、失事、奇情、孽戀,坑蒙拐騙等等奇聞怪事,大人之間說說無所謂,但一定要避開孩子。大人最好不要看《非誠勿擾》,㐅乂弄的奇情、孽戀一類的節目,孩子寧叫打遊戲也堅決不準碰(原因就不用重複了吧)。多傳遞正面的資訊,會從小培養孩子的向善之心和追求光明前途的志向。
六:父母是數理化外教師或理科優者之家庭。
這一條乍聽起來有點怪,但很大程度上卻是事實(這是本人親自調查瞭解得出的,是文理相較而言,非絕對)。自進入現代教育以來,靠家庭教育成材的文科人才例子並不鮮見,而理工科未有不受學校教育而成功的。高考時,文科再差的學生也能答個幾十分,而理科不會,就是不會,吃零蛋也有的是。撇開上大學和就業不說,單就未考上大學這一層人在社會上創業、經商、打工做比較,偏文者都普遍略遜一籌,主要是染上浪漫氣,有文藝腔,差一點腳踏實地學技能的主動。(望這類朋友諒解,萬一氣不過要罵,您就偷偷的,不要明帖)。這一點著名作家韓少功掛職基層,作過調查瞭解,也有類似的說法。
以上這幾條,也只是相較而言,並非一定。從古至今破這幾條而孩子成材的家庭多的是。大人物有,亞聖孟子、千古完人范文正公、白話文領袖胡適之等等,這些都是幼年喪父的例子。普通人有現在數千萬長年外地打拼、遠離孩子的父母,這些家庭中也湧現了千千萬萬個成材的孩子。
另外,鑑於個人水平和篇幅,以及生活和眼光侷限,只依熟悉瞭解的範圍而言,忽視了目前還一時做不到以上幾條的群體一一億萬個遠離家庭的勞動者,謹致歉意!
-
11 # 李彬文
兒童成長靠六位雕塑家打造。(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 從順序排列中,家庭因素排在第一位,足見其重要程度。
(一)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㘯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一一蒙師。中國古代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說法。意思是指,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都是這個年齡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生活習慣以及性格的初步形成。據有關資料顯示,如果把17歲前的智力發育作為百分之百,4歲前佔百分之五十,4一8歲增加百分之三十,8一一17歲獲得百分之二十。可見幼兒時期教化的作用之大。(二)孩子出生到成年,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家庭中度過。朝朝暮暮,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都會接受家庭主要成員的影響。家長的言傳身教,都是孩子正反兩面的樣榜。因此,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一個家族幾代或幾十代人。
(三)孩子入學走進社會後,家長又是學校和社會教育最密切的配合者,其寬嚴適度,協調力度,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曾遇到過一個小有名氣的教育家,原來在公立學校工作,總感覺學校和孩子說的好好的事情,第二天就變卦了。所以,她就自已辦了一所寄宿制學校,來實驗她的教育觀念。總之,家庭是樹立正面形象,最佳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教育孩子健康成長,安定社會,安定國家的一個最原始、最基本的教育單位。
回覆列表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曾經說過的一番話:“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很多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熊軒昂還特別提到自己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影響很大。
當時熊軒昂的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他的這番話似乎說明了:家庭環境好的孩子更容易成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而家庭環境不好的孩子成才會很難。還有人根據他的話下了結論:寒門再難出貴子。
可是我又想起了一個人:哈佛畢業演講首位華人代表——何江。在畢業典禮上進行演講,這是哈佛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何江在演講中提到自己上中學時候被蜘蛛咬傷,媽媽沒有帶他去看醫生,而是把他的手用棉花包住後點燃了他的手來療傷。
何江出生於湖南農村,幼時生活貧苦,父母靠種田和養豬來供何江弟弟讀書。何江中學的師生回憶:有年初冬,天氣很冷了,何江還穿著一雙舊涼鞋,幾個同學就合計送了他一雙新球鞋。“何江當時很感動,有些不知所措,只想一下教會大家100道數學題來回饋就好。”
在如此貧寒的環境里長大的何江,卻心懷天下——他在演講中談到他在哈佛大學做的生物醫學研究,以及如何將他的研究成果向世界更多的地方傳播。他希望讓更多中國農村的學子看到:“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何江也不只是一個學霸,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強,也很擅於社交。
何江的成就激勵了家鄉的學子,尤其是跟他一樣生活在貧困環境下的學子:“也許我還可以像何江一樣走得更遠一點。”
一個人能否成才,環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不要告訴自己什麼環境可以成才而什麼環境無法成才。 你想成才,在什麼環境下都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