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一白聊歷史
-
2 # 菁鴻子
若比文治武功,當然是漢武帝影響更大。後世歷來是秦皇漢武並稱。
高祖劉邦,最大的功績莫過於誅滅暴秦(非劉邦一人之功),其後楚漢相爭,戰勝項羽,奪得帝位,建立大漢王朝。為後世的漢武帝的開疆擴土奠定了基礎。
武帝劉徹,可用4個字總結“開疆擴土”:
1、抗擊匈奴,最終瓦解了匈奴國的勢力,並把匈奴驅逐到了北部。
2、鑿通西域,遠征大宛,開拓絲綢之路。
3、收服南部和西南的少數民族部落。
從此以後,漢王朝的國號,成為了一個名族永遠的名字。
-
3 # 史趣屋
肯定武帝,劉邦的主要貢獻就是開國,而且運氣成分很大,還有就是會用人,臉皮厚,所以能在楚漢爭霸中勝出。武功上主要就是開國,誅秦,平叛。文治主要是黃老思想,無為而治,事情丟給大臣做。
小豬劉徹在文治武功上,最主要的就是一改漢朝前期對匈奴忍讓的姿態,透過任用衛霍等名將,勒石燕然,而且打通西域(這是前提),當然這少不了文景兩位皇帝攢下來家底的功勞。然後就是透過推恩令(少不了景帝七王之亂打下來的基礎),削弱諸侯,設計刺史加強地方監督,加強地方管理和中央集權。思想上形成了中國大一統思想,這是中國曆朝滅亡後中國還能再次統一的原因。還有舉孝廉秀才等,選拔人才,遷地方豪強大族到關中,沒有出現東漢那種門閥世家。
不過老劉家的人經濟智商都不咋地,一個鑄三銖錢,一個發白金幣(就是一張鹿皮),都想著像美帝印鈔那樣空手套白狼,把經濟直接搞崩
-
4 # 夢魘怪說
個人認為漢武帝劉徹的文治武功影響更大。
漢高祖劉邦選賢用能,打敗項羽,建立漢朝,沿用郡縣制,精力幾乎也用光了,北征匈奴有白馬之圍,有嫁公主和親之策,國內連年戰爭,國貧民弱,採用黃老之學,與民休息,慢慢回覆國力。
漢武帝劉徹時,經歷文景之治後,國強而民富,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徹底解決外蕃的問題,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將中國變成中央集權的國家,對中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治上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上實行鹽鐵專贏,軍事上任用新人,對匈奴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打通西域,平定南越,基本上尊定了中國的疆域基礎。後來的朝代幾乎沿用漢武帝的改革,一步步的加強中央集權,直至封建王朝的覆滅,漢武帝的改革對中國各方面尊定了基礎,對中國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5 # 敲鍵盤的妹紙
很難評價了,劉邦開創漢朝,劉邦開漢,養民,可人品不大好,漢武開疆拓土,但有勞民傷財的嫌疑,反過來一想,要征服天下,少不了陰謀相鬥,人品好成不了大事;再評漢武,我記得司馬光批評他批得很狠,但生活在溫柔鄉里的宋人還不是在主和投降派手裡亡喪了自己的王朝,即使是現在,我們天天被南方越南這些蠻夷騷擾,也很想去揍他麻痺的,天天又嫁公主又送錢來穩定一群貪婪而不可靠的狼就跟二戰前英法縱容希特勒兼併捷克一樣可笑而愚蠢,軍事上講究快人一步,強大的起來的漢朝就跟現在的中國一樣,你對周邊國家都構成了威脅,你是選擇做只遲鈍的角馬任由土狼把你撕咬殆盡,還是做一隻雄獅去主動驅趕身邊的野狗,漢對匈之戰,不打不可,平夜郎南蠻之戰,不打不可。
武帝有點急頭輕率,好大喜功,以至軍事上失誤不少,失誤造成兵敗,而兵敗覆滅導致得抓新兵才是破壞了生產力的原因,我個人覺得劉徹性格有錯,開疆無罪,畢竟羅馬從臺伯河旁的小村到地跨三洲的帝國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腥風血雨,懦弱維繫不了帝國,只有你把別人打怕了,你才有權享受和平,甚至和平時期都要尚武,我們華人歷史上太多因為過於安逸,武力廢弛,而亡國,羅馬亦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還是錯不了的,我還是支援漢武,就憑他與外敵開戰這個決策,當然興兵容易,拓土不易,且拓且珍惜,武帝有些仗真是在亂來,甚至不該打,還是要先考慮周全了,再興兵。
-
6 # 小生不乖
這個題目有多偏心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麼不比哪個更艱難、哪個更來的不容易,劉徹所以能在宮裡坐等千里之外的衛青霍去病傳來捷報,那是因為劉邦早就幫他把長樂宮、未央宮都造好了,對吧。
說到文治,劉邦的這項得分不高,原因是他一直忙著打天下,他才把天下整合的差不多,人也老了、病了,駕崩而去,他從沛豐帶出的那夥縣鄉鎮官員還正在長安城裡比較研究秦朝的政策制度,當時還只知道要休養生息。
至於武功,劉邦是從沒有打到和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時的七國那麼大,劉徹則是加倍做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的事情,百越收了回來,西南夷、北北韓、漠南都有收穫,也不要估測的太過誇張,疆域長了一倍的樣子吧。論地盤大小,劉邦是不輸的,論有效管控那還是劉邦優勝。
回覆列表
如果單純比成就而言,應該是漢武帝
漢武帝之前,漢朝基本上沿襲了秦人的制度、禮儀(簡化版)等等。到漢武帝時期,才真正的對其進行深入的改動,如在外朝的基礎上增加內朝、推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央集權,削弱朝臣及諸侯的力量。此外,對禮儀、服色、樂府等等也重新界定,形成漢朝獨有的特色。
在武功方面,漢武帝對四夷(匈奴、北韓、百越、西域等)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不同征服和討伐,匈奴被極大削弱,北韓、百越劃入大漢版圖,西域則與大漢建立了相對良好的關係,大漢朝的版圖在武帝一朝基本達到後世盛世時的疆域。
單純比較文治武功,漢武帝應該更勝一籌。
然而,漢武帝的成就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的漢武帝之前,漢高祖打下江山、削除異已、穩定局勢,惠帝、呂后時期雖然看似朝堂有些混亂,卻並沒有阻礙漢朝的發展,文景兩帝繼續“休養生息”,六十年的努力,漢朝國力得到極大增強、人口翻倍增長、國庫充盈,這才有漢武帝后來的成就。
而漢武帝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代價也是不容忽視的,其統治初期,人民生活穩定、富足,然而到了其統治後期,竟已盜賊四起、民不潦生,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者彼彼皆是,以至於有武帝時期“戶口減半”的說法。其民生的破壞、國力的衰退都為後世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難度上來說,漢高祖更大從漢高祖和漢武帝所取得的成就上來看,漢武帝雖然更高一些,但是論其實現難度,漢武帝卻是無法與高祖相比擬的。
漢高祖劉邦以48歲“高齡”,以一介亭長的身份,起兵反抗暴秦,白手起家,7年時間創下漢世基業,又用7年時間穩定局勢,多少次九死一生、多少次後敗將逃,才換來這大漢江山。其難度又豈是漢武帝穩坐江山,消耗祖上留下的財富揮霍所能比擬的?
沒有漢高祖,又豈有漢武帝?
西漢以孝治天下,縱使漢武帝取得天大的成就,也不能抹滅漢高祖打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