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騾子看電影
-
2 # 美食烹佳餚
在開播舌尖上的美食以後,相信很多人對美食有了新的認知吧,想想舌尖美食為什麼沒在更專業酒店去拍攝呢,反而去全國各地農村尋找美食!很多人沒考慮過吧!舌尖美食精髓是什麼?自然、大自然賦予人們最健康的美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最好的食材不是多麼昂貴,山林之間隨手可得,在大多數人認知裡最貴的食材就是最好的。貴是因為稀缺,如今我認為最好的食材就是純天然的,舌尖美食不是看到就能享受到的!最後感想就是 好 拍出了美食之靈魂!
吊打《舌尖3》,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紀錄片爆了
燒烤這種烹飪技法,在食物圖譜中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在我看來,它最為簡單粗暴,且最充滿原欲的誘惑。
因為當人類開始變得文縐縐之後,就開始給食物和火源之間加上一層器皿,而不喜任何束縛的燒烤,仍然固執和頑強地生存。
烹飪技法可以我行我素,但美食紀錄片不行,它往往要給吃這種最基礎的生理需求賦予些家國情懷和文化內涵。現象級的舌尖系列,甚至還用到了電影的隱喻手法:比如一位產婦在坐月子,各種靚湯讓人眼花繚亂,可你看出來了嗎?婆家給的湯是下奶的,孃家給的湯是促進傷口癒合的。
其實,吃貨大多是直脾氣,別整虛的,別先走心,先要走胃。
估計從是從《舌尖上的中國3》被吊打中吸取了教訓,最近在B站上大火的,專講燒烤的六集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沒有寫意的空鏡頭,沒有將藍天上的白雲抽幀成詩意的緩緩飄過,上來的第一集就是《無肉不歡》。
大塊的涼山小豬肉,加了小海椒,直接帶皮烤制。
文氣細嫩的牛肉串,要五十一百的點。
新疆的烤羊肉串,只加粗鹽,仍然香得流油。
湛江的碳烤生蠔,不掀蓋子直接烤,小夥子一邊吃一邊羞澀地說要生BB。
就連烤肉的老闆,也是那種隨時能和客人整兩口,隨時能唱兩嗓子的純爺們。
一個大寫的爽字,我連上廁所和喝水都不用,直接刷開第二集《比夜更黑》。
But,What Happened? 直接跳出來這些字。
原來,它主要是講一些下三路的暗黑燒烤,怕招惹是非。
接下來螢幕上出現的一切,讓你覺得這個提示很有必要。
烤蠶蛹不奇怪,我小時候吃過油炸的,可東北這個燒烤攤主,連蠶蛹的青年和老年都不肯放過。
當蠶蛹變成蛾子,那帶著翅膀的肉身直接被穿進簽字,祭上炭火。
當蠶蛹還是青蠶,擠掉它身體中的某些暗黑物質,一樣可以烤來吃。
有點挑戰視覺和心理底線吧,別急著驚呼,後面還有……
豬耳朵豬臉是常見的下酒食材,可豬眼睛,你能想象出個畫面嗎?
在廣西百色,烤豬眼倍受食客青睞,他們說在眼睛爆裂的那一刻,你能體驗到初戀般的滋味。
兩廣人士,在吃方面總是充滿了想象力,廣東人講究鮮活生猛,在他們面前打暈一隻魚然後再去稱重是不行的,他們要看各類蝦蟹蚌在炙烤中的顫慄和蠕動。
我在猜想,這一集的導演,不是鋼鐵直男,就是火爆辣妹,人類在滿足口腹之慾時的貪婪和兇殘,他們 就這麼不加粉飾地呈現了出來。
是的,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在吃上不斷開疆拓土的歷史。既要“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又要“烹羊宰殺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
這個世界就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誰要人是萬物靈長,人才處於食物鏈的最高階。
餐桌上那些擺盤精緻甚至是詩意的珍饈佳餚,只要是葷的,無不是和著血汙向你走來,而如果迴避這種真實,就有裝逼之嫌。
比如口碑很高的日本田園風光美食電影《小森林》,被南韓翻拍了一版,南韓翻拍的版本中,女主不管吃什麼,都是如高潮般的哧溜哧溜,但她都吃了些什麼?
辣白菜湯、捲心菜綠豆餅、炒年糕、鮮花意麵、醬湯.......被網友吐槽毫無食慾,原因很簡單,木有肉菜啊!
不管是那個版本的小森林,取景都是在遠離都市喧囂的鄉村,在鄉村烹飪,要的是就地取材,估計是南韓版的導演覺得,摘菜採花比較優雅,但如果殺魚攆雞,將有損女主甜美的形象。
偶,看來還是我天朝大國的文藝工作者比較率真,《比夜更黑》這一集裡,甚至有燒烤店老闆怎麼薅羊鞭的完整環節。
導演可真是深藏不露,看完《比夜更黑》這集我才明白,原來《人生一串》要追求的,是一種粗暴的搖滾風。而為了要配合這種風格,解說詞和同期聲也要剔除文藝範,要走賤賤的逗逼風。摘抄幾段,大家體會一下......
與蠶蛹波瀾壯闊的一生相比 ,燒烤老炮小軍的一生更有戲劇性。
老妹兒,你知道我為什麼長得這麼黑 ,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
心急吃不了熱眼睛, 如果你能和它對視十分鐘, 那口味會剛剛好。
天一黑,鋁合金的重金屬養生朋克(其實是東北某小城的廣場舞)如約而至。
老張很黑, 磨出的豆漿很白,但老張的作息沒黑沒白。
難以想象 ,如果沒有烤乾豆腐卷坐鎮, 這些喝酒的壯士, 回家的時候還能不能走個直線。
在天願做比翼鳥, 在地就要吃燒烤燒烤。
看得酣暢淋漓,笑得心領神會,不過我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上次吃燒烤是什麼時候?
現在,很多雞湯文都在諄諄教誨,一定要控制體重啊!控制體重就是控制人生啊!如果要說不自律的生活方式,半夜吃燒烤一定能排在前三,而且大城市都開始取締露天燒烤攤,《人生一串》的拍攝地,大多在二三線城市甚至城鄉結合部。
實際上,能吃上燒烤,證明自己活得還挺滋潤——
吃燒烤都是聚眾且耗時長,證明自己有時間還有朋友......
烤品油脂多,下料重,證明自己的腸胃功能好,身體還不錯。
常言道,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我看燒烤可以排第四,煙熏火燎、汗流浹背,晨昏顛倒,可在《人生一串》中,偏偏有這麼一些人,願意捨棄繁華和體面,投身到燒烤江湖。
在四川巡場有位大學生小曾,在成都幹了五六年房地產評估後說自己比較喜歡自由,和師傅學起了烤豬鼻筋。
在雲南建水,有一位豆腐西施小林,她曾經是北漂,卻說北京的生活太快節奏了,還是在家鄉文火烤著豆腐來得愜意。
其實別不管是什麼原因選擇以燒烤為業,要引來回頭客,都要熟能生巧,用心咂摸,就像片中一位老闆說的:一定要用心去烤。
所以,任何一個能征服你味蕾的小小烤串,從清洗、去腥羶、切分、到穿制再到烤制,既有自然的饋贈,也有經歲月打磨過的匠人匠心。
所以即使生活平淡,還是要感恩惜福,燒烤也要時不時地搞一下,因為如果沒有了煙火氣,人生註定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這正是這部爽直乾脆又妙趣橫生的美食紀錄片告訴我的,剩下的四集我就不一一劇透了,建議大家自己去體會,保證口齒留香,通體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