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的後代為避難改姓“門”。
藺相如,公元前329~前259年,戰國時期今河北曲陽人(一說今山西臨汾人),原來趙國大宦官繆賢的舍人(家臣),曾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趙國執政上卿,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根據史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記載,藺相如生平最為人稱道的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事件。
後藺相如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被處以砍頭挖心的酷刑,其族人也因此亦遭受株連。
為了逃避這場災難,族人紛紛遷逃,之後將“藺”字去頭、去心成為“門”字,以此告示後人,不要忘了祖先所受的冤屈,從此,產生了一族門氏,世代相傳至今,祖祖輩輩居住在藺相如墓之西北,起名門家村。
至今,門家村人皆以藺相如為得姓始祖,每年掃墓祭奠。
擴充套件資料:
藺相如埋葬地點:
關於藺相如墓,歷史上眾說紛紜:
1、河北說
藺相如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城北40華里的南城鄉羌村。原有古廟三楹,廟有塑像,藺相如墓在其廟後。後歷經戰亂。
1997年3月重修,2000年8月完工。現藺相如墓佔地20餘畝,墓前有石碑一座,大殿三間。殿內塑有藺相如像,牆壁繪有完璧歸趙、秦王擊缶、負荊請罪、小巷回車等壁畫。
2、山西說
藺相如墓地位於山西省古縣東北約50公里處的藺子坪村,村南200米許,墓高約8米,圍約50餘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歷千年歲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趙上卿藺相如墓”幾個大字猶十分清晰。
周圍有不少古樹,墓地前豎立著民國時建的相如墓碑、《藺相如墓告示碑》和《藺相如墓誌銘》三塊碑。
藺相如的後代為避難改姓“門”。
藺相如,公元前329~前259年,戰國時期今河北曲陽人(一說今山西臨汾人),原來趙國大宦官繆賢的舍人(家臣),曾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趙國執政上卿,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根據史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記載,藺相如生平最為人稱道的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事件。
後藺相如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被處以砍頭挖心的酷刑,其族人也因此亦遭受株連。
為了逃避這場災難,族人紛紛遷逃,之後將“藺”字去頭、去心成為“門”字,以此告示後人,不要忘了祖先所受的冤屈,從此,產生了一族門氏,世代相傳至今,祖祖輩輩居住在藺相如墓之西北,起名門家村。
至今,門家村人皆以藺相如為得姓始祖,每年掃墓祭奠。
擴充套件資料:
藺相如埋葬地點:
關於藺相如墓,歷史上眾說紛紜:
1、河北說
藺相如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城北40華里的南城鄉羌村。原有古廟三楹,廟有塑像,藺相如墓在其廟後。後歷經戰亂。
1997年3月重修,2000年8月完工。現藺相如墓佔地20餘畝,墓前有石碑一座,大殿三間。殿內塑有藺相如像,牆壁繪有完璧歸趙、秦王擊缶、負荊請罪、小巷回車等壁畫。
2、山西說
藺相如墓地位於山西省古縣東北約50公里處的藺子坪村,村南200米許,墓高約8米,圍約50餘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歷千年歲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趙上卿藺相如墓”幾個大字猶十分清晰。
周圍有不少古樹,墓地前豎立著民國時建的相如墓碑、《藺相如墓告示碑》和《藺相如墓誌銘》三塊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