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早春記憶
-
2 # 費玉山
人過三十天過午,
四十孤傲創江湖。
五十知道命幾兩,
不與天公爭路途。
-
3 # 晨聖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現在華人都在這麼說,怎樣真正理解這句話呢?
一、三十立什麼?
三十歲的人,能依靠自己的本事、本能來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比如,確定人生目標,去面對一切,可以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來概括。
立身: 確立自己的品格修養,道德涵養,能力培養,自強,是立身之本,不依賴父母,獨立立足於社會,這是起碼的要求。
立業: 就是確立自已從事的事業,應該固定職業,利用自己的本領技能來謀生,不僅是為了謀生,也應該知道盡到社會責任,二者必須結合。
立家: 立家也就是要有自己的家庭,結婚生子。是先立業後立家,還是立家立業同時,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
二、四十而不惑,明白什麼?
人到四十歲才不惑,不懷疑,確實有點晚,四十歲,人到中年,咀嚼到事態的冷暖,感懷歲月無情,歲月悠悠,撣指一揮,應該深思,明白做了什麼,應該怎麼做,明白對社會、對家庭盡到了什麼責任,人離不開社會,個人和群體關係十分重要,個人理想利益,必須建立在社會基礎之上,否則就是空想。
三、五十知天命,知道什麼?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作為神,天決人命。″天命″就是今天講的因果報應,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別強求,應樂知天命。到了五十歲應該明白這個道理。這個說法只不過是古人哲學思想,不管正確如何,我認為,天命,就是你應該怎麼做,做個什麼樣的人,說明白了就是人生觀。天命,就是上天的旨意,引申開來,指必然的命運。到了五十歲了,人生過了一多半了,應該知道自己的人生軌跡,不怨天,不尤人,人到五十歲了,是人生最成熟最輝煌的時期,也最快樂時期。
-
4 # 廬州周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古人有三十蓄鬚,因此可以說三十歲了,便可以正式是成人了,可以獨立做事情了,孔子的話本意是三十歲可以獨立做事情了。所以說,到了三十歲,應該就有一定經歷過經驗,可以獨立承擔責任了。
四十不惑,字面意思是到了四十歲,便不容易產生困惑,說明有了較多的經歷,對大部分事情都有了認識,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困擾。
五十知天命,字面意思,到了五十歲,就知道人不能和命運抗爭,或者說知道了事有可為有不可為,不會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情況。我覺得,由於古人壽命短,五十的年紀已經不算低了,到了這個年紀,就要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
個人淺見。
-
5 # 北天之辰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說的其實並不是到了三十歲就必須成家立業了,而是到了三十歲那麼你的人格和思想就應該獨立了,這是立人之根本。四十而不惑,則是說到了四十歲就不容易被外界所迷惑了,有了閱歷之後,更堅定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了。五十而知天命,是說到了五十歲,經歷更加豐富了,嘗過世間百態,清楚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價值,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所在。
-
6 # 小裡一刻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這句話說的是孔子一生中,每個階段的狀態。雖然時代在變,人們接觸的資訊也越來越早,越來越多。現在的人很大一部分早熟。相對應每個年齡段,對於現代人來說也很不一樣了。但是孔子的智慧,擴充套件到現在,還是有我們可取的地方。
對於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
人在30多歲的時候,三觀都已經形成。有了自己的批判思維。這時候很難在被外界影響。換個思路想,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如果這個階段如果想要改變三觀,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三觀也就是我們的認知。因此想要改變和升級我們的認知,也是要花很多功夫的;
40歲的時候,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一般來說,人生大事該經歷的也基本都經歷了。同時該有的也基本都有了。有了一定的閱歷,這時候的心智比起30歲的時候更成熟,對很多事情也不再迷惘了;
等到了50幾歲,人過半百。是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的。這半輩子,做過哪些事,還沒有做哪些事。現代和古人不一樣,因為壽命的延長,人就算50歲了,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這時候,也需要做一個人生半階段總結。把還沒有完成的事情,再加把勁完成。
60歲,古代的人活到60歲已經算是長壽了。“六十順耳”在古代是有一種無奈的感覺。那時候的人,60歲已經沒有什麼勞動力了。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希望在歸西的時候,能有子孫送終。順耳,是指對於別人的意見很容易聽得進去。因為多少都有一些妥協的意味。但是,換做是現在。“順耳”更像是對事物有了寬容的睿智。有了足夠的智慧包容和接納不一樣的聲音。
-
7 # 龔柳輝
這句話僅僅是孔子自傳的一部分,要理解三十而立,首先要理解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在古代很正常,根據原始的周禮記載,男子必須30歲才能進大學,接受周禮文化,所謂大學就是成人之學,就是齊家的意思。在孔聖人的語錄論語中,我們發現孔子的弟子都是成年人,說明孔子不提倡早學,他又用自己的為學經驗來告訴弟子,最好十多歲的時候開始學習,太早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孩子無志於學,教師也沒辦法,孩子學一點詩經就很了不起,興觀群怨足矣。所以不要複雜化的理解孔子的自傳,三十而立其實就是指學有所成,達到大學的禮儀文化程度的意思,也就是立於禮。值得一提的是,歷史是非常巧合的,孔子本人就是30歲的時候觀禮於老子,而當時的老子就在周天子的朝廷裡負責文化禮儀和圖書館的事務。四十不惑,就是透過十年學習,基本上能夠非禮勿動,離開禮就是迷惑,嚴格遵守周禮就是不惑的意思。五十而知天命,我們不要神秘兮兮的來理解這句話,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他說的天不是神靈的意思,這裡的天就是周天子,因為孔子50歲的時候才開始做官,跟現在20多歲的娃娃公務員不同的是,孔子50歲才進入政府部門工作,他當時被任命為縣令。也就是說孔子50歲的時候才有機會知道周天子的命令文書,也就是成為朝廷命官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三十歲的孔子學有所成,四十歲的孔子尊禮而行,五十歲的孔子成為朝廷命官。
-
8 # 舒三63609565
這幾句話是孔子對自己各個年齡階段能達到的精神境界的總結。很多人不明白孔子具體想表達的意思,還老胡扯,說什麼三十而立就是什麼成家立業。。真是高看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是對孔老先生的侮辱。。
-
9 # 王永y
古人曰三十而立,是說人到三十應當自立,脫離父母的養育,自立更生,獨當一面,獨自創業,無論什麼事都是自己拿主意這叫三十而立,而成家立業。四十不或,也就是說人到了四十歲己經是年富力強的階段,家業掙的也有一些,家庭已經有了成員,也知到生活的艱辛。所以叫不或。五十知天命,也就是人到五十歲了,年至半百,什麼樣的事情也經歷的多了,所以叫知天命。
-
10 # 謙謙青年
就這個問題換個角度和諸位聊聊。這三個年齡階段說的內容講的不只個人人生歷程,更多的是古人對生存、傳承的指導方法。
可以說是一部大眾化的家族傳承法則。家是小國,千萬家有傳承,即是國之長存。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對應的是立功,明德,傳言。
一、古人講家和萬事興。古代男子結婚生子早,到三十歲時,經歷家庭生活經驗豐富,對待家的態度基本定型了,傳宗接代也有了,妻子持家也穩定了。正所謂無後顧之憂。
男子三十,人生閱歷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能幹什麼。注意這時候閱歷和見識只是有了個初步,不會太多,故而做事時方可有一定的無畏,無畏才敢拼。拼才有事業,成事業才只會有全功。
二、四十不惑,不惑即明心見性,具體表現在德。三十成了事業,建功了,那麼接下來就是守成發展,更進一步。
如何進一步,這時候就不是靠打拼了,身體精力也有限。唯有明德,方可服人,從而發展下去。正所謂德不配位,無德則事業,建功不長久,甚至惑變成禍。故而四十不惑,要做到的就是明德。
三、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對自己人生閱歷的總結與上天之間的感應所悟到的東西。知天命即為所得,所得即要有所教化,告誡勉勵子孫後代,少走彎路,規避險惡,即為福廕。
古代讀書人,真是厲害。所總結出來的東西真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仔細品味,受用無窮。
時間倉促,文字表達水平有限,就不做詳細闡述,見諒。
-
11 # 鍾吾青山
這是孔子所說的半句話,完整的這一句話必是孔子晚年才得出的個人人生經驗或人生智慧,不同的人讀到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還原其本意應知人論世,或結合整篇論語《為政》去解讀。
孔子的這段話是對生命規律的一個闡述,就這三個階段而言,三十歲是人的智力,體力最成熟的階段,大多事業有所成就,三十歲後人的精力體質要走下坡路,再在事業上有創新就很難了,此謂三十而立。四十歲後抱定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念不迷惑質疑,堅定於自己事業。五十歲閱歷豐富,對生命的意義有所感悟,並初步理解天意所在,此處天命當理解作社會或自然界普遍規律。
回覆列表
三十歲就應該成家立業、獨立生活了!四十歲的時候對一切事情都看透、看開,不在迷惑。五十歲的人對人生、對自己、對一切已經是看的非常透徹、瞭然入胸了!這雖然說是舊時說法,但是對我們來說仍有一定的鞭策和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