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寧先生
-
2 # 十方石界崖柏陳爐石
自許山翁嬾是真,紛紛外物豈關身。
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淨掃明窗憑素幾,閒穿密竹岸烏巾。
殘年自有青天管,便是無錐也未貧。
欣賞奇石需要藝術眼光。藝術眼光不是憑空而來的,也非僅靠玩石時間長所能積累,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積澱基礎上,是一個人綜合文化素養的反映。因而開展軍營石藝文化,就需要引導官兵加強知識積累,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
奇石命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奇石命名巧妙,往往能提升奇石的檔次,同樣有點石成金的效果。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因為絕妙的命名而重新煥發出其生命的光彩;反之,一塊精美的石頭很可能因為一個不適當的命名而黯然失色。
無命無情無言無有七情六慾,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若有來世願做石
-
3 # 鯤蟲19740983
賞石文化需要很高的美學修養,要達到普通人都覺得美的境界需不斷的調整賞石最佳角度,搭配適宜的配坐,包括綠植和調節氣氛的飾品,讓其行成一個有主題有意境的藝術品
-
4 # 盤友俱樂部焦立廷
為什麼賞石藝術需要雅石置景實踐?
一、首先要明晰的是賞石藝術需要給社會大眾呈現什麼以及如何呈現的問題。
呈現什麼,是明確賞石藝術的載體問題。如何呈現,是提高賞石藝術的載體藝術水準問題。
客觀現實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賞石藝術必將不斷順應當代大眾審美的趨向和需求,不再侷限於小眾自嗨式的孤芳自賞,走向公眾藝術品的舞臺;不再侷限於收藏保值的囤積方式,而向收藏與石藝修習並重的由石而藝的創作方向發展。
二、同時要明晰的是“賞”和“賞”的物件(石藝作品)是賞石藝術的一體兩面。
觀賞也好、欣賞也罷,只是賞石藝術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一方原本自然之石要藝術起來,最終要靠石藝家審美體驗的表達來完成。簡言之,和“賞”相對應的是石藝家的藝術作品。
三、賞石藝術最終呈現給社會大眾的是石藝作品。
雅石置景是石藝修習的方法,是以奇石、雅石為素材完成石藝作品的創作方法及其實踐過程。
所以,賞石藝術需要雅石置景實踐,雅石置景實踐的成果一一石藝作品,正是賞石藝術的客觀載體。
四、從實踐出發,作品的呈現,比看似空洞的文字更有說服力。
雅石置景作品鑑賞:
《環山匯水》山東 雷雯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南山有水是桃源》立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半日閒情》山東 國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關山遠》廣東吳錦輝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五、更深入的理由是:雅石置景實踐不僅磨鍊技藝,更修養身心。
雅石置景的“”器石合一”、“二勢均衡”等六個方法論,是石藝實踐的思想方法,不是刻板的一成不變的教條,對石藝水平的提高具有普遍而積極的意義。
雅石置景的理論體系,建立在人與石(自然)、石與空間的和諧關係的構建上。
每個做為個體的人的內心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基礎。雅石置景做為修心之藝,不僅是賞石藝術發展的動力和基礎,也是賞石藝術更具社會價值的內在根源。
本文配圖均為盤友俱樂部創始會員及雅石置景與環境藝術沙龍同好們的實踐作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回覆列表
常言道: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面對一方精美的石頭,那絢麗的色彩、優雅的格調、樸拙的造型、天然的紋理、深邃的內涵、超脫的靈氣、堅貞的性格,這一切無不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讓人領悟到一種寧靜致遠、虛懷若谷的情懷。
古往今來,奇石之所以能夠贏得眾多名人雅士的鐘愛和讚賞,遍載文賦典藉之中,究其原因,不僅在於其外在之美,更在於其蘊含的獨特內涵和精神魅力。奇石,其趣在石態,其情在會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石出山野,雖居於人世,但超然於世俗,卓爾不群,仙風道骨,其不求名利,不事奢華,居廟堂而不傲,置草舍而不卑,既不仰視權貴,也不俯視布衣,樸實如野叟,天真若村姑,滿面清風,樸實無華。因心清而不奢求,因無求而不媚人;因堅貞而呈純真,因純真而守自尊。面對花花世界,浮燥人生,置喧囂而冷靜,面誘惑不動心,謙謙如君子,虔誠勝老僧,彷彿陶翁面世,儼然世外高人。它所體現的堅貞、溫柔、雄強、清秀、拙樸、靈透、頑醜、俊逸、剛直、含蓄等內涵意韻,賞石者一旦心領神悟,便會產生極大共鳴,啟發靈智,其情操其修養亦會受到很大影響乃 至改變,奇石擁有如此之品格,怎能不贏得敬重?視之如師友?清代學者趙爾豐有詩詞為證:“石體堅貞,不以柔媚悅人,孤高介節,吾將以為師;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然叩之溫潤、純粹,良士也,吾樂於為友”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頭就構成了一種自然的山水,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韻味:壁立當空、挺拔峻峭者謂之“瘦”,四面玲瓏、上下相通者謂之“漏”,輕盈飄逸、晶瑩通澈者謂之“透”,石紋起伏、凹凸不平者謂之“皺”,色澤蒼老、拙劣樸實者謂之“醜”。正如清人趙繼恆在詩中所言:疊疊高峰映碧流,煙嵐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確勝尋山萬里遊。
賞石多年,為石沉醉痴迷,常常為得到一方好石而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然這只是精神之樂,乃賞石之最初境界。隨著賞石實踐和賞石理念的逐步深入,繼而探索賞石價值定位、研究其文化經濟價值潛力和人格修養意義,賞石也慢慢從精神之樂轉向精神之悟。賞石可修養人格、可寬和人心、可入靜悟道。悟道者神馳八方之外,意遠萬里之巔,得超然而空靈,因怡然而仁愛,心遊萬仞,獨與天地萬物共逍遙!而想到達賞石之逍遙境界,就要把賞石把握在有為與無為之間。所謂有為,即是為奇石之收藏鑑賞適當付出精力財力,量力而行,決不勉強硬撐。所謂無為,即是玩石頭要講緣份,講機遇,順其自然,隨遇而得,不要玩出煩惱,玩出負擔。要在隨緣中享受賞石帶來的寧靜和祥和,讓理性清明、精神飛翔,陶然於物我兩忘、悠然自得之中。
奇石本天成,賞石貴在真!奇石乃天地造化之瑰寶,成因造型皆出自然。若為追求完美,刀鑿酸蝕刻意造形,豈不畫蛇添足,自尋其醜?更有甚者,為一己之利不擇手段,造假販假,更是失去了當初玩石的本真。賞石玩石,應當是一件清新高雅之事,不可過多執著於市井蠅利之中,賞石者應當冷眼觀永珍,淡泊於世情,立志高遠,視天下祥和美滿為己任,處世真誠,坦蕩寬容,與人為善,善處恩怨,視虛偽、陰謀和敷衍為恥,使神智居於清明,行為端於理性,做到有追求而不妄作,有得失而不計較,善於調整心態、自我平衡,變複雜為簡單,脫糾纏而安然,一切均應順其自然,隨緣而得,隨形而賞,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