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馨憐

    實際上唐僧取經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都是如來佛精心打造的棋子,專門來測試唐僧師徒的佛心是否過硬,每一個妖怪都帶著佛教的一個戒條,不管唐僧師徒哪個犯了戒就會栽到妖怪手裡,而且如來佛在唐僧取經的路上,設的棋子應該遠超80個,當然這些棋子並不是全讓唐僧師徒犯戒的,還有測試唐僧師徒對佛學的理解程度,唐僧出世的遭遇也是如來佛特地安排的,畢竟一個官宦子弟是很難主動接受佛學的,唐僧師徒一路經歷了80難,也就是說唐僧師徒遭遇了80件與佛家戒律和佛學造詣測試的事件。他們對佛學的理解也達到了如來的標準,但是少一難,恰恰是誠信,結果被通天河老龜扔到河裡淹了個落湯雞,唐僧師徒最後一難是想說,千萬不要忘了對別人的承諾。不要辜負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 2 # 小寶說書

    佔坑,妖怪們根本沒有爭奪唐僧,而是唐僧主動上門的。

    妖怪們都會飛,如果要爭奪唐僧,唐僧根本出不了大唐。

    想想一下,一盤菜,10個人吃的樣子。

    妖怪們明明那麼謙虛,輪到誰誰才上。

  • 3 # 守護者84780757

    西遊記中的妖怪為什麼爭奪唐僧呢,妖怪是什麼,妖佛也在一念間,只要用法得當妖也可成神成仙,只怪妖就是妖,往往以攝人元陽,來助修為,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境界,更甚者吸人之魂(童男童女)他們所修已嚴重偏離正道而淪為妖魔,如修正道或將來入仙班也有可能(二十八宿都是靈物所修而成,看封神中截教也有好多修成正道,或死後封神的,)

    唐僧是啥,金蟬子轉世,如來的得意門生,吃一塊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更可助修,何樂而不為呢,妖怪也想長生不老啊,爭奪唐僧可以取之元陽,又可長生當然要爭了。

    不有我以前也講過,其實所有的妖怪魔難都是如來和天庭安排好的,一為試探取經隊伍是否信心堅定,再就是看唐僧是否經不起誘惑而破戒,假如有心猿意馬,思凡春動,唐僧可能被罰,或再次轉世,再修禪心。所以妖怪爭奪唐僧也是一種試探。

  • 4 # 愛老虎遊0

    要揚長避短而不是揚長補短  

    在一個創業團隊中,團隊領導是核心人物,應該是重點保護物件。但是在《西遊記》中,唐僧這個取經團隊的領導多次被妖精掠去,險些喪命。原因幾乎是相同的,總是妖精調虎離山,支開孫悟空等人,然後殺個回馬槍,把唐僧抓走。有趣的是,這招居然屢試不爽,好像孫悟空等人從來不長記性! 

    為什麼妖精的調虎離山之計屢試不爽?

    原因之一,是取經團隊的成員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對西天取經這條漫長的創業之路來說,班子是搭好了,但是還缺乏有效合作。怎麼才能有效合作?讓團隊的每個成員都發揮比較優勢,揚長避短。

    這包括兩個條件:第一,團隊內部要有明確的分工,分工的依據是每個人的比較優勢;第二,在分工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就取經團隊而言,唐僧的優勢是根正苗紅、形象俊朗,因此應該主要負責外聯,兼做取經團隊的“形象代言人”。孫悟空的優勢是神通廣大、膽大心細,因此應該主要負責保護唐僧和降妖除魔。在“保護唐僧”和“降妖除魔”這兩項任務之間,前者顯然應該優先。豬八戒的優勢是武功不錯、功利心強(這有時也是一種優點),因此應該協助悟空降妖除魔。沙僧的優勢是忠厚老實,因此應該主要負責後勤工作。 

    根據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理論,哪怕一個人什麼都做得比別人好,也不應該什麼都做。假設悟空降妖和化緣的本領都比沙僧強,也不應該什麼都幹。第一,如果悟空什麼都自己幹,那要沙僧幹什麼?第二,如果妖精來了,悟空不可能同時幹兩件事情,否則,要麼丟了師父,要麼沒飯吃。第三,降妖是門技術活,含金量高,而化緣相對容易。如果悟空去化緣,那就相當於做了機會成本更高的事情,好比“高射炮打蚊子”,是錯誤的選擇。正確的選擇一定是做自己機會成本最低的事情,這樣才能得到最高收益。  

    分工也要有A計劃和B計劃 

    取經團隊的全部人員配齊之後,如果唐僧一開始就明確每個徒弟的主要分工,讓他們各司其職,也許自己就不用經歷那麼多磨難了。但團隊分工不是死的,必須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必須有多種方案。比如,一旦遇到妖精,根據分工原則之A計劃,應該先讓八戒上,讓悟空保護唐僧。這樣做,一來可以試探妖精的實力,因為一般打前鋒的都是小妖,大部分情況下八戒能夠對付得了;二來避免中了妖精的調虎離山之計。如果碰到大妖精,那就讓八戒和沙僧保護唐僧,悟空去打大妖精。此時,就算有小妖精想調虎離山,有八戒和沙僧在,也足以應付。沙僧幹什麼呢?看住行李,必要時協助八戒。如果八戒不敵打前鋒小妖怎麼辦?那就角色對調,實行B計劃,讓悟空去對付妖精,而八戒和沙僧保護唐僧。 

    那如果三個徒弟一起上,都打不過妖精怎麼辦?例如,在火雲洞碰到紅孩兒時,三昧真火誰都擋不住,包括在太上老君爐子裡煉過的孫悟空。那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C計劃。讓悟空先逃,趕緊去搬救兵。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是都被抓住了,取經團隊就全軍覆沒了。這不是說悟空不仗義,擱下同門師兄弟不管,而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先“戰略撤退”,再“收復失地”。  

    分類考核才能促進團隊合作 

    如來當初派觀音去招募取經團隊成員時,對大家都有承諾,而且業績越好,回報越高。例如,《西遊記》第八回,觀音去長安的路上遇到仍在“服刑”的沙僧,跟他承諾“功成免罪,復你本職”。  

    怎麼衡量業績呢?雖然《西遊記》中沒有明說,但我推測,主要標準就是看打死多少個妖精。例如,第二十回,老虎精被八戒打死後,悟空說:“兄弟呀,這個功勞算你的。”實際上,取經團隊完成取經、送經任務之後,回到西天,如來佛祖當場論功行賞。在第一百回,如來宣賞:“孫悟空……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這再次證明,打死的妖精數才是硬指標,直接決定了幾個徒弟的功果和升遷。 

    問題是,如來的這種考核機制其實是有問題的。問題在哪?在於它“一刀切”,對所有人都一樣。“一刀切”的考核方式的好處是一視同仁、簡單易行,但壞處是大家只盯著一個目標,會忽視其他目標,從而損害團隊的總體利益。這個團隊總體利益,應該是取經團隊取得真經,這個目標高於一切。如果不論悟空、八戒還是沙僧,都只管打殺妖精,卻忽視了保護唐僧,一旦導致唐僧遇害,豈非功虧一簣?這樣看來,妖精的調虎離山之計屢試不爽,其實背後是有制度設計缺陷的!

    好的制度設計,應該能使團隊總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光激勵團隊成員個人。在唐僧這個創業團隊中,取得真經是總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總目標,應該針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差異,制定分類考核指標。例如,考核孫悟空的主要指標首先是保護唐僧,其次才是打死妖怪的數量,而且妖怪的能力不同,權重也應該不同。對豬八戒,應該主要考核打死妖精的數量。對沙僧,應該是考核其對大師兄和二師兄的協作程度,然後才是後勤工作。對唐僧,應該只有一個指標,就是取得真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植樹節的句子一棵樹的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