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松
-
2 # 一楊直賀畫楓婉
普通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是普通話作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作為全國推廣使用的通用語言,自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普通話是一種特殊的方言。這種特殊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普通話是在方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又不同於方言,它要對基礎方言的成分進行選擇吸收,不是全盤吸收,所以普通話是非常規範的民族標準語。別的不說,語音而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作為標準音,但是這只是從語音系統上說,實際上普通話並不等同於北京話,北京話語音普通話並沒有全吸收,而且北京話本身也是一種方言,城區和郊區仍然有較大差別,所以我們一般所說的以北京話語音作為標準音,實際上只是侷限於城區語音,而且北京音中輕聲、兒化現象特別突出,普通話只是有選擇地吸收。
普通話還要從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來豐富自己。普通話吸收方言詞的原則是特殊性、需要性、明確性,因此方言中生動獨特、表現力強的詞都有可能吸收使用,例如“尬”、“癟三”、“龍眼”、“荔枝”、“垃圾”等。由於普通話是面向整個漢語社會使用的具有超地域、超方言性質,它要適應社會現實的實際需要,就必需從各個方言中吸收鮮活的成分來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需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表述某個方言特有的事物,其名稱普通話裡面沒有對應詞語,就必須使用方言詞,倒如“洋桃、山竹、劍麻、荔枝、椰子”等,所以普通話的語彙比任何方言都要豐富完善。
在使用範圍上,方言的使用通行區域、使用人口和使用場合要受限制,而普通話經過數十年的推廣已經覆蓋各個方言區,使用範圍幾乎沒有限制。普通話作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權威性的特殊方言,對方言起著示範作用,規定了方言的發展方向,方言的發展要從屬於普通話的發展,逐漸向普通話集中靠攏。
普通話對方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普通話對於方言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普通話對方言的強大影響主要體現在擴大影響、逐步滲透和全面覆蓋這幾個方面。
所謂擴大影響,是就普通話的地位而言,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對方言的影響越來越大。首先,從國家語文政策看,新中國建立以來,推廣普通話一直是我們的基本語文政策,目前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是“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由此可見,推廣普通話的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強,対方言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其次,普通話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可以說是最強勢的媒介語言,廣播電視、報刊雜誌,新興的網路,無不以普通話作為媒介語,在資訊時代,普通話藉助這些現代化的傳媒工具,傳播速度更快,影響也更大。
所謂逐步滲透就是普通話語言成分直接進入方言,在方言區形成新派和老派不同的層次:面新派代表著新生的,年輕的力量,對老派產生很大影響,這是共同語對方言影響,方言發展逐漸向共同語靠近的直接體現。這種情況在今後方言發展過程中還將得到進一步強化,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通話更加深入人心,為有知識的人接受,而這樣的隊伍是越來越牡大:另一方面,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日益發達人們已經突破了過去固守當地的意識,而且當前社會發展己經底突破了中國過去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模式,異地交往已經成為一種非常自然的生活,人們到各地工作、學習、參觀、旅遊,與方言區以外的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這也使得普通話的使用成為非常自然的,成為一種生活需要。
所謂全面覆蓋,就是普通話進入方言區,與方言並存並用,形成雙語區,普通話與方言以雙語方式在同一地區並用,二者在使用範圍和使用場合上有所分工,不過普通話逐滴擠佔方言原有的使用領域。方言與共同語並存並用,也是屬於雙語現象,在上個學期語言學概論課程中我們接觸了雙語現象這一概念,那是指兩種不同語言的並存並用,方言和共同語並存並用,也是一種雙語現象,只是這種雙語現象的最後結局不像兩種語言的融合那樣,以共同語取代方言,而是共存,各有所用。人們在交際中可以根據交際物件的不同選擇使用方言或通話來會話。
而隨著普通話的感響的進一步擴大,在一個地區因為工作、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確立了其權威地位,對方言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那麼方言就將向普通話集中靠攏,因為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是國家推廣的通用語言,具有規範化特點,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權威性,又具有統一的書面語,作為標準語,普通話來自方言又高於方言,對方言起示範作用,規定方言的發展方向,必然對方言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方言則要從屬於普通話,向普通話集中靠攏。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方言有著上千年的厚重的文化積澱,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還有相當大的影響,不可能完全為共同語替代。我們今天大力推廣普通話,提倡講普通話,也在於推行全民共通的交際工具,而不是消滅方言,用普通話取代方言,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集中反映,還將繼存在下去。
基礎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語的構成基礎的方言。民族共同語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一定是在某一個方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樣的方言就是基礎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語的構成基礎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影響比較大的,例如中國北方方言成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基礎方言,就具有這些方面的優勢條件,同時,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廣,也是比較重要的條件。
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因其分佈地域廣、使用人口多,以及歷史文化傳統等,在各個方言中最具有優勢,所以自古以來就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第一,北方方言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很大。北方話區域,是漢民族興起、發展之地,歷來就是中國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第二,北方話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礎。北方話在文化方面的影響也非常突出,中國現在使用的書面語一一白話,就是唐宋時期在北方口語基礎上形成的。第三,北方話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使用北方話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來也要多得多,的佔整個漢民族人口的70%,按中國現有人口計算,屬於北方話區域的人口至少在人億以上。第四,北方話通行地域廣闊。北方話所屬地域也是非常廣闊的,幾乎遍及全國,從東北的哈爾到西南的昆明,直線距離約3200公里,從西北的酒泉到東南的南京,直線距離約2000公里,這樣大範圍的區域,數百萬平方公里,人們通話基本上沒有什麼困難,這種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語言中也是很難找到第二個。以漢語作為普通話可以說是漢語歷史發展的必然結局。
-
3 # 塵光62
我新疆伊犁的,一哈族朋友和我說有一次驚呆了,家裡裝修房子,兩個漢族人不是一個省的,說話居然互相不懂,要拿筆寫才能交流。
回覆列表
因為普通話是國語,好學易懂。各個地方的方言不同,有的字音差距太大不容易聽懂,所以要學普通話。有句俗話:學會普通話走遍中國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