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江火

    冰河時期又稱冰川期,指地球在某些年代裡陸地和海洋都被冰層覆蓋的時期,冰層覆蓋了世界上大片土地。地球形成以來大冰河期曾出現過11次,最早的一次大冰河期發生在約24~21億年前。不過,科學家根據65萬年來南極洲的冰蕊所記錄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而劃分的冰期,我們發現地球位於兩個冰河期之間的間冰期似乎越來越短,最早的四次大冰期之間的間冰期甚至到數億年,而距離現代較近的更新世冰期的間冰期約為4萬年,最近則縮短為1萬年。按照這個週期,似乎人類離大冰期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因為上一個大冰河發生於距今一萬八千年前,結束於一萬年前,當時地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被覆蓋在240米厚的冰層下,海平面平均比現在下降130米的地方。庫克拉等科學家透過對中歐黃土研究發現,過去170萬年裡出現過17個小間冰期,而最近這一次的間冰期已經持續了將近1萬年了,故單就上兩次間冰期與冰河期的間隔為1萬年做推算,新的大冰河期業已迫在眉睫了。

    冰河期的發生成因眾說紛紜,至今仍是自然科學的一個謎。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的繞日軌道和自轉軸的變化,與冰河期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認為地球軌道的不規則性改變了它吸收能量的多少,導致地球突然冷卻,但研究表明,地球軌道的不規則性對地球吸收太陽能的影響只佔其中的1%。另外一些研究者認為,可能與太陽系在銀河系的執行週期有關;有的認為太陽執行到近銀心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使行星變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認為銀河系中物質分佈不均,太陽透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降低了太陽的輻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所有這些說法都很難採信,但是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大冰期的形成一定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相互影響造成的;第二,地球的冰期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並不會因為人類目前的活動影響冰期的活動規律,因為人類目前相對於大自然仍然屬於非常脆弱的弱勢群體,根本不足以影響天體或地質的的活動規律。

    退一步說,即便大冰期現在還沒有到來,那麼小冰期哪?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但是到了13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氣溫最低的階段是清朝初期及中後期的兩段時期(1650年—1700年,1850年—1880年)。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在1973年指出寒冷的冬季出現在1470一1520、1620一1720及1840一1890年期間,最冷時候是在17世紀,特別是在約1650—1700年間。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年指出小冰河的時間約於1550年—1770年這220年間,即是中國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刊也指出,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是小冰河期間中國北方及中部最冷的兩個時期。

    那麼,又是何種原因造成小冰期哪?研究發現,小冰期與地球和太陽所造成的大冰期的的活動規律沒有直接關係,但小冰期的成因目前仍然尚不十分明確,主流的說法是與地球軌道變化、太陽活動偏弱以及大規模火山爆發等有關,最有可能的是與發生在太陽內部的一種規律性的“太陽黑子”活動有關。自1610年使用望遠鏡觀測太陽黑子以後﹐到十九世紀中葉已經積累了大量觀測資料,黑子的11年週期已為天文界所公認,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1843年﹐德國天文學家斯玻勒在研究黑子緯度分佈時發現﹕1645~1715年的七十年間﹐幾乎沒有黑子記錄。這一發現說明了太陽黑子打破了11年週期的規律,而正是這段時間的黑子沉寂造成了1645~1715年這一時期稱為太陽黑子“延長極小期”,也稱之為蒙德極小期,正是由於這段時間的太陽黑子活動很少的緣故造成了這段時間的小冰期。這個冰期雖然時間不長,但異常寒冷,甚至造成了倫敦的泰晤士河整個冰凍起來。

    如果小冰期真的與“太陽黑子”活動減弱有關,那麼新的小冰期可能真的即將來臨。最近一段時間,有科學家經常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出現低谷,而每一次的太陽黑子活動低潮都會引起地球氣候的一定變化,而且近段時間還有數次觀測到了太陽無黑子現象,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就有可能會引起一個“小冰河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 2018年10 月 2 日公佈“太陽動態觀測衛星(SDO)”所拍攝到的太陽影像,指出太陽表面再度出現“無黑子”現象,這已是今年第 4 度觀測到太陽出現無黑子情況。科學家們為此提出警告,目前地球已經處於近一萬年以來,太陽活動最急速下降的時期,而太陽活動的極小期可能導致地球“小冰河期”來臨,且最快可能就在 2019 年底前發生。2018年11月18日,美國宇航局發出警告,漫長的寒冷“冬季”即將在幾個月內襲擊大氣層表面,並帶來創紀錄的低溫。一位科學家警告,太陽黑子的活動下降的如此之大,以至於創紀錄的低溫很快就會出現。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的Martin Mlynczak也表示:“我們看到了一種降溫的趨勢。”事實上,種種觀測跡象也說明了這一點。NASA的衛星監測到大氣層表面的紅外輻射有所降低,也就是說大氣層頂部正在降溫,這會導致大氣半徑變小,也意味著太空垃圾的自然衰變會被延遲,從而導致地球近地軌道附近的環境更加混亂。NASA表示:“我們檢測到了330億瓦的紅外輻射功率,這比太陽活躍時期的的功率要小上10倍”。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

    綜上所述,大冰期的形成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相互影響造成的,而小冰期與“太陽黑子”活動減弱有關,這將可能會帶來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由於目前大冰期之間的間冰期已經超過了一萬年,新的大冰期也將會很快來臨;與此同時,由於近期太陽黑子正在逐年減弱,小冰期也將來臨。基於這個事實,那麼,大冰期和小冰期會不會在地球上發生重疊效應?如果真是真是這樣,那麼地球將極有可能進入一個漫長的寒冷時期,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這就產生了另外一個尖銳的現實問題:假如地球真的進入了這樣一個極寒時期,人類能挺過這一關嗎?很難說!如果寒冷不足以影響食物鏈的供應,那麼人類將是十分幸運的。但是,當寒冷溫度嚴重了影響農作物的生產,甚至是超出人類可以抵禦的極限哪?後果毋庸置疑,這也就是我經常說的人類無法抵抗的自然災難。筆者也曾多次撰文:人類幾乎是所有生命體中最為最脆弱。在目前人類自身所具備能力的前提下,面對大的自然災害,幾乎可以肯定最先毀滅的一定是人類。不要看現在地球還是風清氣朗、很適合人類,人類也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現在的科學技術以及科學家仍然遠沒有深入瞭解大自然,他們現在遠不具備可以預測地球大災變的能力,而事實上人類所面臨著的大自然到處都在危機四伏,一旦發生大的災變,人類幾乎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經基本完事了能洗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