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倚雨聽觴

      火把節是一系列族源相同的多個民族的共同節日,這些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卻不太一樣。其中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的火把節最為出名,時間在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在節日期間,當地人會舉行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活動,以此保佑人畜平安。“火把節”也是白族的節日,每年夏曆的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也會舉行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火把節活動。另外,江蘇南通地區也有一些漢族人過火把節。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遊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資訊,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資訊,與《玉溪編事》、《祿勸縣誌》、《峒溪縣誌》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大理和昆明一帶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迴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

    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撒梅王與異族抗爭,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後,由於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並尋找他的英靈。

  • 2 # 品茗茶事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火把是用來照明以及燒東西用的,那麼你知不知道火把也有自己的節日呢?火把節是彝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已經沿襲了一千多年。

    相傳大姚縣趙家店紅山腳下彝族寨子有個聰明美麗、賢惠善良的姑娘諾娜和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小夥子阿查傾心相愛著。陰險狠毒的山官頭人魔哈選女作妃,妄想霸佔山茶般秀美的諾娜為妾。在魔哈的淫威下,英勇的阿查,以弱勝強,以精湛的技藝戰勝了險惡的魔哈,魔哈惱羞成怒,用巫術轟裂了土豬樑子,阿查不幸墮落深淵。後經眾鄉親搭救才脫險。

    在阿查遇難的時候,諾娜姑娘險遭魔哈魔掌。魔哈帶領兵丁把諾娜的家團團圍住,要搶諾娜成親。為了免遭賤踏,諾娜越懸崖絕壁,離家逃走,尋找阿查,在紅山懸崖,她終因氣力耗盡累死在懸崖之下,諾娜的身影永遠顯映在懸崖上,故有“白人崖”之稱。

    阿查被眾鄉親救出了裂山,情知中計直奔諾娜家;只見諾娜的父母被魔哈所殺。阿查懷著悲痛埋葬了岳父岳母,找遍了叢山峻嶺,最後才發同諾娜留在紅崖上的白色身影。阿查痛不欲生,想跳崖與諾娜同歸。眾鄉親前往勸阻,從崖邊拉回了阿查,並和他一起商量復仇的辦法。次日(六月二十五日),阿查和四山八里,三村五寨的鄉親們高舉著上千火把直奔魔哈家,焚燒了魔哈宮殿,燒死了罪惡的魔哈。為諾娜報了仇,為眾鄉親解了恨。

    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日這天下午,彝族村寨的人們都要點燃起松明火把,用這熊熊燃燒的火把去照耀四壁,燒死蚊蟲;驅邪除惡,以示吉祥幸福;同輩人互敬火把,燒掉“祝崇”,以示清潔平安。然後舉著火把把田間地頭,揮舞引蛾,撲滅害蟲。巡遊之後,將火把插在田頭地角,村前開闊地帶,男女青年就圍著火把跳起歡快的“左腳”,老人們圍著坐火塘,開啟醇香的火酒,互相敬酒,互祝吉祥。

  • 3 # 葫蘆咕嚕娃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另外一種說法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屍體並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

    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火把節是諸多彝語支民族的重要民俗,迄今為止,對其習俗的解讀,主要透過對“火把節”的三中解讀“火”—“火把”—“節”,在三個向度上分別強調了它的“火崇拜”意義、“生育象徵”意涵、“節慶—狂歡”意指。

    涼山彝族過火把節一般為期3天。按儀式活動內容,火把節可以分為獻祭、迎火—玩火—送火、狂歡等幾個部分。

  • 4 # 甜橙加油站

    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又叫過小年,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關於火把節來歷的傳說也有很多,大都比較類似像極了神話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雖然有很多種說法,其本源還是對火的崇拜,目的是希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也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本姓氏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