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心雅琪三三

    讓她用囂張跋扈去處理問題?把家長也當作是外人,能不能把事情處理得好,得要她親身實際經歷體會,碰壁後會有教訓。

  • 2 # 祿旗

    性格決定一個人的秉性,但後天的教育仍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凡是專橫跋扈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從小在溺愛、驕慣的環境中長大。

    有的家庭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過分疼愛,不違逆孩子意願,對孩子百依百順,造成了孩子任性、不通事理的個性。更有甚者,個別三觀不正的家長,故意縱恿引導孩子霸道蠻橫,唯我獨尊,欺凌左鄰右舍。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老天爺老大我老二的思維,天不怕地不怕,無法無天。

    這些怪種長大後,危害社會,一無是用,成為毒瘤。一方面只是造糞工具,給社會創造不了任何財富。另一方面還不停地侵害社會肌體,危害千家萬戶。

    害人工具是一把雙刃劍,在侵害別人的同時,也容易傷到自己。子女弒父殺母,就是最好的明證。心術不正者,必然自食惡果!

    孩子在嬰兒期,就應該下意識地規範他的行為,不能放手不管,任其發展。不修剪的小苗,哪個能長成參天大樹?

    一旦發展孩子出現了不好的苗頭,就應該重視起來,全家齊心,共同矯正。要教育孩子懂得長幼有序,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社會,懂得遵重別人,懂得遵紀守法。

    每個人都沒有當好父母的經驗,這就要求每個家庭都應該秉承族規族訓,遵循家教家法,擺正心態,正確引導孩子走上健康正常的成長之路!

  • 3 # 曦好說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

    找到問題的源頭,抓到了問題的根本,就找到了解決問題方法了。

    只有對症下藥,才可事半功倍地解決問題啊。

    你說孩子驕橫跋扈,心理陰暗?

    這些詞本不該隨意用在孩子身上的啊,可是你用了。那他的這些毛病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些毛病是一天兩天或三次兩次就形成的嗎?

    這些毛病與長輩們的無原則嬌慣放縱或者說沒有及時管教等都有關係吧?

    多回頭想想,找找原因,挖出問題所在的病根,遇到問題就及時地說服教育,嚴格地加強管理,不再放縱,不再嬌慣,不再任他由著性子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一切就自然好了啊。

    當然,毛病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改起來,自然也不太可能一天兩天就改得掉的啊,還可能會有反覆呢。家長要有耐心,有理性,有容忍心,永遠都不要失去耐心和信心啊。

    擁有好習慣,失敗不容易;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

    請記住,關鍵是要讓孩子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一切就都會漸漸好起來的啊。

    祝你成功。

  • 4 # 花木菌

    人之初性本善,所謂天性是骨子裡所帶來的東西,相信人人天生都是善良的(哈哈),面對囂張跋扈內心陰暗的孩子,如果是防患於未然,那就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小孩子都喜歡上行下效,模仿父母親戚及周圍環境的其他人,父母的言行舉止至關重要。很多都是從細節去影響孩子。比如大人做錯了事要道歉,不亂扔垃圾,公共場合守規矩。小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90%以上都是學習父母的。所以作為父母,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已經“變質”,如何改正。我想告訴你很難很難,我身邊的很多小孩就是題主所說的孩子。結局只有一種就是最後成了瘋子。一個是被父母打瘋一個是被被相關部門“教育”致瘋。對於這樣的孩子想要他回到正常的軌跡且是個正常人。用威懾和一定程度的武力(不是暴力)強制性改正。當然在父母還有威嚴的情況下。同時與孩子多時間的在一起,共同做事情。

  • 5 # TiMi-Man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把孩子惡魔化了,10歲以內的小孩還是單純善良的,嬌縱的小孩是有,愛鬧愛哭多動都是有的,不能把孩子過早貼上成人惡魔的標籤,這樣社會對孩子的包容心太小,而且觸發其他極端心理,比如我自己小時候壞事不少乾的,打架也在村裡排的上號的人,但我們的世界不鷹暗啊,看不慣的別來惹,惹到就是開打,打贏了他滾蛋,打不贏我離遠點,罵街也是長乾的,現在都叫欺凌,農村的欺凌比學校應該不差的,兄弟多的欺兄弟少的,家族大的欺家族小的,可能大家在城裡生活的太滋潤了,忘了世界的弱肉強食的規則,雖然說現今是法制社會,但及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也不能完全改變這樣的法則。生活沒有盡善美,心平讓人安度日。天使娃娃還是多,惡魔少年僅區域性了。。。。個見

  • 6 # 零下10度的雪

    來到這個世界得時候是一張白紙,最後為什麼成了你口裡的惡魔,我覺得你是不是得好好考慮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 7 # 袋鼠想學

    用囂張跋扈和內心陰暗的詞來形容孩子,是非常嚴重的!不知道都有那一些事例可以說明,如果可以,希望提問者補充說明一下!

    這裡暫時理解為孩子不尊重父母,舉止輕佻或行為粗野之類的來作答吧!下面來分享一些應當策略與技巧。

    一、與孩子一起訂立家規

    1、就行為與溝通方面訂立明確的家規。例如:家長可以說“在家裡講話要互相尊重,也就是說我們不可以說粗話。”讓孩子與參與家規的訂立,這樣可以在將來提醒他們,這是在孩子的幫助下訂立的,表示孩子同意了這些家規。

    2、關注孩子的無禮行為,表達家長對其行為的感受。家長應避免評判孩子的性格或人格。例如,避免說“你很粗野”,而是說“你對我這樣講話讓我感到傷心難過”。

    二、以積極的方式溝通

    2、運用幽默。共同的笑聲可以打破僵局,換個角度看問題或者換個腔調說話。輕鬆愉快的氣氛可以幫助消除對話中的緊張情緒,但是要避免嘲笑、愚弄、諷刺。

    3、如果孩子通常是按照家長意願的方式行事,請別計較孩子偶爾的粗魯表現,如聳聳肩膀、翻白眼兒、緊繃著臉兒。

    4、當孩子以積極的方式溝通時,要對其給予讚美,這會讓孩子知道家長了解並重視孩子的意見。

    三、建立良好關係

    1、成為榜樣。當家長與孩子在一起時,家長的言談舉止孩子都會參照,想孩子舉止大方、談吐文雅,家長首先要身體力行。舉例:如果家長愛講粗口,孩子就不能理解他為什麼不能講粗口。

    2、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緊張,不妨考慮由家族裡其他可信賴的人,如阿姨、叔叔或家人朋友在這個時候他們可能會幫助孩子化解掉一些與家長之間壓力。

    3、與孩子溝通核實,確保沒有導致其特別焦慮的事情。

    四、面對孩子的無禮應避免的反應

    2、戒備。不要將孩子的粗魯言行看作對自己的不敬,不妨理解為孩子為證明自己獨立的一種嘗試。儘管家長的生活閱歷比孩子多,但是如果家長一味地給孩子講大道理,會讓孩子心升反感。如果家長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就應花時間積極傾聽孩子想說些什麼。

    3、數落。嘮叨無用,只會增加家長的挫敗感,孩子此時可能耳朵裡早已生出了繭子。

    4、諷刺。這隻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怨恨,並拉大彼此之間的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友好的稱呼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