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懂無條件的愛,所以現在他們每天n次的作,我好煩,好焦慮,一點點講道理,講到我都沒有耐心了,是因為我不愛他們了嗎,為什麼這麼煩他們?
3
回覆列表
  • 1 # 39歲的小猴子

    無條件的愛並不是沒有底線的,看來,您從書本上學到了一些知識,但似乎有點淺薄!

    更簡單地說,對於孩子的要求,滿不滿足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關注到他的情緒,他背後沒被滿足的需求。

    我們對他的情緒和需求的關注是無條件的,不管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我們都關注他的情緒和需求,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注”就等於“愛”。 孩子罵髒話了,我們有沒有關注到他的憤怒?還是馬上指責他的“不文明”?

    孩子打其他小朋友了,我們有沒有關注到他的委屈?還是立刻懲罰他的“兇狠”? 孩子想要買各種東西了,我們有沒有關注到他的空虛寂寞?還是急於去給他貼一個“奢侈浪費”的標籤?

    當我們真正去關注、傾聽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時,有可能會發現,很多我們給孩子預設的行為門檻在不知不覺消失,我們開始認可他這時的需求是合理的,這時候滿足他的要求,並不會帶來“放縱”的後果,而是會讓孩子收到類似“爸爸媽媽理解我”“我說出自己的原因和感覺,就會有人理解我”的積極反饋。

    而極有可能發生的是另一種情況:關注了孩子需求和情緒之後,我們發現自己仍然難以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時候,我們可以誠懇地向孩子說出自己的困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自己的原因,沒有辦法滿足他的要求。 這就是很多人糾結的,“度”的處理關鍵:其實“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自己身上。不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度”來對待孩子的需求,而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給出的“度”在哪裡,並且清晰地告訴孩子。 傾聽孩子的需求和情緒,覺察自己的接納度,這就是對孩子和自己雙方的“無條件積極關注”,“無條件的愛”。

  • 2 # 丁5914

    我先問你,你的孩子多大了?對孩子的管教,要分年齡,更要分場合,有些話要說,不說必須分年齡段!你和孩子講話他小了聽不懂。你跟大孩子講話可能有代溝,你弄不懂孩子的心思,你說什麼他都不會聽。分場合,在孩子同學面前,說他千萬注意分寸,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很要面子,不要罵他,更不要打他,有不對的事,先領回家,該打打,該罵罵!別讓外人看笑話。自己的孩子自已親,不愛孩子是假的,狠鐵不成鋼是真的,你不管做什麼事情在孩子面前,一定注意形象,耳濡目染很重要。事事做給他看,讓他跟你學,你是他最好的老師。你讀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裡邊,有很多的道理來教育孩子,一定有啟發!謝謝邀請!

  • 3 # 小茉莉媽咪

    書本上的育兒經驗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我們要做的是邊看邊學,再進行思考和改善。找到最適合的育兒方式。

    對孩子沒耐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感覺到了你對孩子的愛不被接受。你有挫敗感和無力感。

    你要做的是對孩子適當的放手,這個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判斷放手程度了。把注意力適當的轉移下,你的心情也會更好,孩子的心情也會更好的。

    我們都覺得自己很愛孩子,可是有時候愛的方式讓孩子不舒服,就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了。

  • 4 # 古韻小才女

    對孩子沒有耐心,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自身的修為還不夠。這是自己急躁的情緒和愛孩子的心理在互相對抗,而產生的矛盾心理。

    需要提升自己的修為境界。改變造成自己產生焦慮情緒的“因”,調整自己的心態,正心,轉念的一個過程。

    悟納合聚成愛的課程裡面有一項“悟”的內容,也就是“身心合一”,排除自己的情緒障礙,改變自己以前的慣性思維,學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這樣自己就不會產生焦慮情緒了。其實每件事情都有至少三種解決的辦法,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要學會換位思考,逆向思維看待問題。

    比如,孩子寫作業比較慢,拖拉貪玩。

    這個時候要冷靜下來尋找孩子進步的一面,或者是孩子表現好的一面,如:“雖然寫的時間有點長,但是書寫字跡很整潔,比昨天有進步了!~~雖然比貪玩,但是思維邏輯很靈活呀!”這樣考慮問題的話,自己就不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從而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態來引導孩子。

    讀書多是好事,但關鍵的是“身心合一”,成年人不缺大道理,“知行合一”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能夠有幸學習到悟納合聚成愛,張翔老師的課程,你將會從中收穫很多!

    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坦誠溝通,溝通的時候不要帶有情緒,慢慢的修正自己,多發現好的一面,還要相信孩子一定會有出息!只是自己的溝通方式不對,才導致自己產生的情緒障礙,焦慮,無助,無奈,甚至崩潰!

    這一切,都是存在自己身上的問題!

    無條件的愛,是不存在“交換”的成分的,但是含有“感召,期望”的成分,無條件的愛,不是“沒有原則的愛!”

    學會跟內在的自己溝通,要深刻的瞭解自己的需要是什麼?自己說服自己,調整好情緒,端正好心態,慢慢的感悟育兒路上的快樂時光。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不急,不燥,淡定從容,並且要學會發現育兒路上的美好!

    孩子的每一次失敗,都是在給自己鋪路!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的前提就是,“正心,轉念”,這其實就是提升自己自身修為的一次成長曆程!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 5 # 始終142942699

    您的心情,能夠理解………即使親如母子,如果不善處理,也會難以維持。

    當知教育子女,是門很大的學問………因此作為父母,要想合格勝任,必須抽出時間好好學習教子之道。

    而且,教學一定相長。用心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自身也會成長和成熟的。

    在此建議您學習:

    1、臺灣曾仕強教授的24集《家庭教育》(愛奇藝影片)

    2、臺灣蔡禮旭老師的40集《細講弟子規》等講座。

  • 6 # 松樹lasabc

    對別人沒耐心

    實際

    對自己也沒耐心

    還是

    先了解自己

    到底想要啥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

    幹什麼都沒動力

  • 7 # 莫小煙

    對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我們找到了自己。

    越讀書就會越認清自己,會知道自己也有需求,自己也有情緒,會更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所以對孩子不像向前那樣擔驚受怕了。

    不再害怕不順孩子的心就會變成一個壞媽媽。

    所以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我就是經歷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孩子漸漸會知道,媽媽是有需求的,是有情緒的,慢慢就會和媽媽更好更和諧的相處了。

  • 8 # 享受慢時光

    很多媽媽給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對孩子多些接納,多發現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哦)

    改變之前的問題是要慢慢來,不要心急,媽媽有再大的錯誤寶寶都會原諒

    愛自己,愛生活,愛寶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學好新媒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