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帝關了一扇門

    對的時候需要鼓勵,防止驕傲或得不到肯定而失落。

    錯的時候只需批評防止再犯。

    所以,做對事時的情緒引導更重要,孩子知道努力的方向。

  • 2 # 土翡

    他自己做的事情,哪些是正面積極的,哪些事是危險的,其實他是有自己獨立的判斷的。做得對的時候的一個誇獎其實是對他的鼓勵和認可,一旦他認可了這個是對的,那麼會永遠記得做對的事。做錯事的時候他就會知道這個不能做,但是為什麼還要做呢,小孩子都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引導他就會有一定的牴觸心理,只有在西安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在進行引導,這樣更有效果

  • 3 # 小學爸爸

    我想說都重要,不知題主同意麼?孩子可以說是一張白紙,可以說什麼都不大懂,當他在學習他人也好,或是自己做出行動也好,都需要我們給出得答案。無非就是好與不好,好在哪裡,哪裡不好!這些都需要我們給出明確的答案。為什麼說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做出正確的情感引導呢?

    做好孩子重要的引路人

    1、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後,我們應該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並道出哪裡做得好。孩子才會有自豪感,才有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反之,你不理不睬,孩子可能會認為,我做得這麼好,你都不理我,我以後還有做下去的必要麼?甚至會認為我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可能反著做。

    2、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一定要嚴厲批評,指出不對的地方,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了,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3、小偷之所以能成為小偷,那是當第一次撿或(偷到)東西時,父母做出了表揚,可能向他人炫耀,誇孩子。試問,天底下哪有天天有好東西撿,既然撿不到就偷(說撿的)了,當父母再一次表揚、誇獎時,離小偷就不遠了。

    4、“小偷”之所以不能成為小偷,那是因為當第一次把不屬於自己家的東西帶回家時,受到父母的盤查,並且嚴厲批評、教育並警告。試問,這孩子下次還敢這樣做嗎?

    所以說對孩子做的事情,不管對錯,我們都應該做出正確的情感引導,做好孩子引路人。

  • 4 # 愛文學的數學老師

    1做對事時的心態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做錯時基本會把精力放在逃避和狡辯上。

    2做對事時的引導,作用在於強化方式方法及情感體驗,屬於正面管教。做錯事時過多的問題剖析和批評教育會讓人僅僅只記住了錯誤,沒有辦法從錯誤中尋找正確。

  • 5 # 庭爸談育兒

    為什麼在孩子做對事時的情感引導比做錯事時引導更重要呢?

    實際上,兩者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哪個更重要哪個不重要。

    我認為,包含有這樣的幾層意思,只要我們注意到了,就能不論孩子做得對與錯,都能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溝通。

    第一,做對事時的引導,是帶有鼓勵、支援、讚許與強化作用的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切忌對孩子平時不聞不問,這種對孩子的冷漠,往往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比批評打罵還更嚴重。因為孩子在父母這裡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和作用,往往非常自卑又敏感。

    那麼,孩子做對事情,父母對孩子就要及時進行積級的引導和肯定。讓孩子知道這麼做帶來的結果,就是成就與價值。那麼他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表揚,就會有意識的做更多這類被誇獎的事情--這不就是我們可以引導和影響孩子的地方嗎?

    同時要注意,做對事情切忌誇大其詞,總是告訴孩子,你最聰明,你最棒!那麼一旦不能做到最聰明最棒,孩子就發現沒有價值了,他就會變得無法接受失敗和挫折。

    正確的誇獎做法是:描述事情+你的感受+給孩子的鼓勵話語。

    比如這樣:

    第二,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此時的引導要注意方向,一旦方向錯了,效果就不對了

    孩子做錯事,這是經常發生的,有教育專家說過,孩子就是在不斷的犯錯之中長大的。如果孩子沒有犯錯,他怎麼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我們自己不也是這麼過來的嗎?

    所以,面對犯錯,一是認可孩子是可以犯錯的,接納的這種態度特別重要;二是把事情和動機分開。什麼意思呢?孩子想幫你端菜,動機是好的,結果卻不慎打爛盤子,事情搞砸了,此時你是上來就批評嗎?

    如果你的做法是這樣的,那就是方向性錯誤了。

    此時不是先罵,怎麼把盤子打爛了,我教你多少次了,這些話都不要說。

    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一定是先關心孩子,問他,盤子打爛了,寶貝你是不是嚇壞了?你有傷到了嗎?會不會感覺到很難過呢?

    對的沒錯,此時第一步,一定先關心孩子,先共情。說句最直接的話,盤子破了再買就是,萬一盤子割傷孩子,那這個就嚴重了不是?

    三呢,注意你的處理順序,一定是先處理情緒,先共情,再來處理事情,這是大多數家長做錯的事情。

    所以,面對孩子犯了錯,你一定是先共情,說出孩子感覺,再來引導,這樣才能有效果。

    比如,孩子,你把盤子打爛了,是不是嚇到了,我看到你的臉色變得好難看,來,媽媽抱抱。

    安撫後,再跟孩子說這件事,

    “你是不是手的力氣還不夠,沒法拿這麼大的盤子,那我們下次要注意了,太大的盤子就叫爸爸媽媽來拿,你拿小的,好嗎?”以上,簡單來說,做對時的引導是鼓勵與讚許,同時注意別泛泛表揚,而且要及時。而孩子做錯事時,此時一定要先共情,安撫孩子後再來處理事情。不然強硬的批評,帶來的效果有可能就是逆反,或者是冤枉孩子了。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 6 # 怒江妞妞

    我覺得都重要,做對事時的情感引導,是讓孩子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做錯事時的引導,是讓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也沒有可比性,世間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用太極的觀點更好解釋,陽極成陰,陰極成陽,做對事就是陽,做錯事就是陰,兩者可以相互轉換。

  • 7 # 緣點聯合—起源

    首先我們所面對的是孩子,在他們還沒有明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他不一定知道最基礎的什麼是對錯,那麼當他做對的事情時,成年人給他的情感引導,更多的可以理解成正確人生觀的一種引導,你給他更多的認可,支援,鼓勵你用行動告訴他做對的事情,會有“糖吃”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而做錯的事情。。。。。。於是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一隻狗和一群老虎一起長大,那麼他也認為自己是起碼是個白金,但一隻老虎和一群豬一起長大,那麼他頂多認為自己是個青銅,就像湄公河慘案裡的一個毒販告訴孩子,從小殺人是對的,於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給家裡的小朋友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