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說樓市
-
2 # 裝修第一站
站長前段時間為了買房,去了不少樓盤看房子,發現很多“土豪”都不買別墅了,反而買大平層,後來問了售樓的工作人員,發現大平層也不是這麼簡單就能買到的。
1.面積大
大平層,至少也有個兩三百平方,五、六個臥室,能夠滿足家庭人口多的居住需要。另外,像我住的城市,房價平均2W+,大平層怎麼也要個500-600W了,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想都不敢想。
2.採光好、通風好、觀景好
大平層一般都是在中高樓層的,頗有空中花園,亭臺樓閣的感覺,採光好,通風好,觀景也是一流,如果還是背江望湖,簡直無可挑剔。
3.一梯一戶,安靜、安全,隱私保護好
大平層往往都是一梯一戶設計,也就是說,居住起來更安靜,也更安全,隱私保護也好,住起來也更舒適,對吧?
至於花園洋房,說到底只是普通的房子贈送一個花園罷了,而且一般都是低樓層。
你以為多了個花園,就能種花種草,享受田園風光嗎?我勸你別想得太天真了。住的地方低,意味著什麼?環境吵雜,採光和通風差,毫無觀景體驗,而且還比較多的蚊蟲滋生,潮溼。
-
3 # 中鷹黑森林11號
我認為是大平層好。
據統計,財富階層中70%的人買過別墅,但最終用於日常起居的則是大平層。如今,無論是金融隱富還是頂級貴族,都對大平層情有獨鍾。
大平層的秘密——框架剪力牆結構大平層的特質在於“大面寬、全景觀”的空間佈局,要實現它,通常會採用一種建築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
框架剪力牆結構示意圖
框架剪力牆結構,也稱“框剪結構”,是一種將框架和剪力牆組合在一起的新型結構體系。目前普遍的住宅結構為“剪力牆”結構,過多的牆體分割,令空間狹小侷促。相比之下,“框剪結構”則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有較大的剛度與抗震性。
框剪結構一開始多應用於公共建築,如學校、醫院、辦公樓等,隨著大平層時代的到來,框剪結構也成為豪宅的首選、各大設計師的最愛。
邁阿密高層豪宅One Thousand Museum
著名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One Thousand Museum”(蠍子大樓)同樣採用框剪結構,內部空間幾乎沒有柱子,邁阿密海灘的迷人景緻盡收眼底。
可持續理念的SI住宅20世紀60年代,“SI住宅”理論發源於荷蘭,透過S(SKELETON-承重結構骨架),I(INFILL-內部填充空間),使住宅具備結構耐久性、室內空間靈活性的特質。20世紀90年代,日本研發出新型的SI住宅,同時兼備低能耗、長壽命、適應使用者生活變化等特質,展現高品質的可持續建築思潮。“框剪結構”十分契合SI住宅的理念,在日本,幾乎所有住宅都是框剪結構。
日本的SI住宅
上海首現高層純住宅自由分割大平層秉承先進的SI住宅理論,融合框架剪力牆結構,中鷹·黑森林11號創新採用“厚板框架結構”,力邀德國最大的獨立工程諮詢公司之一——Obermeyer(歐博邁亞)設計,締造上海首個高層純住宅自由分割大平層。
框架結構——框架+少量剪力牆
採用框架+少量剪力牆、核心筒的結構,儘可能減少牆體阻隔,釋放更多空間,配合3x6米超大玻璃牆,形成三面玻璃環繞的通透視野,一切的一切,只為讓住戶更大限度接近自然,投入12萬方森林的懷抱。
厚板——上翻梁樓面體系
在框架結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層“厚板”,即“上翻梁樓面體系”,這一巧妙佈局,為其他的功能系統、裝置管線提供瞭解決方案,新風管道、同層排水等都能在厚板中完成。超厚的樓板,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上下戶不受干擾,同時也為重新翻新房屋提供便利,不會影響房屋結構。
自由分割戶型 尊享“私人定製”
獨特的厚板框架結構,令住戶享有“私人定製”的特權,可以自由分割戶型,按照生活變化的需求進行靈活改造,從250㎡到1000㎡自由安排,“五房改兩房”、“把浴室移到客廳”、“整層貫通”、“上下層打通”……厚板框架結構都能輕鬆應對,滿足家庭全生命週期的居住需求。
上下打通房型的示意圖
大平層,更優越的豪宅體驗住宅,
承載我們的日常起居,
也展示我們的生活理念。
從別墅到大平層,
呈現了建築科技化繁入簡的更新迭代,
也代表著都市財富精英不斷進化的居住觀。
開啟人與空間的自由對話真正的大平層,不僅是空間上的延展——更少的剪力牆,更多的自由佈局;更耐久的結構,更長的住宅壽命;更舒適的建築載體,更優越的豪宅體驗,最終呈現給居住者空靈般的享受。毫無疑問,中鷹·黑森林11號,實現了!
人與空間的自由對話,從此開啟。
回覆列表
好問題。
首先大平層的通俗定義:高層板樓,一梯一戶,單套面積160平以上,通常在200平以上。
大平層的優勢:一梯一戶的專屬感、尊貴感與私密感。闊綽的平層空間,給了每一個功能區間足夠的尺度。比如:臥室基本都是套衛設計,帶衣帽間、帶浴缸;中西餐廳齊全;客廳也比較大,每一個房間都十分舒適。
所以,通常來說,大平層是用來跟別墅做對比的,因為都是高舒適度居住。這兩者的區別是:大平層往往位於繁華地帶,享受優質的城市配套資源;而別墅往往位於近郊或遠郊,享受優質的人文自然配套資源。這根據不同人群的個人喜好而定。
您說的花園洋房,首先通俗定義:5-6層多層住宅,一梯兩戶居多,帶陽臺或露臺,帶電梯。這種產品,最早是萬科提出的。花園洋房相比普通多層:電梯增加了便捷性,露臺增加了“花園感”,因此得以命名,可以說營銷噱頭大於實質。
但要說拿花園洋房與大平層的話,得房率洋房會比高層高8-10%左右。至於是否經濟實惠,還要看兩者的價格對比。除此之外,花園洋房可以說是被大平層完爆的。
大平層的視野、樓間距、宅間景觀是肯定遠遠優於洋房的。大平層的小區,物業服務也肯定比較好。除此之外,大平層往往位於城市中心、副中心、核心區域這樣的地段,是一種對城市資源的全面佔有。花園洋房,則一般哪都可以建。
綜上,大平層是明顯優於花園洋房的。當然,這樣的比較是理論上的。具體實踐時,還得分析兩者具體的價格、戶型、社群景觀、物業服務、商業配套、學區配套等等,多方面的去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