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BOBOVIQI

    深奧的問題要用淺顯的答案來回答。否則,吃瓜群眾都會被搞暈的。

    人的肌體和人的意識每天都在自我修復中度過。我們肉眼所能見到的,比如身體不小心弄傷了,手上割了一個小傷口,腿上撞出烏青塊等等,我們會看到傷口在逐日癒合,烏青塊在慢慢褪去。這就是人體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免疫力在發揮“排除異己”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在工作。

    肉體上的康復顯而易見,因為有形。但大腦對人的意識方面的修復工作是看不見的。雖說看不見,但人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比如,有的人受到委屈就要發脾氣,大吵大鬧,有的人受到委屈就會哭泣,還有的人委屈了就要悶悶不樂,等等各種各樣的“異常行為”。這都是大腦在對人意識中的“異己”在進行排斥。大腦在主動排斥,肉體在“被迫行動”。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人在進行自我“心理疏導”。

    人的自我的心理疏導可以區分為兩種型別。更準確地講,是自然地呈現出兩種型別:一、消極型,二、積極型。出現這樣差異的主要原因基於三點:1、與大腦的成熟度(年齡)有關,2、與人的受教育程度有關,3、與人的道德修養有關,4、與人得到的愛有關。

    一、消極型的自我心理疏導: 大腦在意識中出現“異己”的最初時刻,會選擇用“哭泣”、“吵鬧”、“悶悶不樂”等溫和的、略帶消極的方式進行自我疏導。在這些手段經常使用產生“抗藥性”之後,大腦會採用更高級別的、含有暴力傾向的疏導方式來進行干預疏導,如會選擇用“摔東西”、“喝酒”、“打架”等。當這些含有暴力色彩的手段繼續失效後,大腦還會採用更加殘酷的方式來進行心理疏導,如傷害他人、放火爆炸。最後會採用極端的方式來了結一切- -自殺。

    看了很多刑事罪犯的懺悔錄,他們都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不去偷錢包心理就不舒服,或者,不去打人就覺得渾身難受。這就是大腦進行心理疏導的結果。產生了“藥物依賴性”,把偷盜當成了心理疏導的“藥物”。

    二、積極型的心理疏導:也有的人在逆境中,選擇了用跑步、游泳、健身等運動的方式進行自我心理疏導,也有人會選擇旅遊、度假、看電影、購物等方式。從社會能接受認可的層面上來講,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積極健康的自我疏導方式。

    但是我們要明確知道,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大腦根據人的學識、道德水平、愛的濃度進行的主動選擇,而不是肉身的決定。

    人的意識分成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在沒有制約時,人的意識就是是洪水猛獸,無比可怕。因此,人在成長階段所接受道德教化,在大腦中形成高高的堤壩,時刻抗著意識流的猛烈衝擊。並且,人在成長階段所接受的教育、知識、所接受的父母之愛、社會之愛,都時刻維護著人腦中道德堤壩的堅固。

    所以,對讀書吧,提升自己的修養;多運動吧,健康自己的體魄。

    祝粉絲們中秋快樂!

  • 2 # 財富顯化師火鳳凰

    第一步:和自己深度對話,找到影響你狀態不好的最本質的負面信念系統,把它們全部梳理出來;

    第二步:翻轉這些負面信念系統,全部轉化成正向的信念系統;

    第三步: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正向的自我肯定語信念系統,每天讀10遍,直到深入你的骨髓

    第四步:在生活中不斷去確認第三步中自我肯定語,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第五步:找到你的能量源,找到提升自己能量的方法,每當心理狀態不好時,就去和你的能量源連結。你會越來越好。

    祝福你!

  • 3 # 內在探險家

    其實,當情緒來臨時,正是內在修心的好時機。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對情緒的正念自我關懷的練習: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的坐下來。你可以先做幾個深呼吸,讓呼吸變得平穩、緩慢且順暢。

    當你注意到自己有壓力或情緒不適時,看看你是否能在身體裡找到這份不適。哪裡讓你感覺最不舒服?當這些感覺在身體裡升起時,與它們進行連線。可能你的胸口或是下腹部有堵住或脹或麻的感覺。這時,你可以把手放在胸部或腹部,和情緒在一起。不認同、不排斥,只是去覺察,和它在一起……

    現在,慢慢對自己說:

    1.“我現在有情緒/我現在很有壓力/我真的很痛苦。” 這是對情緒正念的覺察。

    2.“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 這就是人性的共通之處。

    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說:

    “我不是唯一一個有這樣感受的人。”

    “我們都在自己的生活裡掙扎。”

    “人們在掙扎時,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現在,用你的雙手去感受手的溫度和輕柔的觸感,然後對自己說:

    3.“願我善待自己。” 或者你可以說:

    “願我接受本來的自己。”

    “願我給予自己所需要的關懷。”

    “願我原諒自己。”

    “願我強大。”

    “願我安全。”

    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語,可以想象你有一個好朋友或你所愛的人正經歷一個類似的困難。你會對Ta說什麼?現在看看你能否對自己說同樣的話,傳遞同樣的支援和溫暖。

    接下來,我們試著來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以加深自己對情緒的覺察:

    我上一次經歷這樣的情緒是什麼時候?當時發生了什麼?

    當我第一次體驗類似的情緒是什麼時候?當時又發生了什麼?

    這兩次經歷有什麼共通之處?

    你是因為什麼而有了情緒?

    它背後的需求和動機是什麼?

    我有什麼渴望沒有被滿足?

    對自己的評判、指責的聲音是從何而來?它和誰的聲音很像?

    不強求、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你內在的聲音,允許答案就會自然地浮現。

    當你能夠完全地覺察自己的這些模式時,它們對你的影響就至少減弱了一半。可能還會有一段反覆的過程,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擺脫這個模式的制約了。

  • 4 # 霍體清

    如何給自己做心理疏導?

    我是心理諮詢師,一般是這樣做諮詢的,先分析來訪者的症狀形成過程,經歷了什麼刺激,有哪些症狀,最擔心什麼,然後找出來訪者的不合理認知,也叫錯誤認知,只要讓來訪者焦慮的認知都歸為錯誤認知,幫助他調整改變,這一環也是比較難的,因為周圍的人覺得他的想法不對,但本人往往認為是對的,在大腦執行多少年,根深蒂固,並未是一種自動化思維,所以要反覆交流,讓他一點點領悟,認識到這些想法有問題,不合理,在用暗示放鬆訓練的方式,把一個不讓他焦慮,正確的認知反覆暗示,成為自動化思維。

    如果一個來訪者懂了一些原理,給自己分析,即便是分析對了,但是一般意識不到自己哪裡錯了,即便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合理,但難就難在自己把自己駁倒,自己把自己說服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來訪者如果特別認可諮詢師,改變的就快,如果牴觸諮詢師,改變的就慢。

    就是很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不容易解決自身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極度生氣的情況下,會被別人氣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