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語文熱愛生活的大叔
-
2 # 大志讀書
唐宋八大家如果把蘇洵和蘇轍換下,換誰合適?我認為沒有合適的,他們八個人各有特色,無法替換。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簡稱“三蘇韓柳王曾修”。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以及三蘇等四人是宋代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基本都是以散文見長和古文運動有關,所以唐宋八大家就是針對唐宋時期在古文上也就是散文而選出的。
人物與代表作 :
韓愈:《雜說》《祭十二郎文》《師說》
柳宗元:《黔之驢》《天說》《小石潭記》
歐陽修:《醉翁亭記》《秋聲賦》
蘇洵:《六國論》《權書》
蘇軾:《赤壁賦》前後 《石鐘山記》
蘇轍:《欒城集》
曾鞏:《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傷仲永》
關於候選人物爭議較多的有四位,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不合適?
李白、杜甫
李白和杜甫二人的詩雖然是泰山北斗,但是文章數量和質量就遜色一些了,另外這兩個人最大的問題是都沒有在科舉考試時中第,考試成績跟詩才完全成反比,李白就不要說了,杜甫幾次考場失利,都沒考上,沒中第自然地位也不高,評選佔著下風。雖然李白杜甫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但李白和杜甫擅長詩歌,詩仙和詩聖的名稱也就代表他們在詩歌界的地位。
范仲淹
范仲淹一生政績卓著、曉暢軍事、文學成就突出,西夏人稱讚他“胸中有十萬甲兵”。他的文章,立足點在於政而不在於文,作品以政疏和書信居多。因此他的文章主要貢獻是在政治領域。我們熟悉范仲淹,多是因為《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他文章很少留存。
司馬光
司馬光的文化成就主要體現在學術方面,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了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他自謂“至於屬文,實非所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修史和從政方面。
綜合看來,換誰都不合適,存在就是合理的,八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代表作,實至名歸。
回覆列表
說到唐宋八大家,就不得不提古文運動,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和漢朝的散文。所謂“駢文”,是指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音律、典故的文體。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是始於漢朝,盛行於南北朝的文體。駢文中雖有優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文章。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於用。駢文作為一種文體,成了文學發展的障礙。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文以明道。
唐代古文運動
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援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這一運動有其發展過程。在駢文盛行時,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陳子昂曾主張“復古”,是文體革新的先驅者。其後,蕭穎士、李華等繼起,提出取法三代兩漢的主張,為韓柳古文運動做了思想準備。中唐時期雖經安史之亂,唐朝國力衷弱,但貞元以後,社會暫時安定,經濟有所發展,出現了“中興”的希望。這樣韓愈等人倡導古文運動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他們提出“載道”、“明道”的口號,這是古文運動的基本理論。他們重視作家的品德修養,重視寫真情實感,強調要有“務去陳言”(韓愈《答李翊書》)和“詞必己出”(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的獨創精神。他們一方面親自實踐,一方面又培養了許多青年作家,使古文運動的聲勢日漸壯大。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愈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而柳宗元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北宋古文運動
即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主要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主張對詩、文進行革新。
晚唐時期,古文運動趨於衰落,出現了講究雕 章琢句的不良文風。
北宋時期,以歐陽修為代表的一些文人,極力推崇韓、柳,掀起一次新的古文運動。一面反對晚唐以來的不良文風;一面提倡繼承韓愈的道統和文統,強調文道統一,道先於文的觀點,寫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掃清了綺靡晦澀的文風,使散文走上了平易暢達、反映現實生活的道路。
因此,人們把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共稱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兩次古文運動稱之為“唐宋古文運動”。
韓愈
議論文:《原毀》、《師說》、《雜說》、《答李翊書》。
敘事散文:《張中丞傳後敘》、《柳子厚墓誌銘》、《祭十二郎文》。
集本《韓昌黎集》。
柳宗元
山水散文:《永州八記》。
人物傳記:《童區寄傳》、《種樹郭橐駝傳》。
政論文、寓言小品。文集《柳河東全集》。
歐陽修
政論文:《朋黨論》。
記敘散文:《醉翁亭記》。
雜文:《六一詩話》。
王安石
雜文:《答司馬諫議書》、《鯀說》、《讀孟嘗君傳》、《書刺客傳後》、《傷仲永》。
蘇洵
詩作:《雲興于山》、《有驥在野》、《有觸者犢》、《朝日載升》、《我客至止》、《歐陽永叔白兔》等。
散文:《顏書四十韻》、《六國論》。
蘇軾
文學散文:《石鐘山記》、《放鶴亭記》、《赤壁賦》、《後赤壁賦》。
史論或政論:《上神宗皇帝書》、《范增論》、《留侯論》、《韓非論》、《賈誼論》、《晁錯論》、《教戰守策》。
蘇轍
著有《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活字本。《欒城應詔集》12卷,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
著名文章有:《新論》、《上皇帝書》、《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巢谷傳》《老子解》等詩作:以《墨竹賦》、《南齋竹》、《秋稼》較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