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逸仙藥師
-
2 # 中醫吳明陽
痰溼的形成都和脾失健運、水溼溼聚成痰而成,溼聚成痰以後,隨氣而升降,溼聚成痰阻滯氣機。“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所生之痰影響到肺氣的肅降,還會咳嗽,往往咳嗽痰多易咯,色白,容易吐出來,量很大,這是溼痰的特點。
痰溼致病的特點為致病廣泛,病程纏綿難愈。 痰溼聚於中焦,影響胃氣和降,可以噁心嘔吐,溼痰證噁心嘔吐也是常見的症狀。痰阻滯氣機,可以胸膈痞悶,痰很容易阻滯氣機了,氣機不暢胸膈痞悶。痰溼困脾,脾阻四肢,脾的清陽不能實四肢,由痰溼所困阻,可以導致肢體困重,可以倦怠、沉重,困重。痰是濁陰之邪,阻遏清陽,清陽不升,導致頭目眩暈。痰濁內停,痰濁凌心,就會導致心悸,陣發性的心悸。這舌象、脈象,一般舌苔是白滑,或者白膩,是痰溼的常見舌象,脈滑,因為痰為溼邪,往往出現滑脈,脈滑。上面看二陳湯那個主治,涉及的面很廣,其核心脾失健運,溼聚成痰,引起了肺氣,“肺為貯痰之器”,肺氣上逆、胃氣上逆、胸脘氣機阻滯、頭目清陽不升,再加上痰氣凌心,擾動心神而發心悸、怔忡、失眠、怪夢等。
治療方面:可參考“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治痰要先治氣;氣順痰自消”;健脾是治療生痰之源。理氣來和中,恢復中焦升降平衡,燥溼化痰。處方用藥靈活多變,經方、時方很多,後世多以二陳湯為治療溼痰基礎方,加減變化。可參看已釋出《二陳湯是治療溼痰證的主方,也是基礎方》一問https://www.toutiao.com/i6541637223941407240/
-
3 # 獸醫新同學
中醫認為,痰溼是體內代謝廢物堆積的表現,與常食“肥甘厚膩”困於脾胃,溼濁排不出去有關。
比如,“魚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豬肉吃多了,極易生痰。脾胃受溼的人身重得像沒擰乾的溼衣服,飯後困頓欲睡,他們往往肥胖、血脂偏高。
《玉龍歌》上說:“痰多宜向豐隆尋”,豐隆穴是祛溼化痰的名穴。豐隆,象聲,轟隆打雷,按摩此穴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將痰溼排出體外,讓氣血流通,血脂自然就能降低了,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高血脂症、脂肪肝的發生。
-
4 # 痰溼綜合徵
熱痰:就像身體裡藏了一團火,讓人口乾舌燥,自然面部也顯得一種病態的紅色(正常人是粉紅色,例如白裡透紅),頭面部感到烘熱,感覺就像桑拿蒸的久了腦子發脹。有人也會患眼疾、眩暈、頭風(慢性陣發性頭痛)。胸隔間有一種燒灼嘈雜感,咳出的痰顏色發黃而黏稠以至於凝結如膠狀。
寒痰:面色暗沉發黑,膝部小腿痠軟,腰背有明顯的疼痛感,骨關節像是被冰箱冷藏了一樣,冰冷麻痺,活動一下還有牽連的感覺,甚至隱隱作痛。四肢不能抬舉,遍身刺痛,或在表皮之下有發脹的感覺(氣刺痛),腳部感到冰冷。與熱痰相反,心中沒有煩躁的感覺,就像是水蒸氣遇冷凝結了。咳出的痰有黑點,較為清稀,小便疼痛且有拘急、攣急感。
溼痰:痰證裡的重中之重。面色蠟黃,主觀感到身子很沉重同時有軟軟的感覺(相反就是輕盈利落),四肢倦怠,精神萎靡,總想躺著。咳出的痰顏色發黃,咳出時感到順滑易出。腹部發脹或有疼痛感,肚子裡總感覺消化不完,洩瀉或有大小便不通。久瀉不止,或暫時止住但還反覆。女性帶下異常,陰中有物,淋漓下降,綿綿不斷。脅肋(肋骨,腋下至十二骨部分)脹痛;皮下有腫脹的結塊,舌下有痰包,綿軟不硬,時時感到疼痛不安,甚至會流出黃痰。四肢有麻木脫離感,嚴重者有時會感覺脫離身體控制。
燥痰:面色蒼白,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原因的悲觀,很少有快樂的情緒。咳出的痰就像米粒,顏色發白,痰少而且黏連不易咳出,呼吸短促,上氣微喘,發燒時會冷的像在外面淋雨之後不停的打寒顫。咽喉和鼻腔乾燥,多次咳嗽會有喉嚨痛。氣機攻注,身體有遊走刺痛感,兩邊肋骨脹痛。
食痰:又名食積痰。因為飲食不消化而產生的痰,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為期壅塞,出現脘腹滿悶不舒的症狀。打飽嗝,且有酸臭味。嚴重者有食積與痰血相夾互結,形成“窠囊”(“自氣成積,自積成痰。痰夾瘀血,遂成窠囊”)。
鬱痰:火痰鬱於心肺之間,久則凝滯胸膈,稠黏難咳;或如梅核狀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毛焦,咽乾,咳嗽喘促,色白如枯骨;或痰留於胃脘,多吞酸嘈雜,嘔吐少食,噎膈噯氣。
酒痰:因為長期飲酒生痰,經常嘔吐噁心,或乾嘔打嗝,腹痛下瀉。飲酒後消化不良,或酒後即飲茶水,次日又嘔吐,不思飲食,嘔吐酸水。
風痰:面色發青,多發癱瘓奇症,身體麻木不平衡,頭部眩暈,胸悶意亂或痙攣抽搐。眼部周圍肌肉掣動,耳輪癢;咳出的痰顏色發青,吐出如沫,多泡。肢體痛悶,或因痰悶絕,燥怒,二便閉(大小便)。
這些痰證的病因在一起交叉重疊後又發展成了新的病症。所以,如今你想知道你為什麼會臃腫,虛胖,掉髮,高血壓,熬夜後的虛脫,眼睛紅腫,精神萎靡就必須得剝繭抽絲,做到有的放矢。
-
5 # 手足多汗症吧
引起痰溼的原因是因為脾主運化功能下降,所以水液集中在體內。表現為痰多,頭髮油膩,可以口服中藥從臟腑內部進行有針對性調理
回覆列表
痰溼質以溼濁偏盛為特徵,主要表現為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面板油膩,臉色暗黃,易生痤瘡,多汗且黏,胸悶,痰多,易睏乏,喜食肥甘甜黏,眼泡微浮,平素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偏厚,口粘膩或甜,身重不爽,大便正常或不實,小便不多或微混,脈滑。
特點:不愛運動,暴飲暴食,營養過剩,常吃夜宵,長期熬夜,飲食過鹹,年輕時吃冰凍寒涼的東西太多,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境適應能力差。由肝及脾,脾為生痰之源,慢慢形成痰溼體質。
發病傾向:易出現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或脂肪肝等疾病。
日常注意:遠離潮溼,控制食量,特別晚餐不宜吃太飽,飲食要忌肥甘厚味、多鹽、甜粘油膩之品,調節情緒,多參加體育鍛煉。
飲食調理:多食健脾利溼、宣肺痰的食物,如冬瓜、黃瓜、白蘿ト、薏苡仁、芡實、山藥、赤小豆、白扁豆、荷葉、山楂、生薑、竹筍、佛手、百合、茼蒿、蔥、芥菜、韭菜、薺菜、紫菜、海帶、鰱魚、鯽魚、帶魚、泥鰍、枇杷、石榴、柚子、杏子等。
中醫調理
痰溼體質者可以用一些中藥草來調理。祛肺部、上焦的痰溼可用白芥子、陳皮;陳皮和黨參、白扁豆合在一起,是治中焦的痰溼;赤小豆主要是讓溼氣從小便而走。其他具有溫燥化溼和淡滲利溼的中藥如茯苓、半夏、蒼朮、厚朴、白豆蔻、草果、澤瀉、瓜蔞、白朮、車前子等。
痰溼之生,與肺脾腎三髒關係最為密切,故重點在於調補肺脾腎三髒。若肺失宣降,可宣肺化痰,選用二陳湯;若脾不健運,當健脾化痰,選六君子湯、香砂平胃顆粒或香砂六君子湯;若腎不溫化,可選苓桂術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