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榮91
-
2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輔導孩子要有耐心不要發急,因為孩子對學習有時沒有興趣,在學習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有獨立學習的習慣,父母只是起到輔導作用,不是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因為學習是孩子的事情。
-
3 # Yoxi媽咪愛分享
經常有聽到這種“恐怖”的新聞:某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心臟病發緊急送醫,或者某爸爸時刻手持搬磚和拖鞋上陣講題,一家人為了孩子做作業一晚上雞飛狗跳,深夜還在撕心裂肺的吼叫,家長晚上回家發現孩子作業一個字沒寫,孩子又困又累還要強撐著龜速寫作業。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寫一個字要玩一下手指,一直磨時間,催促他趕緊寫,他還一臉懵,好不容易寫出幾個雞爪字,媽媽想要他重寫他就乾脆甩手不幹了,簡直讓人氣炸。
太多這種“自殺式”陪讀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有些聲嘶力竭的疲憊老母親甚至放棄自己的事業開始保姆式陪伴,費心費力安排孩子吃喝用度,陪孩子學習,風裡雨裡接送……可是犧牲自己卻沒有換來孩子的進步,最後甚至不被孩子尊重,在他們眼裡就是“沒用的中年婦女”。傷透了心的老母親回過頭來看,一定會後悔沒有跟孩子一起進步,因為他們已經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了。
那麼我們最理想的陪伴模式有哪些呢?
1、助攻型。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相對有效的陪伴模式。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家長只負責查漏補缺。積極與老師溝通掌握孩子情況,及時調整複習內容、進度和方案。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尊重孩子的習慣,在適當的時候提點孩子在走的彎路。跟保姆型陪伴的無微不至相比,保持平等和尊重是助攻型陪伴的核心,生活中很多優秀的孩子的身後都有著助攻型父母的身影,他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創造條件來支援,但是也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獨立性的培養。那麼還有哪些更加親密而積極的方式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
2、領袖型。父母為了事業強大的拼搏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內心源動力。看似不管不問,但是偶爾相處時候深刻而平等的交流卻會給孩子巨大的觸動。小海洋的父親是一位海軍艦長,常年在外執行任務,每年很少在家。但是每次爸爸回家都會跟兒子徹夜長談,從很小就一直堅持,小海洋從似懂非懂到心生崇拜,在他的心裡父親做的事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保衛祖國是軍人的天職,任何事情都要拼全力完成才是男子漢。所以他從小就非常優秀,後來考上了最好的軍校,也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像父親一樣的軍人。激發孩子的源動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一個明確而卓越的“偶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做好自己也是給孩子一個榜樣的力量。
很多職場父母總是充滿愧疚的覺得沒有花時間教育過孩子,但是如果能樹立自身勤奮工作生活的形象,用不懈努力的精神感染孩子,抓住時機做有效溝通,讓他知道每個人做好自己那個階段自己該做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優秀的職場表現自帶氣場,媽媽的硬核實力毋庸置疑,所以不要擔心陪伴的時間,其實陪伴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全職媽媽也是充滿了疑惑和不甘。為什麼花了那麼多時間陪伴還是沒有效果,還費力不討好。也許共同成長是最好的解藥。你的勤勉好學孩子都看在眼裡,從媽媽的口中我們也是能瞭解這個世界的,而不是隻有家長裡短和今晚吃什麼菜。哪怕是熱情的堅持一樣自己的小愛好也可以成為硬核辣媽,讓孩子為你自豪,因為這你是熱愛生活努力上進的表現啊!
-
4 # 心靈泉溪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為什麼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這裡有兩點原因:
第一:家長自身的問題。
家長本身沒有尊重和包容孩子。平時做事時,家長沒有和孩子平等相處。認為自己是大人,在孩子面前,總是高高在上,對孩子做事指手畫腳,橫加干涉。孩子上學後,把這種思維遷移到輔導作業上。見到孩子寫字慢或者自己看不慣的毛病,就指責訓斥。不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還把壞情緒帶給孩子。尤其輔導孩子寫作業一段時間後,家長和孩子的思維形成定勢。一寫起作業來,大人就沒耐心,總想指責,發洩自己的情緒和對孩子的不滿。
第二:孩子本身的問題。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指責的孩子,大多是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低,基礎知識差,在學校上課時,專注力也不夠的孩子。他們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孩子本來就不愛學習,恐於老師和家長的壓力,沒辦法,只好得過且過地寫作業。表現出來就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家長看不見,就摳手指,咬鉛筆頭。總是能拖就拖,能磨就磨。家長一生氣,就寫點兒,家長臉色好點兒,就磨蹭。不點兒作業,能寫很長時間。
那麼家長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把我這方面的育子經驗與大家分享。
家長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改變自身做起。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才能變。
家長改變自己,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的:
1、管住自己的嘴。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管心裡怎麼著急,也要沉住氣,不要嘮嘮叨叨地指責訓斥,更不要吼叫。實在管不住自己,就用手在自己胸部上輕輕錘打,並且對自己說:不著急,不著急。一定要學會閉嘴。
2、學會尊重孩子。
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家長要放下架子,有話和孩子好好說,有事和孩子平等商量,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不指責,不批評,不挑孩子的毛病,不拿孩子和優秀的孩子比。
3、及時地欣賞孩子的亮點。
孩子有一點兒進步,或者哪怕是一個念頭是正確的,家長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告訴孩子:你真聰明!你說得對。讓孩子找到自信。這樣孩子才能學會自己做事。
4、讚美和激勵孩子。
樹怕扒皮,人怕誇。作為家長,我們試想一下:我們自己在工作中,如果得到領導的誇獎,我們是不是心懷感動,幹勁倍增,會把工作做得更好。那麼孩子也如此。經過你的激勵和表揚,孩子也會情緒高漲,努力學習,向好的方向邁進。你總是誇他有進步,那麼他就真的進步了。
家長們,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指責、訓斥、甚至打罵,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相反會兩敗俱傷。只有喚起孩子內心沉睡的力量,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才是最佳方案。這也是我教育孩子的法寶。相信你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你的孩子也一定會和我的孩子一樣,變得優秀。
回覆列表
終極殺招:帶上耳機,《心經》迴圈播放。孩子在6歲之前,對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腦為中心,也是右腦最活躍的階段。他們的思維通常是具象化的,也就是有畫面感。但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左腦還不發達,所以無法用清晰的語言來描述清楚自己的感受。所以耐心耐心還是耐心才最重要,在教育中,父母千萬不可採用吼叫式、恐嚇式的方法去對待孩子,心智還不成熟的他們,很容易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長大後可能會對孩子自身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