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光武帝劉秀之所以能夠削平群雄、統一海內,靠得就是“足食足兵”的原則,而“足兵”的要義,便是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武裝。屬於劉秀的軍隊來路有很多種,其中有一支生力軍雖然出身不好,但人數極多、戰鬥力極強,是他賴以奪取天下的“王牌軍”。這支無位元殊的部隊,便是銅馬軍。那麼,銅馬軍是怎麼來的?一切,還要從劉秀安撫河北說起。

    更始元年(23年)九月,綠林軍攻佔長安,王莽兵敗被殺,新朝覆亡,更始帝劉玄由此成為天下之主。但在此時,河北各州郡並不服從劉玄的命令,而赤眉軍又縱橫于山東、河南一帶,所以為了收服上述地區,更始帝便在宰相劉賜的大力推薦下,派族弟劉秀渡河北上,使得後者由此開啟一段傳奇的“創業”經歷。

    當時的河北局勢異常混亂,不僅有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等數十支、總數達百萬的農民軍在此活動,而且還有冒充皇族的王郎等人的割據稱雄,無論哪一個都是劉秀的強勁對手。所以等到劉秀達到河北後,便聽取大謀士鄧禹的建議,在河北延攬英雄、廣收民心,並得到上谷、漁陽兩郡太守的支援,因此才開始站住腳跟。

    不久,在更始帝大將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劉秀率軍攻破邯鄲,擊殺王郎等人。隨即,劉秀透過與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結婚,贏得廣泛支援,並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武裝。隨著劉秀在河北的強勢崛起,更始帝在恐懼之餘便召他回朝,並要求謝躬嚴密監視其動向,同時安排心腹苗曾做幽州牧,妄圖奪取劉秀的部隊。

    羽翼漸豐的劉秀自然不肯就範,於是授意大將吳漢擊殺謝躬、苗曾等人,並奪取其部眾,正式宣佈與更始政權決裂。劉秀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後,迫切需要擴充勢力,以此來奠定逐鹿中原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人數多達十數萬的銅馬農民軍,便成為他必須要吞併的物件。

    在劉秀等人的眼中,銅馬軍雖然人數多於自己數倍,但多是靠劫掠為生的流民,戰鬥力很差,對他們的征服應該不會太困難。於是,為了試探銅馬軍的戰鬥力,劉秀便派鄧禹、銚期、蓋延等人進攻銅馬軍,結果卻讓他始料未及。原來銅馬軍雖然軍事素養不高,而且內部也沒有統一的領導,但作風卻極為剽悍,依靠著自發性戰鬥,竟然將三路漢軍打得落花流水。

    劉秀連吃敗仗後,決定改變策略,變主動出擊為持久戰,一方面堅壁清野、固守不戰,一方面則派軍騷擾銅馬軍的大後方,截斷他們的糧道。就這樣,在曠日持久的對峙中,銅馬軍因缺糧導致戰鬥力下滑,又在退軍途中遭遇劉秀大軍的猛擊,在蒲陽一戰中損失慘重。

    劉秀深知不能對銅馬軍趕盡殺絕,於是在戰後採取勸降的策略,不僅單槍匹馬到其軍帳中進行招安,而且對將領們許諾封侯,對士卒們獎賞財物、給與食物,利用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最終成功地降服數十萬銅馬大軍。事後,劉秀將降兵編入諸將的帳下,在防止他們串聯的同時,也極大的增強了軍事實力。

    是時,諸賊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槍、尤來、上江、青犢、五校、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銅馬食盡,夜遁,蕭王追擊於館陶,大破之...蕭王復與大戰於蒲陽,悉破降之,封其渠帥為列侯...悉以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見《資治通鑑·卷三十九》。

    透過收服銅馬軍的舉動,劉秀的兵力由數萬擴充至數十萬,實力大為增強,並發展成為一個“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強大集團。不久,劉秀又陸續降服其他各支農民軍,勢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建武元年(25年),在時機成熟後,劉秀在部眾的擁戴下稱帝,史稱東漢光武帝。

    由於銅馬軍是漢軍的絕對主力,所以世人又稱劉秀為“銅馬帝”(“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故關西號光武為‘銅馬帝’。”見《後漢書·卷一上》)。此後,劉秀又驅使漢軍四處攻略,前後利用12年的時間,終於削平群雄、統一海內。回顧劉秀建國稱帝的全過程,數十萬銅馬大軍在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絕對算得上是他的“王牌力量”。

  • 2 # 東白啟明

    雙口為官,自古以來,能當上大官的人口才都十分了得。劉秀單槍匹馬、憑著一張嘴就說服幾十萬銅馬軍歸順的事,為後人所稱道,並留下一個成語:推心置腹。

    銅馬軍到底什麼?他們為什麼就那麼輕易地被劉秀所降服?這要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資治通鑑·卷三十九》記載:是時,諸賊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槍、尤來、上江、青犢、五校、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銅馬食盡,夜遁,蕭王追擊於館陶,大破之...蕭王復與大戰於蒲陽,悉破降之,封其渠帥為列侯...悉以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這段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佔長安,被稱為穿越帝的王莽兵敗被殺,新朝覆亡,更始帝掌權。但此時天下大亂,赤眉軍在山東、河南風生水起,而河北各州郡對劉玄不屑一顧。為此劉玄在宰相劉賜的大力推薦下,派族弟劉秀渡河北上進行安撫。當時,河北不僅有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等多達數十支人數達百萬的農民軍在興風作浪,而且王郎等人的割據稱雄。這時,劉秀的雄才大略顯現出來,他不僅攻破邯鄲,擊殺王郎等人。而且還組建起了一支強大的武裝。更加厲害的是,羽翼漸豐的劉秀正式宣佈與更始政權決裂,要自己當家作主。但想法很好,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擋在他面前的最大的一隻攔路虎就是人數多達十數萬的銅馬農民軍。銅馬軍勢力超大,實力超強,在河北有著“沙漠之鷹”的美譽。

    但剛開始,在劉秀的眼中,銅馬軍雖然人數多於自己數倍,但多是靠劫掠為生的流民,戰鬥力很差,對他們的征服應該不會太困難。於是,劉秀派鄧禹、銚期、蓋延等人進攻銅馬軍,結果卻讓他始料未及。原來銅馬軍雖然軍事素養不高,也沒有統一的領導,但作風卻極為剽悍,竟然將三路漢軍打得落花流水。在連吃敗仗後,有錯就改的劉秀果斷改變作戰方式,變主動出擊為持久戰,一方面堅壁清野、固守不戰,一方面則派軍騷擾銅馬軍的大後方,截斷他們的糧道。就這樣,在曠日持久的對峙中,銅馬軍因缺糧導致戰鬥力下滑,又在退軍途中遭遇劉秀大軍的猛擊,在蒲陽一戰中損失慘重。但聰明的劉秀這時並沒有把銅馬軍趕盡殺絕,他要將這支有戰鬥力的隊伍為已所用,於是在戰後他採取了勸降的策略,不僅單槍匹馬到其軍帳中進行招安,而且對將領們許諾封侯,對士卒們獎賞財物、給與食物,利用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最終成功地降服數十萬銅馬大軍。銅馬軍的加入,使劉秀的兵力由數萬擴充至數十萬,實力大為增強,並發展成為一個“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強大集團。不久,劉秀又陸續降服其他各支農民軍,勢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在劉秀建國稱帝的全過程中,數十萬銅馬大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是漢軍的絕對主力。建武元年(25年),在時機成熟後,劉秀在部眾的擁戴下稱帝,史稱東漢光武帝。因為他是靠銅馬軍平定天下,又被稱為“銅馬帝”。

    看來,要想幹成大事,一張好嘴在關鍵的時候也能起到大作用。

  • 3 # 5G碎碎念

    據《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記載:“光武擊銅馬於鄡 ……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故關西號光武為銅馬帝 。”

    意思也就是劉秀在鄡縣擊敗了敵軍,將投降的人分配給各位將軍,隊伍擴大了,後來劉秀就被成為銅馬帝。

  • 4 # 看遍山川

    “當官執金吾,娶妻陰麗華”,這是漢光武帝年輕時的小目標而已,他僅布衣平民出身,在風起雲湧的亂世與各路英豪逐鹿中原問鼎神器必然有他過人之處。

    當時河北眾多義軍割據名號很多,而銅馬這一部是實力最強大的,也因此銅馬成了河北這地區各類軍事力量的總稱。後來劉秀下邯鄲,滅王朗,與更始劉玄分道揚鑣,劉秀針對複雜的形勢,制定了先打敗河北銅馬等武裝力量,實力壯大後再與更始帝對決的戰略。經過和銅馬武裝幾次拉鋸戰,互有勝負,又堅壁清野斷了他們的糧道,在戰鬥膠著狀態時,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中的吳漢和耿弇帶生力軍殺到,銅馬軍頓時兵敗,全軍不是被殺就是被俘。

    這時劉秀雖然大勝,但是他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何處理這十萬銅馬降兵,古來殺降就沒啥奇怪的,不是自已親生,萬一起異心,在此亂世被人獻了“投名狀”都不新鮮。劉秀怎麼辦呢,他給中國成語注入了一個新詞,就是“推心置腹”,只帶了幾個隨從到降兵營帳,你說是視察也好,探虛實也好,和大大小小的頭目誠懇的交談,當然希望他們能意識到只有跟著自已才有奔頭。反正他這種舉動現代人可能沒體會,在當時確實是表示對這些士兵極大的安撫和信任,其實劉秀以前擊敗王朗接受降兵時也這麼幹的。

    河北地面最大最強的代表勢力銅馬軍都歸順劉秀了,其它各部還有啥說的呢。所以銅馬帝的意思就是河北銅馬等各部的大哥大的意思。

  • 5 # 古今歷史拾遺

    銅馬是河北地區聲勢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

    劉秀髮跡於河北,但他本部嫡系軍隊很少,最初時僅有幾千兵馬。劉秀為了擊敗在河北稱帝的王郎,甚至不得不娶了真定王的外甥女郭聖通,以得到真定王的支援。

    擊敗王郎之後,劉秀部下的兵力也不多,估計也就幾萬人。這點兵力守住河北還行,要想征服天下,還是不夠的。

    這時候,劉秀率部進攻銅馬起義軍。這些農民起義軍人數眾多,戰鬥力卻不強。劉秀一舉將他們打敗,幾十萬義軍歸降。劉秀給這些投降義軍以優待,甚至孤身一人到降軍各營巡視,因此得到了這些降兵的真心擁護。

    劉秀把這幾十萬降兵分配給了部下將領,比如吳漢、馮異、鄧禹等人。在這些名將手裡,這些降兵戰鬥力得到提升,他們在各地作戰,統一了天下。

    銅馬降軍是劉秀軍隊的基礎,所以劉秀被稱為“銅馬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權利鬥爭、派系鬥爭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