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27995679005

    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史記》

      《史記》的作者司馬父子,父談師承黃老之學(楊何、黃生)、子遷師承春秋公羊學(董仲舒、孔安國),父子二人的職位(太史公)還要求其掌握天文曆法知識(文史星曆)。漢初顯學,黃老、春秋,黃老是道家思想整合的開始(道家成形於郭象注老莊,先秦老莊若沒有郭象註疏融通,相異之處還是很多的),春秋學則是儒家容納諸子各家的開始,再加上星曆的專業背景,父子二人很容易採納五德終始說,進而依據五方位列舉出“五霸史記說”,也即今日通說之一。

      以五霸配五方:齊桓(東)、晉文(北)、秦穆(西)、楚莊(南)、宋襄(中)

      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王霸》篇,是荀子對於王霸兩道的論述,在這一篇裡列出五霸,很有儒家色彩。齊桓晉文在儒家看來即是對外護佑華夏的大義盟主,也是以下犯上的始作俑者,儒家對二位霸主的態度其實很矛盾,敬仰其華夏盟主身份,卻又不滿其諸侯霸主身份;楚莊、闔閭、勾踐,三位周禮視角下的“南蠻”君主,老荀把這三位放在這裡,其中的春秋筆法不可不謂刁鑽:三君的陰謀訛詐本身,便是儒家黑霸道的一大槽點,再加上其“蠻夷”的身份,兩大槽點,立馬顯得三王的偉岸。。。

      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闔閭”——《白虎通·號篇》白虎通義,是東漢古今文經學兩派在白虎觀的大規模論戰後,對一些經義紛爭的一次定論嘗試,是漢代儒家經學的《關於經文糾紛若干問題的決定》。這部文獻,使得讖緯學正式加入儒家陣線。

      其用意,既有史記說的五德論影子,也有王霸說的王霸論色彩,五霸選取標準折中前兩說。

      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四子講德論為漢代辭賦家王褒所作,此說五霸的採用,主要以辭賦論述的文學效果為目的,選取了五位有一定燦爛作為的君主,與魏文侯、秦王政、燕昭王並稱,所以活得很憋屈的宋襄公沒有入選、螳螂捕蟬模式的失敗者闔閭夫差沒有入選、人生閱歷沒有重耳跌宕起伏的其他晉公沒有入選、在漢人看來很不光彩地與主君對著幹並面臨兄弟悲劇的鄭莊也沒入選。此說,以魅力值為標準。

      ⒌“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此說標準應同《史記》、《荀子》兩說。夫差的出現,湊齊了東南三位血性小霸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王思聰一起吃飯會是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