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青龍

    上個星期,自己與家人商討是否要購買一臺新能源汽車來取代家中那輛破舊的燃油汽車。因為不論是政策紅利還是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維修保養成本等因素,新能源汽車的價效比優勢正在慢慢顯現出來。但是這樣的提議遭到家中父母及妻子的 強烈反對,

    因為他們認為: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輻射都能夠影響寶寶大腦發育等,更何況新能源汽車帶了那麼大一塊電池?這種對於“輻射”的恐懼與擔心竟讓筆者無言以對。 然而,上述類似的情況並非特例,據媒體調查,有73%的人認為電動車有電磁輻射,有約37%的人認為會影響人體健康。當新能源政策、補貼、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之後,有關“電磁輻射致癌”等謠言很可能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潛在障礙。

    其實早在2012年,筆者就曾經看過“汽車輻射導致青年男子不孕不育”的報道,而近年來“高鐵輻射導致女青年不孕不育”、“手機輻射影響胎兒大腦發育”、“吹風機輻射誘發白血病”等等關於“輻射”的報道、傳聞層出不窮。而普羅大眾更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進行傳播,更有甚者因為擔心建設手機通訊基站對身體產生的“危害”而阻撓、破壞建設的事情也並非少數。

    2014年年底,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類似的事件,當時我正因為在辦公地點經常無法正常使用通訊裝置向某通訊公司投訴,得到的答覆就略顯無奈,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辦法,幾個小區的通訊基站都因為住戶的抗議被拆除,只有少數基站正常運作,所以時有通訊故障發生。” 那麼“輻射”真的有那麼危險?是不是我們就應當將所有輻射全部隔離?

    實際上,能夠給人體造成傷害的主要是“電離輻射”,即: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輻射。而且也只是在因為防護不當、操作失誤等原因長時間暴露在“電離輻射”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影響,主要以“核輻射”、“醫療輻射”為主。在日常生活當中,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核輻射”,而至於“醫療輻射”也是在特定流程下面完成操作,影響並不劇烈。 而至於手機、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並不是“電離輻射”的範疇,他們屬於“電磁輻射”或者“非電離輻射”,對於人身體的傷害微乎其微。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於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準,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準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準為 100μT。也就是說,普通家電只要低於5000V/m和100μT的資料,其輻射值就是在安全範圍內。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能夠使用到的具有輻射作用的裝置的輻射資料如何呢? 家電裝置 電場輻射(V/m) 磁場輻射(uT) 膝上型電腦 50 0-30 手機 45 0-60 從資料上看,手機、電腦的電場輻射及磁場輻射與安全標準當中的資料相差甚遠。那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體積巨大是否就表示乘坐新能源汽車的輻射安全係數就會降低? 其實也不一定,即使新能源汽車所採用的電池輻射並不高,但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過程當中也已經考慮到電池輻射的問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等都進行了相關的防護措施。

    以DENZA純電動汽車為例,其主駕輻射為0.88μT,副駕為0.85μT,後排座位從左到右分別為0.47μT、0.43μT和0.39μT,綜合來看車內各部分的電場輻射小 於5V/m,磁場輻射小於1μT,遠遠比手機和手提電腦等日常裝置的電磁輻射要低的多。而其他諸如特斯拉、寶馬i系列、雷克薩斯CT系列等的電磁輻射也屬於安全範圍之內。 所以,消費者完全不必為新能源汽車產生的微量“輻射”擔心,而相關新能源品牌也應當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打破普通消費者對於“輻射謠言”的恐懼心理,別讓“輻射致癌”等類似的傳聞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的絆腳石。

  • 2 # 域—

    電池的輻射值是有標準的,應該沒問題,逆變器和輸出變壓器磁場強度雖然很大,但是頻率不高,比較好控制,做一個鐵殼子或者鋁合金殼子封裝就行了,變壓器做好“接地”也沒問題。所以輻射問題可以忽略,但是電池壽命和電池效費比太低,而且有媒體爆出電池回收再利用也是難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都不是問題,大功率車載逆變器實在研發不出來,就直流直驅,電池效費比的事是個頭疼事。

  • 3 # 電車匯

    既然問到了輻射問題,那麼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輻射。

    據百科詞條上的專業解釋:輻射指的是由場源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後再返回場源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

    最後一句話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為“輻射是無處不在的”。

    不過輻射一般還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分類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核輻射”,這種輻射能量大,擁有破壞分子間化學鍵的能力,出於醫療、診斷目的,可有條件的接受微量的電離輻射,我們平時在醫院體檢時所做的“X光胸透”就屬於核輻射的一種。

    非電離輻射對於人體的傷害就微乎其微了,我們平常經常能接觸到的各類家用電器,輸變電線路,電動汽車,手機等常見物品產生的輻射都屬於“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波、紅外線波、微波、行動通訊、廣播電視、中頻波以及 300Hz 以下的極低頻場。

    電動車產生的輻射用“電磁輻射”來表示,它屬於“非電離輻射”中的一種。不同頻率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低於100kHz的,不可能或難以電磁波形式,向周圍形成有效的電磁能量輻射,在環境中表現為可獨立存在的電場與磁場,它對人體的相互作用也只是透過電場、磁場分別作用。而更高的頻率對人體的作用表現為熱效應,只有該熱效應超過人體補償機制時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對於會否對人體產生有害的電磁輻射,相信參考權威部門釋出的國內標準就很有說服力。其中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有關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準如下:電場輻射安全標準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準為100μT。而中國環境評價標準也將限值定為了100μT。也就是說,普通家電只要低於5000V/m和100μT的資料,其輻射值就是在安全範圍內。這個數字可能對於很多人而言非常抽象,在此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也均帶有電磁場,約在4μT左右,僅為安全限度的4%。

    以DENZA汽車的輻射測試資料為例,其中主駕駛座位置輻射為0.88μT,副駕駛座輻射為0.85μT,後排座位從左到右分別為0.47μT、0.43μT和0.39μT。

    由此看來,純電動汽車的輻射甚至於比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和手機還要低,處於正常範圍以內。實際上諸如目前市場上的許多同類電動車產品輻射值都處於安全範圍,屬於遠低於規定安全數值的範疇,消費者無需過度擔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染坊》裡有句話說"做買賣開張容易關張難"如何理解這句話?為什麼關張會很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