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喜歡被誇,不喜歡被批評,抗挫能力差,怎麼提高?
10
回覆列表
  • 1 # 媽媽充電屋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長普遍存在錯誤觀念,總是抑制不住為孩子排憂解難的衝動,挺身而出解救孩子。

    家長的錯誤觀念,讓孩子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看起來似乎是在幫孩子,實際上,因為錯過了關鍵期的成長,在以後的道路上,孩子需要付出更多更艱辛的努力,才能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孩子求助,家長要適當甩鍋

    當孩子遇到困難,向家長求助的時候,家長要學會適當的甩鍋,把問題還給孩子。當然這種困難一定是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的問題。

    在《P.E.T.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中,戈登博士提出了問題歸屬原則,在家庭當中,問題歸屬於誰,誰就需要最終對問題負責任。屬於孩子的問題,就要以孩子作為主導,家長擺正自己的位置,掌握好分寸感,可以提建議,給孩子一定的幫助,但不要包辦,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把問題歸屬權交還給孩子,同時也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自己面對問題,這就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

    培養自信的孩子,實踐必不可少

    遇到問題就驚慌失措,不知道從哪兒入手,逃避,拖延,都是缺乏自信。自信源於實踐,培養孩子的自信,不是跟孩子說“你真棒,你很厲害,你可\以的”幾句話就夠的。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給孩子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可以讓孩子負責一部分的規劃。比如,出去旅行時,讓孩子制定一天的行程,讓孩子準備行李等,逐漸讓孩子從參與變成主導。

    有一句諺語叫“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但是,就算見過1萬隻豬跑,也不會知道豬肉的味道。讓孩子去實踐,他才會有更深切的體會,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引導孩子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孩子積極思考,讓孩子不止成為執行者,更是思考者和創作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掉了,向家長求助的時候,可以問孩子,“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辦?”如果孩子有建議就沿著孩子建議的方向去嘗試,如果孩子一籌莫展,家長可以旁敲側擊的提示,千萬不要充當解救者,拿來工具,三下五除二就修好。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我們不是解救者,也不是示範者,要做聆聽者和引導者。孩子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他成長的好機會。吃一長才能長一智,如果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打個電話之後就迎刃而解了,孩子還有什麼思考的必要呢?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引導孩子形成積極的學業自我概念。讓孩子不只注重學習結果,更要注重學習過程。考試的第1名,永遠只有一個,太強調結果,容易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以前有一句話叫“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現在很多的證據表明,分數並不能決定人的命運。對分數對名次的執念,是沒有意義的。分數代表什麼?代表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並不能代表全部的能力,更不能影響人的一生。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要明確具體的表揚孩子,比如“你數學學得很好,這種型別的題目你都會了”,而不是誇孩子“真棒”,“真聰明”。當孩子考試不理想的時候,要就事論事的談論這一次的考試,不上綱上線,不說智商,不翻舊賬。

    就事論事的談論學習和成績,讓孩子明白,分數只能代表在某個階段對某些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決定未來和人生。只有讓孩子客觀的看待學習成績,孩子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才不會出現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成了多米諾骨牌影響整個人生,進而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人生的漫漫長河面前,這點困難算不了什麼。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他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描繪和勾勒。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就像《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她對媽媽很多年都懷著深深的恨意,她想逃離自己的家庭。在她自認為自己已經成功的時候,她的爸爸蘇大強卻告訴她,她的樣子,活脫脫就是媽媽的翻版。

    作為父母,滿足孩子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責無旁貸,但是,給孩子自由的土壤,讓孩子具備獨立面對風雨的能力卻更為重要。因為我們只能陪伴孩子一段時間,未來更長的路需要孩子獨立去面對。

    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品一樣,是有有效期的,而且這個有效期很短,只有十年。當然這種說法不是絕對的,如果在這10年的時間裡,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把孩子養成了一個廢人,父母的有效期就必須延長到一輩子了,很顯然,這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在有效期內給孩子創造充滿鍛鍊機會的環境,讓孩子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才是家長能教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事。

  • 2 # 寶媽的快樂很簡單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怎麼辦孩子受挫時,請用非言語動作來表示對他情緒的接納,比如小鴻媽媽會蹲下身用手摟著小鴻的肩膀,再用言語說出他內心的感受。充分的共情是親子溝通中的核心,這比簡單地說一句媽媽理解你,要更容易讓孩子感到安撫。當代的腦神經科學揭示情緒和認知會相互影響,情緒如果不能被接納而平復,認知往往也無法真正起作用。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做,家長少代勞,這樣既鍛鍊了他們的自理能力,對心理發育也有好處。從小就在生活上獨立的孩子,心理上的獨立也不會太差。而心理上獨立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會比較強。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在做事中擁有成就感,孩子之所以能堅持做事,一方面是他們感興趣,另一發面是成功帶來的喜悅。有時候孩子做成功一件事,孩子會得到父母的稱讚,別人的仰慕,甚至是自我欣賞與滿足。所以,孩子的每個進步都需要得到家長的及時發現和肯定,父母對孩子真誠的肯定和表揚,都是孩子成就感的來源。允許孩子有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未知,孩子有獨立意識之後,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有著對未知的探索慾望。當孩子對什麼產生興趣時,父母就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會弄髒衣服,或弄亂、弄壞家裡的擺設物件,而限制孩子的自由。同時家長應該對孩子的探索行為給予鼓勵和讚賞。如果教育得當,等到小學和初中時,孩子就會變得興趣廣泛,樂於嘗試新鮮事物。這時父母就可以進一步發掘孩子身上的潛能、優勢、愛好,這對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和人生的方向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家長應該這樣做小朋友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哭鬧、發脾氣。那麼我們首先要好好和孩子說,讓他學會表達,同時讓他明白哭鬧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只有好好表達出來我們一起解決。遇到困難就會放棄。我們應該多鼓勵鼓勵孩子,用他的這次表現與上一次的做對比,激發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順利的把作品做好!遇到困難就會想找朋友幫忙,這代表孩子的獨立性還需要加強。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一個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小朋友知道自己沒有父母做依靠,就會不斷的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鍛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不會上火便秘的奶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