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嫻妹談兵

    美國於1917年4月參加一戰。在最開始其造成的實質影響是有限的,但隨著時間推移,美軍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1917年,僅有18.4萬名美軍士兵被運往歐洲。而在1918年7月,歐洲地區的美軍已經超過100萬人。其中大約有一半是作戰部隊。

    起初,法國和英國希望用美軍士兵填補他們那些幾乎已經打光了的部隊。而美國高層則擱置了這件事情,美軍歐洲遠征軍指揮官潘興收到來自國防部的明確指示:稱美軍是協約國聯軍中獨立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概意思就是說不接受英法指揮)。

    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認為:“當協約國取得勝利時,美國在歐洲能有很強的存在感,美國應當在戰爭中起到主導作用,從而能在停戰後的和約中獲得自己的利益。”

    這也是威爾遜極力領導美國介入戰爭的根本原因。

    1918年西線戰線總長於美軍所佔領的戰線長度。

    很明顯,隨著戰事的進行美軍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很明顯,這一時期的美軍軍力並不強,在美軍軍力擺脫墊底地位之前,戰爭就結束了。雖然英法對美國的工業實力都給予認可但是很明顯沒有美軍這仗一樣能打下去。

    美軍在戰場上取得的成績讓法華人有底氣在和談時堅持自己的要求使勁削弱德國,也讓英國意識到如果戰爭不盡快結束,美國將很可能完全主導世界。

    另外早在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的潛艇就對英法的海上生命線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在1914年總計擊沉了31萬噸的協約國商船,1915年則是130萬噸,1916年為230萬噸,到1917年則是623萬噸。這個數字要到1918年才回落到266萬噸。

    這是因為美國海軍在大西洋的反潛戰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到戰爭結束時美國總計向歐洲運送了200萬人的部隊,而在運送途中陣亡的陸軍人數只有400多人。

    很明顯,直到1918年,德國仍然有繼續戰爭的實力,如果美國不介入,後來的英法根本無法逼迫威廉二世退位。

  • 2 # 生命旅行之箭

    美國在一戰那真是混的風生水起,因為美國在一戰末期才加入協約國,又遠離戰火,很多歐洲人為逃離戰火跑到美國,英法又向美國購買了大量的軍事物資和資源,讓美國大發戰爭財。

    使得戰後美國成為了最大的債權國和資本輸出國。歐洲交戰的傳統強國都遭到極大削弱,英法更是欠美國一大屁股債!

    美國因為參戰較晚,軍隊表現的不怎麼好,因為動員晚,戰鬥經驗和武器使用經驗都嚴重不足,也沒更多時間給美軍去發揮。

    因為美國強大的實力,導致戰略天平傾向了協約國,美國的加入了導致德國獲勝無望,是壓垮德國的最後的一根稻草,美國更多的是起了戰略威懾作用,給英法打了一針強心劑。

  • 3 # DDG的老船塢

    美軍不參戰,那二德子至少獲得體面和平的訴求還真有很大機會實現,一戰打到1918年,俄國已經退出戰爭單獨媾和,英法德的人力資源已經接近枯竭,1918年春季德軍利用東線戰事結束騰出的兵力發動了春季攻勢(百日攻勢),試圖一舉打垮英法,但是美軍的到來極大提升了英法的軍心士氣,德軍的春季攻勢雖然沉重打擊了英法,但也耗盡了德國的元氣,1918年夏,美國遠征軍(AEF)以兩個集團軍規模開到前線接防,大大縮短了法軍和英國遠征軍的戰線長度,使得英法能夠騰出大批兵力用於反攻,同時徹底改變了前線兵力對比,已經無力補充的德軍兵敗如山,威廉二世不得不退位,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軍參戰對一戰的結果是決定性的。

    1918年德軍春季攻勢

    1918年秋-冬季協約國的反攻,AEF為美國遠征軍

    1918年西線德軍與協約國軍隊一線作戰兵力對比

  • 4 # 國平軍史

    一句話可以概括美軍的巨大作用,並不能因為美軍日後走上了侵略別國的道路,就徹底否定美軍曾經了不起的戰績。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拯救了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拯救了全人類,作為一戰和二戰最主要參與國,強大的德軍二次主要敗在美軍手上,德國遇上美國這樣的對手,也是德國的悲哀了。

    一戰時,協約國和同盟國,打到陰冷潮溼的塹壕戰時,其實,雙方都已精疲力盡了,俄國說老子不幹了,與德國單方面媾和,扯呼一聲腳底抹油,退出了戰爭圈子。

    聰明如美華人,先賣軍火,美元拿來,黃金捧來,賺得缽滿盆滿後,見雙方都無力打下去了,大喝一聲老子來也,於是,上百萬美國大兵,懷揣心上人的照片,遠涉重洋來到歐洲,拔拳就揍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軍隊。

    當戰爭處於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時,對資源有限的德國就極為不利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源源不斷的兵員輸送,協約國一下子就在兵員和經濟上碾壓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

    1918年夏季,美英法軍隊對德軍在西線的陣地發起了猛攻,給了德軍以致命的打擊,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議,並隨即陷入崩潰,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以及首相馬克斯-馮-巴登都向德皇威廉二世施壓,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議,土耳其、保加利亞向協約國投降,基爾海軍起義,巴伐利亞爆發革命,最終導致在位30年的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美英法為主的協約國勝利而宣告結束。

    美軍的參與戰爭,加速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失敗,戰爭結束前,美總統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儼然以世界領袖自居,一戰體現了美稱霸世界的野心,二戰則確立了美霸主地位。

  • 5 # 浩蕩揚子江

    沒有美軍參戰一戰,德國幾乎贏定了。當時的德華人普遍認為,戰爭會很快結束,德國將取得最後的勝利。當時的情況戰局確實向德國有利的方向轉變。

    德國是在東西兩線與協約國開戰,西線是同英法聯軍交戰,戰爭一直在法國境內進行,東線是與沙俄軍隊交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最大規模的作戰,很多新式武器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比如飛機、坦克、毒氣彈等等,這些現代化武器的運用使雙方死傷慘重,一個戰役下來,雙方死傷接近百萬。

    德國也是個人口大國,人數多於英法兩國的人數,雖然在法國,戰爭已經陷於膠著的狀態,雙方都筋疲力盡,無力發動大的進攻戰役。而在東線戰場,由於沙俄軍隊屢打敗仗,國內人民的生活由於戰爭也每況愈下,列寧領導布林什維克黨發動了“十月革命”,為了對付國內的反對派,列寧單獨對德國媾和,並割讓了大片領土給德國。這無疑給德國打了一針強心劑,德國立刻從東線調100萬的軍隊投入西線戰場,眼看英法聯軍就快撐不住了。這時美國出兵了。戰局立刻逆轉。

    對德華人雪上加霜的是,當時西班牙流感大爆發,德國軍隊上百萬計程車兵被感染,失去了戰鬥力,而且國內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也爆發了革命,德國已經無力再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只能宣佈停戰退位。美國的出兵是很關鍵的,挽救了法國,挽救了英國,美國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的紫砂壺可以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