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濃情蜜意西班牙
-
2 # 爾東說話
《儒林外史》是一部奇書,說起作者吳敬梓,還是我的同鄉。前幾年我還寫了一篇讀後感《雪夜讀儒林》。《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眾多,作者似乎有意汲取《水滸》的寫作手法,移步換景,人物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有許多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令人過目難忘。
如果以“成功學”的眼光在看儒林的話,則大貪官湯奉、王惠啊、守財奴嚴監生、還有一大堆官迷周進范進之流,怕是會躋身於“成功之流”。但個性“嵌崎磊落”的吳敬梓寫此書所要表達的可不是這個意思。上面的那些人都是作者刻意褒貶、諷刺、鞭撻的物件。
作者非常崇尚像王冕、杜少卿、寫字的季遐年,下棋的王太,畫畫的蓋寬,彈琴的荊元這些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有才。有德。無名。無意於出仕,淡泊名利,生性豁達,對錢財也不太看重,身懷絕技卻甘於大隱小隱。
一開篇吳敬梓寫前朝的高士王冕,算是定了個調調吧!真名士自風流,只有像王冕這樣人的才夠格。而書末尾陪出四個人:寫字的季遐年,下棋的王太,畫畫的蓋寬,彈琴的荊元,雖不能說位列名士,但確實是作者推崇讚揚的人。所謂高手在民間啊!這些人雖都社會地位不高,也無意於當官發財,但都有一技在身,人物形象也都是神采飛揚。
要說作者最推崇的最用心寫的人物當屬杜少卿。杜少卿這個人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正能量最多的奇男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杜儀,杜少卿,書香門第。世家子弟。但少卿是個妙人,第一他無意於科考,對當官似乎沒啥興趣。官府數次想要徵辟,他避而不去。第二他繼承了祖業,也算是有錢人,但他不當守財奴,對錢財看得很淡,甚至可以說不善經營,以致於後來窮困潦倒。第三杜少卿推崇一夫一妻制,不娶妾,對他的老婆的態度一直很好,他曾帶著夫人出門遊玩,喝醉了酒,和夫人手拉手散步,引得路人紛紛側目。在那個時代這樣的行徑是“傷風敗俗”的行為,但杜少卿不以為然。他根本就有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在那個時代,卻屬罕見。再有杜少卿在交朋友上也沒有貴賤之分,三教九流只要看得上的朋友,無不真心待之。
讀杜少卿,這個人真讓人可親可敬,心嚮往之,心嚮往之啊!都說杜少卿是吳敬梓的自畫像,依我看來,是有此事。
讀《儒林外史》曾隨手寫了幾句,如下:
細細密密的小雪,鋪天蓋地,瑣碎又清新
今夜我不會告訴你我讀了那一句好詩
一杯雲霧蒸騰,喝茶。
儒林,或別的什麼林子,都是個江湖
-
3 # 仲夏蒂娜
本人認為正能量最多不是王冕,也不是杜少卿。而是馬靜,馬純上先生。
不論王冕還是杜少卿都有一種離世思想,王冕拒絕做官,杜少卿也不參與科舉。這些思想實際上都與孔子的儒家思想相背離。要知道孔子一生輾轉各國,就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接受,自己的才能能為天下蒼生造福,說明白一點就是孔子一生都想做官,只有做官才能影響更多的人。
王冕和杜少卿實際上奉行的是道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
有一人雖然不曾透過科舉做官,家中也沒有千財萬貫,卻用著自己的力量影響著身邊的人。那就是馬靜,馬純上,文章選家。
一。工作認真
馬純上出現在第十三章 與蘧公孫談做文章,字字珠璣,毫不誇大。讀文章也是不妄下結論,總要悟出十幾個道理,才為有益。
並且在蘧公孫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選本上,他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二。為友仗義疏才
在蘧公孫被人訛詐,他也是竭盡所能為朋友解困。而且勸誡好友以此為戒。正如蘧公孫所說“像這樣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氣,有肝膽!”。
三。窮困時也不怨天由人
在自己的錢財散盡時,吃不起醃肉雞鴨,吃碗麵,嚼嚼錢處片也覺著很知足。
四。樂於助人
遇到落難的匡超人,二話不說將剛的來銀子,給他十兩銀子,並指出生存之法“ 我這裡竟拿十兩銀子與你,你回去做些生意,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有人說馬純上為腐儒,我不以為然,從他建議別人做生意這一條就不是迂腐之人。
雖然他不曾做官,卻能靠自己的能力影響他人。他是一個有大正能量的人。
回覆列表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最多的其實是諷刺意味,但前幾年當《儒林外史》被拍成電視劇,連最為人熟悉的迂腐老書生范進都被演出了“青春正能量”的形象,汗啊~(lll¬ω¬)不知道N多年以後,孩子們還能不能知道真正的儒林外史在講什麼!
話說回來,其實,《儒林外史》中出現的第一個人物就極為正面,他就是王冕,一個輕視功名利祿、不愛金錢愛放牛的天才畫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正能量。出身貧寒,卻勤奮好學,又是一個孝子!
但這種正能量是從民間角度判斷的。如果從統治者角度打量,他就是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
古人道:功名富貴無憑據,費勁心情,總把流光誤。人生之富貴功名,實乃身外之物,但是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哪一個看的破的。
而這王冕呢,偏偏是個例外,名利追著他,他非但不要,還四處逃亡,避免沾染。
是說,王冕小時候家裡貧困,為了維持生計,不得已給間壁人家放牛。每每攢下些閒錢,就去學堂裡買幾本舊書。王冕天資聰慧,不過虛讀了幾年書,就能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學問研究通透。
有人說,王冕就是吳敬梓本人。年輕時,雖與仕途無緣,生活窮困潦倒,甚至一度靠賣文賣畫作為生。但他並未鬱郁不得志、自暴自棄,也從未寄身於大戶人家充當食客,混個溫飽,更未曾潦倒於秦樓楚館,填寫一些不入流的香豔詞曲,可以說,吳敬梓的高雅淡泊心性,在他的生活陷入困頓之際依舊未曾改變。
步入晚年的他,看透了官場黑暗,索性放棄追求功名之心,將自己後半生的心血盡付文學創作,將自身積極的正能量融入到小說中描繪的人物身上,於是,便有了脫胎於自己的虛構人物——王冕,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吳敬梓王冕實屬一個,崇尚人性之美,謳歌自由平等。
另一方面,《儒林外史》所傳達的正能量,更多的是以“草根”的角度出發。
首先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想改變命運,首先要有文化!透過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透過努力可以抵達生活舒適的中上層,如眾所周知的范進,五十多歲中舉,然後進士,最後做了朝廷三品,惹得那些假清高的人一口一個“範通政”的掛在嘴上。
其次,草根“上流”以後,並非都是趨炎附勢,他們更多的幫助和他們曾經一樣貧窮的草根,如周進,得到四個素未謀面的好人仗義疏財的幫助,“得道”之後,選拔了同樣貧困中的范進。
再次,草根之間是相互幫襯的關係,社會俠義之士隨處可見。
最後就是王冕的角度,講述窮小子自學成才,偏愛閒雲野鶴的生活,生活同樣無憂,也一樣眾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