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漠原屋主人

    我家鄉今天晚上有活動,我吃完飯,準備出發……全程拍攝,晚點回來告訴你

    我家鄉,湘西吉首,元宵鋼火燒龍,有興趣自己看我主頁。

    晚安

  • 2 # 海林聊茶

    雲南西雙版納哈尼族“耶苦扎”習俗(本人是南糯山本地的哈尼族)

    耶苦扎是我們哈尼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以前哈尼族人居住之地發生蟲災,導致糧荒,哈尼族人做了很多措施(祈天、祈地、祭山神、樹神等活動),但不見其效,其中一位老人名叫阿培明耶的人在田裡抓了三隻蟲,用青葉包住夾於木牛上,分別插於地邊、路口和寨門口供人唾罵以示懲罰,讓人意外的是此法行之有效,蟲荒不見,穀子也有了豐收(此話屬於民間相傳,書上未有記載,無法追究其真偽),後期哈尼族人紛紛效仿阿培明耶的做法以祈求大豐收,耶苦扎並由此傳承而來。耶苦扎時間一般在7月份擇“牛”日舉行,一般時間為3天。

    耶苦扎節日第一天哈尼族村寨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村寨裡要殺一頭牛,要分工好殺牛分肉的人數,二是翻新盪鞦韆的木頭。以往要砍四棵大長樹、一根近一米五的粗樹以及樹藤子來搭建鞦韆架,目前村寨用鋼材替代了四根長樹以及用塑膠繩替代了木藤子,雖然方便了不了,但同時也少了原始的感覺。鞦韆架做好,要由村裡老人主持盪鞦韆儀式,結束以後村寨裡的人才能開始盪鞦韆,鞦韆一蕩,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長壽。

    往後兩天一般都為走親串友,喝酒吃肉,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親身經歷過,沒體驗過的朋友以後有機會都可過來體驗哦!

  • 3 # KINGDOG王犬寵物攝影

    我老家的喪事習俗,比較隆重,前前後後要鬧騰個三五天,具體的說起來篇幅有點長,有興趣的可以到我的文章裡去看看,在這就放幾張我當時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吧。

  • 4 # 心往無待

    我是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太平鎮(現已更名為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太平街道辦)人,我們當地過年有耍社火、扭秧歌和威風鑼鼓的風俗,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要數“秦漢戰鼓”和“棗坪竹馬”,兩項均已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先說“秦漢戰鼓”,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掌旗寨村,距秦咸陽城遺址七公里,據老人說是當年秦軍戰神白起旗鼓營駐紮地,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三百五十年曆史,是當年秦軍橫掃六合的戰鼓,後來流傳於民間,成了老百姓慶祝重大節日的喜慶鼓樂,當地父老身著鎧甲,在“秦”字黑旗下排開陣形,擂響黑色戰鼓,吹響號角,時而低沉肅穆,如大軍開拔;時而急促震撼,如鏖戰沙場;時而歡快酣暢,如奏凱而還,觀之使人心潮激盪,彷彿自己就是當年的糾糾銳士,在鼓號震天、金戈鐵馬的疆場衝鋒陷陣,斬關奪隘……【魏老根誇秦漢戰鼓】https://compaign.tudou.com/v/XMjQwMjYyODc2OA==

    再說“棗坪竹馬”,陝西咸陽市太平鎮棗坪村在涇河北岸,臨河有溝,名叫東溝,溝內有孔土窯為“藥王廟”,相傳唐代藥王孫思邈當年採藥在這住過一段時間,其間用當地所採藥材結合自己的藥方救過一位身患絕症,欲投涇河自盡的人,此人痊癒後欲找藥王報恩,但藥王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已飄然遠去,此人為感念藥王救命之恩,在東溝內藥王曾住之處修建一廟,名“藥王廟”,廟成之日請棗坪村鄉黨表演竹馬酬謝藥王還願,遠近十里八鄉趕來看熱鬧的人很多,口口相傳,“棗坪竹馬”的名聲就傳開了,“竹馬”本時古代兒童嬉戲所騎的竹枝,戲稱為“馬”,李白《長幹行·其一》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詩句。“棗坪竹馬”以竹篾為骨架,粗布“袼褙”作馬身,馬上人物妝扮成秦腔戲中《下河東》、《劈山救母》、《楊門女將》中的人物,寓民族精神氣節於民間藝術,有民風教化的意義,表演起來既有“萬馬奔騰”、“力破迷陣”的雄壯,又有“蚰蜒滾豆”、“撲鴿旋窩”的田園野趣,使得觀賞之人眼前一亮https://dwz.cn/sbsBaOBE

  • 5 # 王小滿滿滿

    來說說的閩南漳州的習俗吧,小時候每年正月初九要等著十二點過後到凌晨之間“拜天公”,因為有很多好吃的。現在好幾年都沒回去了,遺憾。

    每年初八晚10時至初九凌晨1時,盛大的拜天公儀式在薌城區天寶鎮珠裡村的玉尊宮舉行,100多隻已宰殺的豬羊被抬上供桌,千名香客一齊祭拜“天公”,場面壯觀。儀式上,大家向“天公”行祭拜禮、上香膜拜、奠燭、敬供品、獻鮮花......

    按照節日習俗,初八晚上,全家老少必須“守壽”到初九凌晨,各家鞭炮響起,向天宮磕頭作揖,希望天宮保佑人壽年年,四季平安。

  • 6 # 喜歡北侗文化的老楊

    我是貴州人,我的家鄉在被譽為“貴州高原黃金城”的天柱縣,這裡屬於北部侗族地區。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習慣,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婚禮習俗中的“釀海堂”。我將以我所在的”三環村“為例,給大家介紹北侗婚俗中的”釀海堂“。

    以前,北侗的婚禮要舉行三天, 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婚俗活動安排。後來,人們為了節約人力、物力開支,壓縮了婚禮時間,省掉了部分儀式。但“釀海堂”這個習俗一直被保留下來。“釀海堂”是在“散客”那天(就是婚禮結束,孃家人回去的那天)進行。“散客”那天上午中餐時間,“皇客”(就是新娘家陪伴來的人)與主人(指新郎家的人)圍著兩拼在一起的張八仙桌(餐桌)而坐,一起就餐。“皇客”們被主人特意安排在靠近牆壁的方向就座,其他位置坐的是新郎方陪客的人,“皇客”們不能輕易出來。當就餐進行一段時間後,“皇客”歌師們首先開腔唱歌,向主人表達借酒壺、酒杯、酒、碗筷等拿來釀海之意,從而拉開了“釀海堂”的序幕。如:“辭別六親在席臺,年利月紅馬掛銅鈴轉金街, 門前要釀汪洋海,玉壺金盃象牙碗筷借起來”。隨後,新郎方的歌師便還腔,唱著謙虛歌,如:“千宗百行對不起,家庭用具配不齊,因為平常不準備,一時要借拿不出”。在對歌的過程中,雙方圍繞釀海用的酒壺、酒、碗筷等對唱,主問客答。新郎家的歌師唱到:“

    一杯酒來黃又黃,承蒙貴賓釀海堂,一龍釀在哪門上,二龍釀在哪條江。三龍釀在哪方井,四龍釀在哪門塘, 五龍六龍無處釀,放在哪方去遊洋”。此時,皇客也不甘示弱,馬上回答到:“這杯酒來黃又黃,釀湖釀海釀主堂; 一龍釀在蘇州府,二龍釀在楊子江。三龍釀在涼水井,四龍釀在你中堂;五龍六龍無處釀,放在東海去遊洋。一杯酒來滿又綠,我跟主人借銀壺;我把壺瓶退給你,辭別貴府轉回屋”。

    唱到此時,皇客向主人歸還酒壺,表示即將告別主人回家,“釀海堂”儀式已接近尾聲。但新郎家歌師仍然唱著:“貴賓今天退酒壺,主人還要把客留;一堂好伴真難捨,再歇一夜慢回屋”等“留客歌”挽留“皇客”多住幾晚,遲遲沒有讓出通道給皇客出門。這時。“皇客”卻唱到:”轉個位,轉個位子拜四方,老的拜位添福壽,少的拜位增春光“,要求主家陪客的人挪位,准許他們出門。經過幾輪對歌后,人們慢慢起身,邊唱歌邊繞堂中桌子半圈後,皇客終於出了主家的大門。在唱一些離別歌后,皇客們就打道回府了。

    這就是北侗婚俗中的”釀海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牆面圖案是怎麼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