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寄生蟲》這部電影為什麼可以獲四座奧斯卡,成為韓國影史第一個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的電影呢?
7
回覆列表
  • 1 # 一二車事

    1因為確實不錯

    2難嗎?不難。國內的電影審查制度放開,自然也會出這麼好的作品,拿獎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不難。

  • 2 # 趣觀幕後

    這個影片觸及南韓乃至現代各國比較核心的社會問題。資產者掌握了各種各樣的工作機會,對於一些底層之人來說幾乎就是命脈了,是可以讓他們棄置善良去奪取,不惜暴力去維護的。使得道德對底層失去意義,這有時是可以要人命的。這個病態在南韓可能比別處常見或厲害一些,催生出這麼一部電影,是南韓電影的成就,但對於南韓社會來說可能不值得歡呼吧。你這種再正常不過的制度環境中,讓底層這麼卑微,尊嚴掃地,你南韓有啥解決辦法麼?或許暴力就是作者思考的最終結果?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特定的工作不至於重到值得拼命的程度,但除了自由職業,也有很多工作機會的予奪操於僱主、上級手裡,換一個工作有時對人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權力不對等對於人格的多多少少的摧殘總是有的。現在奧斯卡評委能把獎項授予這部片子,是不是也是由於影片喚起了某些共有的個人體驗推動呢?

  • 3 # 舒心情話

    《寄生蟲》中最重要的啟示是: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黑暗面”。

    富人一直在說司機身上有難聞的氣味,這不僅是對對方生存環境導致身有異味的歧視,更是對窮人的階級歧視。也正是因為他習慣了高傲地歧視和侮辱窮人,無視他們的死活,才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窮人丈夫表達富人太太很善良的時候,窮人媽媽說道:“有錢才會善良,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

    可是這一家人終於有了收入,能夠擺脫惡臭的地下室時,並沒有想著提升自己,而是繼續吃吃喝喝,甘於做富人家的“寄生蟲”。這其實反應了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貧瘠。

    人與人之間本沒有階級之分,更不應該以有錢沒錢來判斷一個人的成就,成就是看生命中是否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價值。

  • 4 # 李星星每日推薦影視

    其實這部片子很多網友乧已經在網路上看過了,但是由於它的超高水準即使深刻的核心內容,網路上竟然呈現無差評的情況,而在豆瓣評分上,它竟然也高達了8.7分,可以說是一部極品良劇。

    這部片子一路走來,神話不斷。南韓觀影人次突破千萬,法國,越南,澳洲,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影片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一個在首爾的南韓平民窟地下室的家庭。他們家甚至連WiFi都是需要隔壁家庭的網路。家庭生計的經濟來源取決於披薩盒的生活成本。甚至政府也用消毒噴霧給街道消毒,他們省錢,窗戶也不關,蹭免費的家庭消毒。正是這樣的一個家庭,企圖侵入僱主的房子,並最終暴露出來。

    看整部電影,除了它的故事,更讓人信服的是故事的引導方式:前半部分充滿了笑聲,背景音樂,戲劇性的衝突安排是緊張而愉快的。下半部分,隨著情節的發展和情感的深化,出現了幾次意想不到的逆轉,整個情節沒有多餘之處,敘事也很完美。所有人都是無辜的,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這部電影關注的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儘管這類題材並不新穎。有價值的是,導演利用電影的不同元素打破觀眾的慣性思維。

    精神的貧瘠使他們充當著邊角料的角色,在豪宅裡,他們是富人的“寄生蟲”,在外面,他們是社會的“寄生蟲”。

    從各方面來說,這部電影算是難得的佳作。

    而《寄生蟲》為什麼能成為佳作

    首先,《寄生蟲》獲得了去年的金棕櫚獎,這部電影首先在全球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關注。其次,該片首次在北美上映時,99%的爛西紅柿等口碑和收視率也創下了外國電影在美國上映的紀錄。

    回到電影本身,寄生蟲是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完美結合。影片在劇本、剪輯、佈景、攝影等方面都有許多亮點,演出也擊敗了《愛爾蘭人》,贏得了美國工會最佳群戲。

    寄生蟲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敢於直接說出坦率和刻薄的社會結構。該片刺激了發達國家的“痛點”,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看完點電影后,我不得不佩服南韓電影近幾年的進步,《雪國列車》開始,南韓的電影所呈現的東西就不是單一形態的。

    《雪國列車》在這部影片裡下層民眾透過革命反抗上層,上層統治者透過巧妙的“平衡論”打破了革命領袖的戰鬥意志,最終領袖選擇摧毀火車,讓倖存者逃脫,打破絕望的迴圈。

    這裡面,統治者的理論根基是“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位置”,而隨著人數的增加,有人試圖打破原有的格局,也就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而這部《寄生蟲》可就不簡單了。

    電影《寄生蟲》的主旨卻再一次昇華了

    而這部片子裡也出現了“蟲子”的意象,底層人民就是靠著蟑螂製成的蛋白質食品生存的。

    我們知道昆蟲的生命力是非常頑強的。在小說的結尾,劉慈欣在《三體》小說的結尾,曾用蝗蟲的隱喻提示人們:”昆蟲從來沒有真正被打敗過。”

    昆蟲之所以不能被打敗,是因為它們有很強的生存能力(資源成本低)和很強的繁殖能力。從底層人與上層人的關係來看,也類似於蟲與人的關係:一方面上層需要底層人的生產和消費能力,使經濟能夠執行,社會能夠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同時,上層也不斷壓制下層,不喜歡他們佔用資源和空間,沒有生活質量和品位,也有牴觸感和替代感。

    底層生存的基本策略是繁殖:因為我在質量上不能打敗你,所以我會在數量上打敗你。

    如果這種情況得以維持,則可以在底部和頂部之間保持相對平衡。然而,社會的變遷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在相對富裕的國家,中產階級將逐步培育出來,這一階層相比之下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也有階級躍遷的願望。

    影片最深刻的理念是:消滅昆蟲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它們進化。在《雪國列車》上,統治者透過週期性的“革命壓迫”迴圈,以暴力的方式保持一定比例的“平衡”。而到了《寄生蟲》,奉俊昊發現,昆蟲根本不需要主動消滅。他們會讓自己逐漸死去。

    這也許就是《寄生獸》可以獲得奧斯卡的原因。

  • 5 # 劇集禪人參

    這部影片剛剛看過,是一部令人深思回味的片子。雖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但各種細節把控很到味。說實話看一遍還真不能體味影片的具體韻味,只能說《寄生蟲》是當下社會的真實寫照。上流富豪的不仁,視下流貧民為異類。人類進層數萬年,上流人必境是少數,最終大部分人退化成了只能求生的寄生蟲。

    我覺該片獲得此四項大獎不虛,用細微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看到的是人類心靈深處的茫然,片中人物及各情節的展示真的讓人措手不及,值得細細品味。

    希望中國產影片吸其優良,多創佳作,那些搞笑無厘頭少來點,反映社會深層次的東西多來些。在現下社會疫情橫行的時刻,我覺得人類需要平靜,反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倒庫打早和打晚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