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關羽,張飛倫傷,是很可惜的。一代英豪死於非命。這倆位兄弟的死因都出於性格有問題。尤其是關羽人們贊為熟讀春秋,該有理性,可他違背春秋的教悔,造成可悲的結局。

    。。張飛性暴。他沒受過文化教育,是個芒人,加上愛好老酒,酒後易誤事。有人說飛待部下有情,這是荒話,鞭達士卒到是常例。向屬下下達命令亡過事實,造成了冤殺。

  • 2 # 胡侃解密三國

    關羽張飛之死過程基本都瞭解,關羽北伐,後方被孫權偷襲,被俘後不屈就義。張飛被部下張達、範強刺殺。陳壽對兩人的評價很中肯: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重點就是最後一句,“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人無完人,是個人都會有缺點,對普通人來說缺點可能只是對我們的一些事有影響,但是一個人的位置越來越高的時候,他的優點和缺點都會隨之而放大,地位越高放大的就越明顯,所以人越是處於高位,越要注意,能有一個輔助自己能及時糾正缺點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試想下,關羽如果只是一個無名小卒,那他再怎麼看不起人,兩人大不了打一架,就算拼命也是各憑本事,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然而關羽能力出眾,萬人敵,劉備、諸葛亮、趙雲、張飛相繼入川后,關羽獨鎮荊州,實力也是蜀漢的二號人物,就連諸葛亮在關羽面前也不得不禮讓三分,當此之時能讓關羽服的只有劉備一人而已,其他的都不在關二爺眼裡。就連孫權都被關二哥認為是鼠輩,那孫權手下的呂蒙、陸遜更不會再二爺眼裡有什麼浪。關羽北伐,不可能不會想到曹操一定會來,那也就是說就算曹操來了他也不怕,特別是擒于禁、殺龐德之後,關羽的目空一切達到了頂點,同時關羽的聲名也達到了頂點,關羽的位置也達到了頂點,而在這時缺點也是被放到最大的,關羽的“剛而自矜”被曹操和孫權利用,呂蒙後退,陸遜奉承,關羽就放鬆警惕,徐晃和關羽對戰,先說家常,把關羽說的飄飄然,然而馬上就下馬宣佈: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關羽也不由得大驚,反問:大兄,是何言邪!關羽一個缺點,處於高位就被兩家利用,導致身死軍滅,如果此時能有一個及時糾正他缺點的人,勝負未可知也!

    張飛,也是同樣的,張飛嗜殺,又愛打屬下,對手下“暴而無恩”,不要用現在考證的一些觀點說張飛是白面書生,又是能寫會畫的人,這些都不可信,劉備原話在此,還有什麼可懷疑的:

    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現在人再怎麼考證,也不可能比劉備看的更清,張飛跟隨劉備幾十年,應該沒有比劉備更瞭解張飛的了。具體的張達、範強二人到底犯了什麼事不得而知,正史是並無記載,也許真的像演義中那樣籌辦不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倆人一定是受到了張飛的威脅,自感有生命之憂,才不得不以身犯險刺殺張飛,張飛當時身為車騎將軍,不可能沒有一點防護,之所以倆人能順利成功只能說明張飛真的不得屬下的心,沒有心腹之人,只是以力約束部下,以暴制暴並不能作為長期的來用。但是張飛之前幾十年都沒事啊?!還是同樣的原因,位置越高缺點被放的越大,張飛之前跟隨劉備輾轉各地的時候,手下的數量也不會太多,影響也不太大,而且當時一直有劉備在旁邊及時糾正撫慰,所以幾十年相安無事,一旦身居高位,牽一髮而動全身,稱帝的劉備不可能時時在張飛身邊糾正了,獨鎮一方的張飛也沒有太多的羈絆,就有了後來的被刺殺身亡。

    綜上來看,人都有缺點,而且關羽、張飛的缺點都有人給其指出來了,但是兩人都沒有改掉,在地位越來越高的時候,缺點被一再放大,沒有人及時糾正導致身首異處。知道缺點能改沒事,身邊能有個及時糾正的人也沒事,如果都沒有,地位越高的時候也是危險越高的時候。

  • 3 # 歷史守望者

    順境之中不自滿,逆境之中須冷靜

    讀《三國演義》除了藉助評書演義,瞭解古人那些感人涕零的過往舊事,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哪些做人處事的深刻道理。一部《三國演義》上萬個性格鮮明、結局迥然的人物形象,它能夠帶給我們的既是對亂世的無限感慨,又是警醒世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故事中的關羽、張飛作為三國中出場率極高的兩個主角,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從關張二人的經歷讓我們受到哪些啟示。

    一關羽·順境有時候會是萬劫不復的逆境

    簡短的六個字用來形容關羽叱詫風雲、笑傲群雄的一生最為貼切。

    縱觀關羽一生,儀表堂堂、威風八面,一生之中從未受過任何挫折。正是這種孤高自傲的性格,使得關羽前期贏得很高的聲望。關羽的傲氣並不是一種盛氣凌人的無理高傲,它是一種對亂世不守禮法的那些不法之徒表示嗤之以鼻。進而他能夠贏得像黃忠這種老一輩英雄人物的尊重。

    這種傲氣如果是文人士大夫之間“文人相輕”的行為,完全死可以理解的。但是,關羽不同,他畢竟是劉備的從龍舊臣,那麼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一種“政治”標籤,這是關羽逃都逃不掉的。

    敗走麥城之前,關羽一生走的太順,所遇上的也都是“好人”,就算曹操也是非常愛惜關羽,這種順境使得關羽的內在的虛榮心變得有所膨脹。

    且看以下三點:

    1. 關羽平時說話也不太注意,比如對劉封有個人看法,這屬於干擾劉備的家事,導致最後被困麥城,孟達劉封按兵不動不去營救。

    2.同樣是因為驕傲自滿,對東吳呂蒙過於輕視,才導致“大意失荊州。

    3.虛榮心作祟,一生未敗,只因失去荊州沒臉向劉備求援,導致錯上加錯。 從關羽身上我們要吸取一點,不要把人生的順境當成財富,太順的人生往往會埋下一個萬劫不復的大坑。

    二張飛·遇事不冷靜反遭事所害

    “莽張飛”是《三國演義》中最為經典的角色之一,正是因為這種莽撞性格,使得讀者朋友們前期覺得張飛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物。

    遇上什麼不公平的事情,敢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最早見於鞭笞督郵。督郵奉皇命到地方考察劉備的功績,只因劉備沒有錢財施予督郵,督郵因此懷恨在心,企圖對劉備進行誣告。此時張飛挺身而出暴打督郵一頓,使得大夥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這時候的張飛還是一個可愛的形象。等到關羽遇害,這種直爽莽撞的性格就變成一把利劍指向張飛本人。 因三日內建辦白衣鎧甲不成,飲酒暴打範疆、張達。範疆張達懷恨在心,一不做二不休把張飛傷害。

    張飛一生未死於悍將,而死於小人,實在令人感慨萬千。羅貫中對此寫詩感慨“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張飛的故事告訴我們遇事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急躁心切反被事所害。

    結束語

    一部三國前塵事,忠奸自有後人議,長江滾滾東逝去,前事不忘後世師。希望愛好三國的讀者朋友都能夠好好地把握、理解其中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顆孤獨的心,穿越人海,是否能得到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