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功名利祿從不曾遠去,古今中外皆然,有人為之苦心孤詣以至形神俱損,有人甚至不擇手段終身陷囹圄。
每每看到醫學同行,週末輾轉一個個學術會場,不得停歇。我會想,古代的文人騷客達官貴人,如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應該也很忙,可是從他們詩篇中流露出的那份閒情流傳了千古,依舊在打動著後人。
我的同行們是否迷失在功名利祿的江湖,以至於有酒而無詩,在一心追逐中失了閒情,遠離了大道。
當然,田園依舊在。
以農田果園為生計的農夫,是辛苦的,又相伴太多憂慮,雖然不乏酒,可終究絕大多數人在勞累終日後,很難產生“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的詩意。
詩酒田園,基本是士大夫的生活,不是山野農夫的寫照。
士大夫們,以田園為載體,晴耕雨讀,以酒為助,昇華田園生活為詩。在這方面最傑出的人物自然是陶淵明。
田園生活,是對喧囂的疏離,從繁雜的人際周旋,甚至爭鬥,轉為關注花草樹木,遠離了人群,與自然相親近,直至相融。與植物打交道,內心是放鬆的。一草一木總關情,移情於此,會有多多欣喜,甚至感動。春天,一堆紫色芍藥芽從地裡鑽出,讓人振奮。
見過繁華計程車大夫們迴歸田園,少了干擾,容易擺脫對浮華的追逐,迴歸內心,聆聽深處自己的聲音。夜晚,明月升起,不再望月懷遠,而是熄滅妄心,聽風聲蟲鳴,偶爾飛過的螢火蟲也是自己的好友。
那些田園好詩,都不是苦思冥想寫出來的,而是觸田園之景,自然生心中之情,這正是今人不及之處。當代寫詩的人並不少,寫古體詩的幾乎一句也流傳不下去。非是文字不行,而是心之質樸、純真,以及與自然的深深呼應,不及古人。
詩者,心也。田園還有,酒比比皆是,我們和古人的差距是詩心和道心,。
詩心已失,道心漸遠。無論我們身居何處,都有必要去找回那顆田園詩心
有句話,“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功名利祿從不曾遠去,古今中外皆然,有人為之苦心孤詣以至形神俱損,有人甚至不擇手段終身陷囹圄。
每每看到醫學同行,週末輾轉一個個學術會場,不得停歇。我會想,古代的文人騷客達官貴人,如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應該也很忙,可是從他們詩篇中流露出的那份閒情流傳了千古,依舊在打動著後人。
我的同行們是否迷失在功名利祿的江湖,以至於有酒而無詩,在一心追逐中失了閒情,遠離了大道。
當然,田園依舊在。
以農田果園為生計的農夫,是辛苦的,又相伴太多憂慮,雖然不乏酒,可終究絕大多數人在勞累終日後,很難產生“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的詩意。
詩酒田園,基本是士大夫的生活,不是山野農夫的寫照。
士大夫們,以田園為載體,晴耕雨讀,以酒為助,昇華田園生活為詩。在這方面最傑出的人物自然是陶淵明。
田園生活,是對喧囂的疏離,從繁雜的人際周旋,甚至爭鬥,轉為關注花草樹木,遠離了人群,與自然相親近,直至相融。與植物打交道,內心是放鬆的。一草一木總關情,移情於此,會有多多欣喜,甚至感動。春天,一堆紫色芍藥芽從地裡鑽出,讓人振奮。
見過繁華計程車大夫們迴歸田園,少了干擾,容易擺脫對浮華的追逐,迴歸內心,聆聽深處自己的聲音。夜晚,明月升起,不再望月懷遠,而是熄滅妄心,聽風聲蟲鳴,偶爾飛過的螢火蟲也是自己的好友。
那些田園好詩,都不是苦思冥想寫出來的,而是觸田園之景,自然生心中之情,這正是今人不及之處。當代寫詩的人並不少,寫古體詩的幾乎一句也流傳不下去。非是文字不行,而是心之質樸、純真,以及與自然的深深呼應,不及古人。
詩者,心也。田園還有,酒比比皆是,我們和古人的差距是詩心和道心,。
詩心已失,道心漸遠。無論我們身居何處,都有必要去找回那顆田園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