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報告老師來了

    1.正視孩子生病的正面作用

    孩子1歲半之後,從母體裡帶來的免疫力會慢慢消失,需要建立自己的免疫力系統。而這個建立免疫力的過程中,孩子就很容易生病。

    小唐1歲得了幼兒急疹,一歲半輪狀病毒秋季腹瀉,緊接著就是流感,快好了又交叉感染感冒,2歲半急性支氣管炎,3歲進了幼兒園,先是急性支氣管炎,緊接著又是流感。這還不包括平時的小感冒、便秘。

    您可能看了說,我家孩子也是這樣啊!

    確實如此,每家的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幾次病恙,好像不經歷這些風風雨雨,孩子就不能長大。

    每經歷一次病痛,孩子的免疫力就會增強,而孩子的心智也彷彿在經歷了病痛之後會有成長。

    所以我們都不否認孩子生病也有其正面的作用,然而每每孩子生病,我們也總是期盼著能縮短病程,減輕孩子痛苦。

    所以在正視孩子生病的正面作用後,我們更要從容面對。

    2.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好自己的焦慮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雖然生病會有身體的不適,會吃藥打針,但是他並沒有太多的恐懼。如果家長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焦慮煩躁慌亂,都會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孩子。

    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傳遞帶給孩子什麼,很有可能孩子會在自己心裡把這種感覺放大扭曲,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拒醫懼醫,更可能會由於心理原因加長病程。

    所以家長要放輕鬆,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慮。

    如果影響了工作,請暫時放下工作,要麼就乾脆把孩子交給家人照顧;

    如果覺得累了,咖啡紅牛頂上來;

    不要把自己當作超人,要懂得適當放手,跟家人一起而不是你自己去面對。

    3.正確對待各種處方,既不抗拒也不盲從

    網際網路時代,各種資訊充斥著,有時真的會影響我們的思路清晰。

    過去的年代,為什麼沒有那麼複雜的醫患關係,首要的原因就是互相信任。

    而現在是不僅患兒家長不相信醫生,醫生也不信任家長,導致經常是醫生開處方需要觀察是什麼樣的家長,甚至聽從家長的吩咐處方,為的就是不負責任,避免衝突。而這樣的最終受害是孩子。

    關於開不開抗生素,做不做霧化,打不打吊瓶,這些選擇題並不是患兒家屬來選擇,而是醫生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客觀的處方。

    現在一些育兒專家過於宣傳抗生素的副作用,導致家長心中對抗生素有極強的抗拒感,經常會有因為家長拒絕使用抗生素,而導致孩子病情一步步惡化,本來吃3天抗生素就能好了的,非要熬到住院輸液。不僅孩子需要攝入的抗生素,而且病程也加長了,增加了孩子的痛苦。

    所以儘量避免抗生素,鍛鍊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是一方面,看病情具體情況更重要。

    如果炎症已經到達支氣管,如果咳嗽已經影響了睡眠,如果孩子病程已經超過5天,個人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再冒險了。

    4.儘量讓孩子有愉悅的心情

    不管是成人也好孩子也好,無疑的是,愉悅的心情有助於縮短病程,所以學習也好,規矩也好,這幾天都先放放吧,只要不出大問題,以孩子開心為先吧。

    5.適當的戶外活動

    孩子生病一般都會有個稍長的恢復期,所以只要孩子精神尚可,天氣尚可,建議適當帶孩子做做簡單的戶外運動,出出汗,排排毒,有助於身體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孩子身體比較弱,所以不要去人多擁擠封閉的地方,容易交叉感染。

    另外也要注意穿衣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防止著涼。

    6.飲食上宜清淡為主,寧少勿多

    孩子生病必然會影響胃口,有些藥物也對腸胃有刺激,所以這個時候也不要糾結吃多吃少的問題,不必在意營養不夠,一是生病期間就算營養夠了,也吸收不好,二是吃的太多也會增加身體負擔,等痊癒了再慢慢補充就可以了。

  • 2 # 夜月同孤1

    量溫度,精神狀態好、不發燒儘量不用藥物,可用細菌性,、病毒性、解表藥等看具體表現試試藥物診斷,束手無策了才送醫院。

  • 3 # 小貝郭乃亮

    最近加了一個寶媽群,經常能聽到新晉媽媽們吐槽,孩子三天兩頭生病住院。

    原來養大一個小孩也是挺不容易的。他們不僅身體免疫力低,容易感冒發燒,得個肺炎什麼的簡直是家常便飯,看病吃藥花錢是經常事。

    而且孩子小的時候,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容易發生意外,不小心的燙傷、摔傷、磕磕碰碰等。

    所以家長經常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懈怠。

    群裡有個寶媽說:“感覺孩子一年要跑十幾次的醫院,辛辛苦苦賺的錢全都送給醫院了。”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生病,怎麼花最少的錢看病呢?

    看病用“社保”,生活沒煩惱?

    總有人會反駁,“給孩子辦社保啊!醫保報銷,花的錢就不多了!”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看看社保的用處到底在哪裡?

    目前,北京兒童醫保報銷,可以分為門診和住院報銷。其中門診報銷的話,起付線標準為650元,起付標準以上部分報銷50%,一個醫保年度內累計支付最高3000元。

    假如孩子得了小感冒,並不嚴重。家長帶他去看病,做了簡單檢查和正常開藥,一共花了600元。因為不到醫保報銷起付線,所以這600元需要自己支付。

    這裡要注意,雖然錢是自己交的,沒用到社保,但是因為用了孩子的醫保卡看病,他的醫保記錄裡就會有一條600元的結算記錄。

    假設第二個月,孩子又病了,看門診又花了1000元,加上之前的600元,累計一共是1600元。已經超過650元的起付標準。

    此時醫保就發揮作用了,能報銷多少呢?(1600-650)*50%=425元。

    那麼這次付錢,就只要承擔1000-425=525元就可以了。

    第三個月,孩子又病了。

    這次花的比較多,6000元;按照50%的比例應該報銷3000元。

    但是全年報銷額度是3000元,上次醫保已經報銷了525元,還剩3000-525=2425元的額度。所以這次就只能報銷2425元,自己還是要付6000-2425=3575元。

    現在當年度的報銷額度徹底用光了,孩子再去醫院門診,就只能全部自己承擔了。要等下一個結算年度,才會有新的額度產生。

    三千塊錢,看起來不少,但現在醫藥費的昂貴程度,足以讓幾千塊錢一下子就花光了。

    這只是我們的一個假設,而在實際生活中,孩子看病的花費只多不少。

    如果你想問為什麼門診社保報銷這麼少?其實很簡單,因為社保更大的意義是保持社會穩定,更好的減輕老百姓就醫的費用負擔。這裡劃重點,是減輕而不是包辦費用。

    聽過這樣一句很經典的話:“社保還是很基礎的保險,而不是盈利為性質的商業保險。”

    只能報銷最基礎的醫療費用,僅僅是滿足了小部分花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溫器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