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林東1
-
2 # 我是一個帶刺玫瑰花
我很開心,失去一個情人,天上掉下一個情人,等於有情人,不損失情人節,收到一支玫瑰花,可惜不是情人送,是百貨大樓小姑娘送的情人節花。
盼望,來年有情人,有個人來送花一朵,死了也瞑目了。
-
3 # 章華臺
是的,我看了,已經沒有年味了,鞭炮不準放,春聯不不準貼,人與人之間眼裡除了錢沒有情,整個社會價值都崩塌了,何來的年味?說不定哪天過年只能在歷史書裡看到了。
-
4 # 220554330670
生活好,孩子少,不敢讓孩子出去跑,陪伴有手機和電腦,缺少放鞭炮,年貨不用備,家家都現配,除夕有春晚。這麼好的條件,年味怎麼不淡。過去有嗎?
-
5 # 笑口常開82128930683
都是專家惹得禍,不讓放鞭炮了,不讓貼春聯了,不讓拜年了,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就把春節的傳統文化給不讓沒了,還哪來的年味?
-
6 # 王茅石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我們這裡過年,無論貧富,團年的鞭炮要放一掛,大門上的對聯要貼一副。年夜飯後,會以姓氏宗族為基礎,組織耍龍燈、舞獅子、劃釆蓮船的隊伍,埃家埃戶拜年,家家都備一些煙花爆竹、煙、酒迎接拜年的獅子龍燈釆蓮船,大人們哈哈大笑、孩子們尖聲大叫,排解、釋放一年的艱辛和疲憊,期望著來年的紅火好年景……好熱鬧哦!看看現在的春節,除了現代化高科技的、晃人眼睛、花花綠綠的彩燈以外,街上人都沒幾個,好安靜、好環保哦,就是沒什麼喜慶的“年味”。
-
7 # 賣碳翁_張*軍
1.有一些東西是應該摒棄的。比如放鞭炮。還有就是一家坐在一起共用餐具,壓歲錢已經不能帶來很更多的和諧因素,千里迢迢趕回家就為過年而忽略了網路的存在等。
2.而一些新的現象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比如去投訴管去博物館。去旅遊。
3.春節的主題應該是歡樂團聚祥和。而不能侷限於某種固定的形式。
-
8 # 暴下飯娛樂
現在年味確實越來越淡,這肯定是要惋惜的事情,因為百節年為首,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了。
以前小時候年味重,小朋友很早就開始期待過年,因為可以穿新衣、拿紅包、收禮物、放寒假。大人們也提前就開始張羅年夜飯食材、年貨、貼春聯、打掃房子等等。作為一年之中團圓人數最齊的時候,很多親朋好友可能一年中只有那幾天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飯,等過完年又各奔東西,所以大家都很珍惜這幾天。
現在反而年味變淡,原因是下面幾種:
一、大家都長大了,壓力變大,人情世故變多,很多年輕人開始怕過年,因為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熱情的盤問,很多中年人也害怕過年,因為要給出去的紅包可能是自己兩個月甚至三個月的工資。
二、現在家裡的老一輩很多都不在了,很多人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已經遠去,少了家裡的長輩,很多人都會難聚集起來。父母這一輩的兄弟姊妹還有很多是親兄弟,但是到了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多,所以年味也少了。
三、以前很多人都一起住在農村的大房子裡,現在都是城市的鋼筋水泥房,一個小小的房間裡面確實沒有大通間的年味。
四、現在的藍天保衛戰,很多大城市連鞭炮都不讓放了。
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年味變淡,希望大家能重視起來這個問題。
-
9 # 妙妙一角
246
正如題主所說,華人過年的傳統韻味漸行漸遠,漸行漸淡。的確非常遺憾!細細思考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請參考:
1. 確實是少了許多傳統節日元素,致使韻味淡遠。
就拿近幾年的“禁鞭令”來說,範圍越來越大,執行力度也越來越嚴厲,大有向廣大農村全面鋪開蔓延的趨勢。少了煙花爆竹助興,過年的氛圍慘淡頗多。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春節,北方某地一開始是發文禁止貼春聯,後面又在大年初七即強行清除已張貼的春聯,這場“鬧劇”算是哪門子事兒?
隨著經濟條件變好,傳統節日文化中的舞龍舞獅、花燈花船等民俗活動也漸漸失去動力。老一輩的藝人身體不能勝任,年輕一輩兒的人又不願意承接,這些活技也越來越少見了。
多地新農村建設使廣大農民生活日新月異,一些傳統過年的祭祖習俗也不方便在家開展了。更何況年輕的一代,也不屑於繼續傳承那些被有些人稱為“陋習”的舊禮節。
2. 歲月變遷,我們的觀察角度、處事立場發生了變化。
當年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是收紅包(壓歲錢)的人,到各家親戚家拜年時是作為呵護物件看待的。現在的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是發放紅包(壓歲錢)的人,走親訪友的時候也成了主力隊員須擔當責任了。
以前拜年大多靠走,而且常常是幾個大家子全體出動,組隊行動。一家親戚至少要一天時間才能算是拜年結束,如果是多家親戚合在一處,少說也得盤桓兩日才能盡興。現在卻不同了,各家都有車子,最少也是電驢代步,拜年很少能湊到一起去,也就沒有之前那樣的盛況了。
3. 空心化的農村與新農村建設對於傳統節日文化的衝擊顯而易見。
農村歷來是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根據地。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同樣的改變了大家對於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的認知。比如拜年方式,從前一整個村子的人們全體串門拜年的盛況,早已隨著農村人口外遷和新媒體拜年方式而不再出現。
-
10 # 寶馬94315397
隨著傳統逐漸消失,春節似乎已經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尤其在大城市,到處是冷清的景象,商店和集貿市場關門歇業,街道里空空蕩蕩,給人的感受是,離開了農民工,這個城市的所有設施都會成為擺設。記得小時候城市裡還有廟會,扭秧歌,搭戲臺的熱鬧景象,如今鞭炮沒了,這些東西也漸漸失去了。反之,當人們議論為什麼一些華人愛過洋節時,卻沒有想過華人的傳統年味失去意味著什麼。
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因何事所致,“過年”已經不再如之前那樣為萬眾所期待。就個人而言,或許是因為年齡逐年增加所致,已經不再如兒童時期對“過年”的願望那樣熱切,說不清有幾年了(我年齡並不大,23週歲),感覺“過年”已經成了一種形式,而且這種形式也在逐步簡化,比如之前大年三十前後至少一週,滿街的爆竹碎片和禮花箱子,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火藥氣味,家家守歲等待新年鐘聲響起,點燃那早已迫不及待的數百響鞭炮,祭奠眾神和祖先,磕頭上香……現在,單論今年,鞭炮聲寥寥無幾,街頭也看不到孩兒童嬉戲打鬧和燃放煙花爆竹,守歲的人也越來越少。或許大家會說,現在手機,電腦,電視娛樂設施數不勝數,遠遠比燃放煙花爆竹安全有趣的多,但是那種樂趣是新時代的少年們未曾體會過的,也是再沒有機會去體會的。還有國家三令五申,禁放煙花爆竹等等,讓"年味"越來越淡。不可否認,時代在進步,但"年味"也逐漸消逝,這究竟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惋惜呢?
回覆列表
是沒有過年的味道了,其它原因咱就不說了,放鞭炮不讓說空氣汙染,貼個春聯吧說影響市容,在過幾年還有人過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