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蘊含的典故說的是古代有兩個著名隱士伯夷、叔齊,他們堅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 因此詩的最後兩句就可以這樣理解了:“道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隱逸之士了。” 伯夷、叔齊可是真上了山的。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在世時,立叔齊為王位繼承人。當孤竹君死後,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避位而逃了。 有個說法是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的暴政不滿,不願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盛世的到來。後來,聽說周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又是位很有道德的人,兄弟兩人便來到了周的都城岐山。此時,文王已死,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盟誓,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的俸祿和與此相應的職位。他們兩人相視而笑說:“奇怪啊,這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難道是要追求第一等的俸祿?哈哈! 當週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師伐紂時,伯夷又跑來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動起戰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君,這叫做仁嗎?”武王周圍的將領都要殺伯夷、叔齊,但被統軍元帥姜尚制止了。 後來,周武王滅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歸順周為恥。為了表示氣節,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為食。周武王派人請他們出山,並答應以天下相讓,他們都斷然拒絕而繼續在首陽山采薇而食。 如果你說的是他們兩個 那賢臣這個詞有待考量 會說他們賢 也是因為幾百年後的孔子把二人作為“賢”的代表。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蘊含的典故說的是古代有兩個著名隱士伯夷、叔齊,他們堅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 因此詩的最後兩句就可以這樣理解了:“道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隱逸之士了。” 伯夷、叔齊可是真上了山的。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在世時,立叔齊為王位繼承人。當孤竹君死後,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避位而逃了。 有個說法是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的暴政不滿,不願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盛世的到來。後來,聽說周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又是位很有道德的人,兄弟兩人便來到了周的都城岐山。此時,文王已死,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盟誓,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的俸祿和與此相應的職位。他們兩人相視而笑說:“奇怪啊,這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難道是要追求第一等的俸祿?哈哈! 當週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師伐紂時,伯夷又跑來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動起戰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君,這叫做仁嗎?”武王周圍的將領都要殺伯夷、叔齊,但被統軍元帥姜尚制止了。 後來,周武王滅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歸順周為恥。為了表示氣節,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為食。周武王派人請他們出山,並答應以天下相讓,他們都斷然拒絕而繼續在首陽山采薇而食。 如果你說的是他們兩個 那賢臣這個詞有待考量 會說他們賢 也是因為幾百年後的孔子把二人作為“賢”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