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K世界觀

    參考一下甲午戰爭的結果,戰爭的勝負不僅僅是由武器來決定的。

    清朝看似強大卻疏於武備,國無戰心,且已閉關鎖國多年,幾乎沒有能操作新式火器的兵員,也沒有相應的指揮官。後來的甲午戰爭,經過了數十年的培養,即便全華人口是日本的數倍,但清朝的新式軍隊卻比日本少得多,不僅僅兵員太少,大部分指揮官也腐敗無能。比如平壤戰役,軍隊數量、指揮能力、後勤補給幾個方面都被日軍全面壓制,甲午戰爭的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反推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即便清朝擁有先進的火器,一沒人會用,而沒人會指揮。

    從地理上來講,清朝有漫長的海岸線需要設防,特別是珠江口、長江口的經濟重地,京師的政治中心。因為海軍的無力,清軍只能在陸地佈防,即便是一隻擁有武器對等的軍隊,也會被不斷調動而形成防禦缺口,而英國海軍就可以輕易地避實就虛而獲得戰略主動權。

    決定戰爭的勝負的關鍵不僅僅是武器,還有使用武器的人,以及高階人才和綜合國力,最重要的是牢記古訓: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 2 # 朱哥哥168425860

    這個問題提得好!認真研究歷史後,我們會發現,清朝在鴉片戰爭的失敗其中的軍事技術層面的差距被誇大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家體制、軍事體制方面的巨大差距!

    軍事體制: 清朝的軍事體制是以八旗駐防為主,八旗軍駐紮在各個中心城市,如北京、廣州、福州、成都等等,其主要職能是鎮壓各地的叛亂、維持地方秩序。其作用有點類似於武警,並沒有一隻抵禦外辱的國防軍。英軍入侵浙江的時候,廣東水師就認為那不是自己的防守範圍。從上到下都認為這只是一個地方事件,只要不在自己的轄區內,自己就不必過問,也沒有一個類似於國防部、總參謀部、前敵指揮部這樣的機關統一領導部署。 各地八旗軍之前的作戰目標大多數都是“這門教、那門會”,屬於烏合之眾,幾乎沒有遇到過正規的軍事組織。他們的組織、訓練、作戰都是一些“軟目標”,一旦碰上近代化的英軍則相形見絀。 再者,由於交通、通訊落後,很難進行大規模、快速集結。以至於每場戰鬥雙方人數都差不多,清軍的兵力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2.國家體制:清朝是典型的君主集權,任何決策都要皇帝拿主意,效率低下。沒有專門的外事部門、戰略情報部門、決策部門!各級官員瞞上欺下,皇帝只能根據這些嚴重失真的資訊作判斷、下決定,結果可想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為什麼要剪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