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r樂育

    這個還是需要小朋友到醫院做一個精確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再來安排康復內容,自閉症康復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也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

  • 2 # 大賽爸爸說

    我建議你帶孩子一起去幹預機構去評測一下,讓干預的老師再評估一下孩子的狀況。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醫生只能說是疑似,一般要在3歲以後才能確診。而在此期間只能觀察孩子的情況。

    這樣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家長報著僥倖心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結果耽誤了孩子的寶貴時間。

    因此我建議家長們不要去等什麼確診,更不要覺得疑似就放鬆了警惕。一定要及時去機構干預訓練。現在很多好的機構根本排不上隊,要等幾個月。

    至於干預需要多長時,這個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自閉症的訓練都是以年為單位的,三個月或半年的效果微乎其微,原因是什麼呢?

    自閉症孩子的各種問題都是發育障礙,比如語言障礙,而即使孩子正在處於語言敏感期,學習和掌握也是至少在一年以上,更何況孩子已經比其他人晚了許多。只要孩子放在正常孩子一起就會發現巨大的差異。

    同時,大動作的協調、指令的服從以及注意力、自控力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同步訓練,這個時間怎麼可能短時間完成呢?

    因此,我們說對於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過程是一個終身的目標,因為他們的障礙是無法消除的,只能透過訓練得到一些改進。

  • 3 # 米微3

    1:ASD真正致病因素暫時難明確,目前科學研究認為與遺傳、細菌、病毒、重金屬、免疫、代謝、腸道等許多因素相關!

    2:疑似的時候先確診,如有需要,我可以請醫院同事配合您完成.

    3:如確實確診ASD也不必驚慌失措,更不可有病亂投醫,尊重科學,排除引起疾病發病因素,孩子現在年齡處於最佳干預年齡,運用科學機制,從醫學的基礎上,融合生命科學,自然營養醫學,結合心理行為康復醫學等學科領域,建立正常免疫代謝功能,恢復孩子正常機體內環境,促進機體正常發育和腦神經健康發育,一般3-24個月不等,也要看孩子目前自身情況和家庭配合程度.這麼小的孩子還是非常有希望恢復健康的!

  • 4 # SUM電影

    你好,2歲的孩子疑似自閉症,你去醫院做了評估嗎?如果孩子被診斷了,那麼伴隨著孩子的就是終身的干預和提高了。

    早期的干預比較的密集,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六歲之前,先為孩子找到合適的干預機構,然後家長配合機構,對孩子進行干預和提高。

    一般選擇機構的過程中,要注意所選擇機構的正規性,儘量選擇一些有殘聯輔助的正規機構,這樣孩子的訓練能夠得以保障,同時,家長要系統的學習孩子的干預方法和技巧了。確保自己的方法得當和科學。

    另外,家長要有持之以恆的干預恆心和毅力,尤其是在對孩子的自閉症干預過程中,真的是非常考驗家長的耐心的.一個很簡單的句子,你可能要給孩子教很多遍,甚至一個月的重複和訓練;一個簡單的物體電器的認知,你也需要給孩子訓練很多次,有一位家長曾經跟我說,她的孩子不認識冰箱,每一次注意到的都是冰箱的零部件,比如冰箱上面的標誌,冰箱的門,而忽視冰箱的用途,我告訴她,孩子這是對整體和部分的認識偏差,因為自閉症的孩子有的時候會過多的重視事物的部分,而忽略整體。認知的教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提升和訓練。

    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家長所要付出的努力和精力是無法想象的,也只有孩子的提高和進步,才是對家長的鼓舞,孩子現在才兩歲,年齡還小,早期干預的重要時間家長需要抓住。

  • 5 # 雞蛋殼裡的蝸牛

    還好,孩子檢查出來的挺及時,越早干預預後越好,但是若要問需要干預治療多久,沒有一個嚴格的定論。

    再者,你的寶寶自閉症的具體情況我們不知道,也不能確切推斷孩子的干預時間。如果說疑似的話,應該有一年多點就差不多。當然這個差不多,不是說孩子就完全好了,而是說孩子有基礎了,可以試著去應對外面的世界了。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一樣,就比如理解力差一些的孩子,可能干預起來這個過程相對就要艱難一些,漫長一些。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孩子儘管理解能力不錯,可是語言遲遲不出來,小肌肉發展的也不是很好,或者大運動能力也弱一點,家長也會依賴機構的時間長一些。

    為什麼說依賴機構,而不是說待在機構呢,因為大部分家長進入機構康復訓練之後,會越來越盲目,越來越覺得孩子還差一點點,還得過段時間才能脫離,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就算在機構待一輩子,中重度的孩子也擇不淨身上的自閉特徵,難道我們還要一直康復下去嗎?事實上家長一旦掌握了干預訓練方式,回到家中,回到社會,進入學校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康復環境。

    一邊在正常環境裡受薰陶,受影響,一邊在家中用生活場景做培訓干預,對孩子來說進步也很明顯,不要放不下,不要一旦進入機構就不敢出來了,生怕自己干預不好耽誤了孩子,其實要意識到機構不是長久之計。

    況且,有些機構已經利慾薰心了,為了讓孩子一直待在機構裡,一直能掙到這份高昂的康復費用,他們不會主動告訴你孩子可以出去鍛鍊一下了。

    還有的機構把孩子本來半年的康復訓練,按照一年的時間來計劃,拖延孩子的寶貴時間,榨盡家長的每一分錢,這些情況都需要家長自己長點心,多觀察多分析,自己的孩子什麼情況要自己心裡有個數,然後自己來掂量需要在機構干預多久。

  • 6 # 北大醫療腦健康

    孤獨症兒童的干預訓練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干預工程。訓練不同於服藥或手術,療程或手術後明顯康復。訓練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訓練者有豐富的經驗和巨大的耐心和恆心。對於孤獨症兒童來說,幾乎在成長的全部階段都需要專業的行為管理支援,因此家長首先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另外要堅持正確的訓練方法,您就會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您以前認為不可能學會的東西,具備了您以前認為不可能具備的能力。

  • 7 # cult電影遊戲

    干預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家長對於配合機構進行家庭化干預的能力和孩子缺陷的的正確認知。

    1 孩子是系統在社會化認知和覺察連線方面出現了損傷,同時還伴隨著各種不同的紊亂狀態,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了干預的進行。

    2語言這是溝通中的一個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人類在出現語言之前,已經能夠高效的和應用各種不同的交流手段,進行復雜的社會化溝通。發音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在社會化關注和理解還未尚未建立之前。

    3損傷系統的重新連線,是需要經過千百次的重複和記憶固化的行為,而是遵循行為規律的科學化結果。社會化的產生是建立在良好行為規範和自我約束能力的發展之後。

  • 8 # 哲哲哲鞋

    這個還是因人而異,跟孩子自身能力和教師教學方式有關係,武漢心之初特殊教育,為教育資質,武漢市和湖北省定點康復機構,老師是我們教育干預訓練的根本,要不斷加強新理論新實踐新技術的學習交流,探索更有效的教育干預訓練方法。

  • 9 # ABA俠客

    自閉症(孤獨症)兒童家庭干預 康復——如何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如何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社會是由物品、人、事件組成的,我的方法是讓孩子透過事件來認識物品和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絡。

    先想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認識了某種物品?它是幹什麼用的,它的名稱是什麼,它是由什麼做的,什麼顏色,在哪得到的,屬於誰等這些都是物品的屬性,但是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讓孩子都搞明白,所以要先挑選最重要的一個屬性去教授,選哪一個?

    答:物品的功能,它是幹什麼用的。注意,我說的物品的功能並不是讓孩子來回答(大人拿著剪刀問:“這是幹什麼用的?”)

    而是當出現需要用剪刀的場景時,孩子知道去拿剪刀

    許多機構,老師,家長在剛開始干預時都會讓孩子理解物品的名稱,這是大錯特錯的。這個順序並不符合人類進化的規律,更不符合孩子學習的規律,無論是自閉症孩子還是普通孩子。

    舉兩個例子來證明一下,

    1當人類還是類猿人時,會用木棍去插水裡的魚,打掉樹上的果子,它們肯定是先會這個工具,然後為了方便交流才給木棍起了名字。樹上的水果,猩猩一定是先知道這個東西能吃(功能)然後才給果子起名字:蘋果。

    2擺在你面前有兩個框,一個裡面全是手機,另一個裡面全是鞋,此時你手中拿著一個做成鞋子外形的手機(不能穿)你會把它放進哪個框裡?一定是手機框裡。

    現在一切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有功能的。

    如果按照某些機構的思路先教物品名稱,那在例子2中孩子一定會把它放進鞋子框裡。

    先說

    一下教孩子認識物品的順序:

    孩子的強化物:吃的,喝的,玩的(例如奶,彩虹糖,薯片,餅乾,麵包,小車等)→

    圍繞著強化物所需要的工具(如:勺子,碗,剪刀,杯子,袋子,電池等)→

    孩子生活必須品(如鞋子,襪子,衣服,褲子,枕頭,椅子等)→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等)→

    孩子經常用到的傢俱家電(如冰箱,電視,電扇,空調 洗衣機,馬桶,櫃子,桌子等)→

    房間名稱(如衛生間,廚房,客廳,臥室等)→

    戶外場所(如遊樂場,超市,醫院,公園等)→

    交通工具(如汽車,公交車,腳踏車,滑板車等)

    以上是訓練初期需要積累的名詞至少要學會150個,具體在選擇教授哪個物品時一定要考慮到這個物品和孩子自身的利益是否相關,相關性越強孩子學會的就越快。

    接下來說一說正確的方法應該怎麼做

    孩子從零開始到真正理解一個物品共需要五個步驟,

    一:體驗

    二:劇本輸入

    三:有場景檢測

    四:無場景檢測

    五:持續更新劇本

    體驗:

    顧名思義,讓孩子親身體驗目標物品的用途,一開始我們要選擇孩子的強化物:喜歡吃的喜歡玩的(功能就是吃和玩)

    如果你已經按照我之前的幾篇文章:

    《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撞南牆法》孩子就應該已經大量的體驗過強化物的功能了,而且都是孩子主動要的。

    其他物品也一樣,當著孩子面去把目標詞彙的功能用出來,如果孩子願意自己動手嘗試最好,他不願意動手看著大人做也沒問題。

    劇本輸入:在孩子體驗的過程中我們把目標詞彙說給他聽就可以。有兩種情況,1是孩子主動要東西,大人把東西給孩子時說:要xx/給你xx/想要xx

    2大人也可以主動把強化物給孩子,當強化物出現在孩子眼前時大人說:給你xx/吃xx/玩xx/這裡有xx

    大人在說的時候,一定要簡潔清晰,語速適中。句子控制在六個字以內,且句中不能出現目標詞彙以外的任何其它名詞,你我他,孩子的名字也不行。(副詞,介詞,動詞可以說)

    最重要的是劇本要多樣:

    1人物多樣,家庭成員可以輪番上陣輸入,不能總是一個人。

    2場景多樣,在客廳,廚房,臥室,戶外輸入。

    3目標物品的形態多樣,以彩虹糖為例:一顆,一把,帶包裝的,不帶包裝的都是彩虹糖。大人在做輸入時儘量每次都是彩虹糖不同的形態。

    4句式的多樣,給你xx/想要xx/要拿xx/這裡有xx。每次輸入儘量都用不同的句式(再強調下:簡單清晰,語速適中)

    5事件多樣,可以用剪刀拆快遞,剪開包裝袋,剪開膠帶,剪開繩子(事件越多樣,孩子就不容易刻板,對物品的認識就更深刻)

    6時間多樣,大人要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給孩子輸入。一個目標詞彙一天最多給孩子輸入五個劇本(不是越多越好)

    一天中大人可以輸入幾個目標詞彙呢?

    答:循序漸進,剛開始教孩子名詞建議大人只選一個目標詞彙寫五個劇本進行輸入。隨著孩子學會新詞的速度越來越快,大人設計劇本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那大人就可以逐漸增多每天輸入的目標詞彙的數量:兩個,三個,四個,五個……

    有場景檢測:

    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孩子有沒有真的學會目標詞彙。(大人千萬不要拿著目標物品去問孩子:”這是什麼呀?”)

    我們要做的是先把孩子體驗過的場景展示出來。以剪刀為例:

    先把快遞拿出來,然後給孩子發指令:“去拿剪刀”(此時剪刀要擺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同時剪刀旁邊要有一個其他的物品作為干擾)不過孩子能拿對,大人就接過剪刀開始拆快遞。如果拿錯,大人就指著剪刀告訴孩子這個是剪刀,然後拿起剪刀拆快遞就可以了。

    如果通過了,明天再測試也要劇本多樣(換人,換地點,換物品形態,換時間,換句式)同時干擾物可以多加一個(每次測試透過下一次測試的干擾物都要比上一次多一個)

    注意:一個目標物品每天只能測一次,連續三天有場景測試透過,就可以進入無場景測試。

    無場景檢查:

    還是剪刀為例:這次我們用剪刀拆外賣的袋子。但此時大人是不可以讓孩子看到外賣的袋子的(大人準備好場景,但不給孩子展示)

    然後給孩子發指令:“把剪刀拿來。”

    如果孩子拿對,大人再拿出外賣,開始剪開。(此時孩子可能已經跑開了或者根本就沒有看我們用剪刀幹了什麼也沒關係)

    如果孩子沒有拿對,大人就告訴孩子這是剪刀,然後拿起來拆外賣(測試不透過)

    注意:連續三天無場景測試透過就可以隔一天測一次,連續三次透過,就隔兩天測一次,連續三次透過,就隔三天測一次,以此類推,直到每週測一次,連續三週透過,這個目標詞彙孩子就真正認識了。

    持續更新劇本:

    孩子真正認識了目標詞彙後,如果大人在日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孩子沒有經歷過的劇本,只需要給孩子輸入一下就可以了,每一次的新劇本輸入都是讓孩子對此目標詞彙增加了更深入的瞭解。

    以上所有步驟都是大方向,每位小朋友需要注意的細節都會不同,大人要在教授的過程中進行微調,回合結束後要進行復盤為下次教學做準備。最好是在我們老師的專業指導下一步步地完成,這樣可以避開很多坑從而節省時間。

    當孩子掌握150個名詞以後就可以用劇本輸入其它更抽象的詞彙,比如形容詞,方位詞,職業,性別等。

    以後有時間我會慢慢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忱靠裝傻當上了皇帝成為了一代明君,為何鴆殺無辜的越地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