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三國時期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關羽、張飛、劉備、曹操、曹丕等等。據統計,三國中知名人物有500多個,有兩個字的人名僅佔十分之一。不過這些人有的是隱士,比如龐德公、鄧盧敘;有的是乳名,比如劉盆子、鄭小同;有的是以字代名,比如黃承彥、黃月英、黃阿醜。除了這些你要是能在三國文臣武將中找出有兩個字的名字算我輸。

    我們都知道,現在起兩個字的名字重複率很高,國家不提倡,有的地方可能還不給你上戶口呢。為何三華人們不起雙字名字呢?

    ▲王莽

    說起這事還得從王莽說起,王莽是篡奪西漢江山建立了新朝,也就是說王莽把西漢和東漢攔腰斬斷了,兩漢恰好各200年。這裡面還有個傳說。

    據說劉邦剛開始起義時,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他斬了一條白蛇,傳說劉邦是赤帝的兒子,白蛇就是王莽的前世。

    劉邦剛要揮劍斬蛇時,白蛇吐人言道:“你斬我頭,我禍患你大漢開頭,你斬我尾,我作亂你大漢的尾。”劉邦一想,我斬你中間,所以王莽把漢朝從中間生生禍患成兩段——西漢和東漢。

    王莽在歷史上好像一個穿越者,他的一些政策很超前,上臺後改革不斷,有人說他食古不化,急功近利,以至於造成了當政15年就被劉秀推翻了。咱們不管其它改革如何,今只說說王莽對人名的改革。

    ▲劉邦斬白蛇

    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後,為鞏固統治,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比如土地改革,朝廷用人改革,當然也涉及到了人名。

    首先王莽把中央各級官名改了,然後是大改地名,甚至將“匈奴”改成“降奴”,“單于”改成“服於”,這樣不尊重少數民族的做法,勢必引起了民族戰爭。這也是新朝很快滅亡的原因之一。

    王莽對姓名的改革標新立異,在王莽統治之前,兩個字的名字和單字是並存的。他上臺後廢除了雙字名字,一律改為單字。這也許是老王不懂機率學的原因吧,哈哈……

    也就是說單字名成了主流,而雙字名到後來倒成了一種恥辱的事。為什麼會這樣呢?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的長孫叫王宗,這孫子繼承了爺爺的基因,腦後有反骨,想篡奪爺爺的江山。

    這孫子製作了天子的衣服、帽子,還刻了玉璽之類的皇家禁物,暗中勾結他的舅舅要搶班奪權。後來被人告發,王宗自知罪孽深重,於是就自殺了。

    人死了,“政治權力”也要剝奪,王莽下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製作”就是法令的意思。

    ▲王莽的孫子

    王莽說:王宗本來名是兩個字,叫“王會宗”,依照法令改成“王宗”,現在他犯了法,依照法律再改回叫原來的“王會宗”。

    從這裡可以看出,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是起到懲罰的意思,也就從那時起,人們漸漸養成了使用單字名的習慣,到三國時代也沒有改過來,認為用兩個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這就是三華人物大多是單字的原因。

    ——END——

  • 2 # 三上歷史

    三國時期的人確實是單名的多,我們隨便說幾個:

    劉備、關羽、張飛、曹操、曹植、曹爽、許攸、袁紹、呂布、貂蟬、孫堅、周瑜、魯肅、司馬懿、諸葛亮、夏侯敦,等等等等。

    你可以自己再想想,看看能不能想出雙字的人名。

    其實不單是三國時期,上至整個東漢時期下至魏晉時期,人們起名大多都用單字。明朝的學者胡應麟專門做過考證,他查遍了《後漢書》和》資治通鑑》兩本書,從成千上萬的人名中僅找出幾十個雙字的名字。

    這個時代的人起名為什麼愛用單字呢?

    這要歸功於王莽同志。王莽被現代人看成一個穿越者,是從現代社會穿越回去的,但其實他是一忠誠的復古者。他熟讀儒家經典,以大儒自居,大權獨攬後就立志恢復儒家經典上所記載的上古社會的理想社會制度。

    比如他恢復了井田制;

    他用儒家經典上記載的上古時期的名字來為政府機構和官員命名;

    他廢除了漢代的五銖錢,恢復了春秋時期使用的刀幣和布幣。

    等等。

    當然,這些都失敗了。但有一條成功了,這就是“去二名”,意思就是百姓取名字不能用雙字,只能用單字。

    取名字只能用單字,不能用雙字,這一條出自一部重要的儒家經典叫《春秋》,說的準確一點,出自《春秋公羊傳》,就是一個叫公羊的人註釋的《春秋》。

    我們都知道孔子寫《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書中含有非常深刻的微言大義,所謂“一字褒之,一字貶值”。

    在漢代,獨尊儒術後,《春秋》稱之為《春秋經》,是具有憲法地位的,大家判案定罪都要先去查查《春秋》,然後依照《春秋》來判案。

    西漢時期著名的酷吏張湯,碰到了拿不準的案子就去請教儒家大師董仲舒,董仲舒翻翻《春秋》,說古人是這麼說的,於是就這麼判了。

    我們知道了《春秋》在漢代的地位,再來看一下《春秋》中關於名字的筆法。

    《春秋》中碰到雙字的人名都會把它寫成單字,比如說魏曼多就寫成魏多,仲孫何忌就寫仲孫紀。

    既然春秋中有微言大義,那這麼寫有什麼深意呢?

    《春秋公羊傳》給出的解釋說:

    “二名非禮也”。

    就是說雙字的名字是不合禮儀的,孔子故意把雙名寫成單名,是表示批評。

    正是基於這一條王莽才下令嚴厲禁止百姓使用雙字起名。

    他先是拿漢平帝開的刀。漢平帝原名叫劉箕子,九歲被權臣王莽立為皇帝,第二年春,黃支國進貢了一頭犀牛,皇帝下詔說:

    “皇帝二名,通於器物,今更名,合於古制”。

    大家想想,一個九歲的小孩知道什麼古制,這顯然是王莽的命令。

    於是,劉箕子改名為劉衎。

    為了推廣“去二名”,王莽還重金賄賂匈奴單于,讓單于上書中國說:

    聽說中國在搞去二名的運動,所以我把我的名字“知牙”改成“知”,跟著中國走正確的道路。

    王莽稱帝后,他有一個孫子叫王宗。這個王宗急於當皇上,給自已畫了一幅穿天子衣冠的肖像,還私刻了三枚天子印章,聯合其母舅謀反,後事發自殺。王莽依《春秋》語錄判了王宗死罪,然後說:宗本名叫會宗,後因為“去二名”運動,才改名為宗,今天犯了罪,就要叫回會宗。

    到了東漢時期,一名叫何休的大儒,把“去二名”這一條又進行了深入的理論闡述,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崇仁義,譏二名”。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應該推崇仁義,反對用兩個字取名的現象。

    王莽的嚴厲規定,何休的理論深化,終於讓“譏二名”深入百姓,導致東漢及其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百姓起名都用單字。

    準確的來形容就是:儒家經典就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白天和晚上都咳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