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史記

    要說相同點,也就一個堅持過程吧,雖然南宋和南明都出現了大量叛徒,但還是有部分忠臣良將,不斷擁立新的皇帝,與元軍清軍抗爭,當然最後都完蛋了,這裡面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當然南宋的臣子要忠的多。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兩者的滅亡過程還是非常不同的,他們面臨的對手,自己當時的實力,都不盡相同。

    首先說南宋,其實南宋還能維持152年的國運完全是運氣,自打鐵木真興起,蒙古就崛起為歐亞大陸上異常強大的力量,要麼你生活在海上或者熱帶叢林,只要蒙古盯上你,一概騎兵推平沒商量。而當時的南宋純粹就是偏安一隅,能活多少算多久,蒙古大軍一到,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性。而蒙古人麼,打仗也不講究師出有名,反正就是“消滅你,和你無關”,就是要滅了你,若反抗就屠城,不反抗做奴才。

    明朝乃至大明就不同了,崇禎皇帝自殺的時候,滿清不過百萬人口,十萬兵的規模,那時明朝還有大半的國土,幾千萬的人口,上百萬的軍隊在手裡,而大清當時還沒敢奢想取而代之,畢竟實力不夠。可南明內部矛盾重重山頭林立,清軍這麼一打,就打出來無數帶路黨,大批前朝官員給清軍帶路,一下子北方就輕鬆搞定了。

    滿清就一下子野心膨脹,馬上宣佈自己是為崇禎報仇而進入中原的,然後滿清皇帝對弘光朝發了個敕告,指責南明軍隊在滿清攻擊闖寇的時候不出兵助剿,放棄為崇禎復仇。沒過多久,就帶著數十萬自己的軍隊+前朝軍隊轟轟烈烈地打南明去了,而南明的軍隊真正抵抗的並不多,很多都是成批的投降,換個旗號,轉身揍南明。

    宋朝的政治氛圍比較寬鬆,君臣關係總體不錯,所以當蒙古人來的時候,士大夫階層大都拼死抵抗。而明朝自朱元璋開始,就把臣子當成奴才,動輒誅殺,君臣關係極差,而崇禎皇帝更是個刻薄寡情的人,所以當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身邊也沒剩什麼人了,到了南明更是如此,缺乏一個強大的抵抗的中心,各地搖擺不定,最終造成了大片大片的不戰而降。

  • 2 # 科技文化鄭軍

    明亡的重要因素是北方大鼠疫,一些地區死亡近半人口。北京城也死亡了五分之一,換算到今天相當於四百萬人!可以說社會基層秩序已經崩潰,尤其是軍隊大量死亡。

    對於那些在鼠役和饑荒中求生的明末百姓來說,能活下來才是第一位的。清朝入關後鼠疫卻消失不見。當然這也不難解釋,高死亡率的傳染病因為大量失去傳染源,本身就是來得快去得快。清朝撿了個大便宜。宋代沒這個因素,是滅亡在幾十年的反覆抵抗之中。

  • 3 # 吃飯不刷碗1

    《國史新論》中有一段話對於宋、明的興衰非常有啟發性,為一些看似難以理解的現象做了一定的論述:

    唐宋明三朝的政治實權,實際都已操在平民社會知識分子手裡。而平民社會的知識分子中,又自分門庭。一派是沿襲傳統精神,期以政治來推進社會的真士。另一派是專注意在憑藉科舉制度,混進政治界,僅圖攫取爵位的假士。在此時對抗下,假士可以不擇手段而獲勝,真士則另有一套高尚其事不仕王侯的傳統潛流,反身到社會下層去用力。這在東漢、兩宋、明代都有此傾向。

    此因唐代以下,推行科舉制度,政權急劇開放,而作育人才的教育機關,不能相隨並進。如是則開放政權,轉為引誘了假士,來阻礙真士所理想的前程。若明白了這一大趨勢,則泰州、龍溪一派,正可與東林復社相得益彰……

    繞了半天,那麼究竟上面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結合現在諸多歷史愛好者的看法,可以這樣分析——

    宋明兩朝都是在平民社會知識分子掌握實際政權的情況下,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制度慣性。這種不同表現在:

    1、宋朝皇帝透過對文官的優待與文官階層達成默契,形成結盟,透過文官來實現對社會的控制和管理。

    2、明朝的官員,大都依附某一個利益集團(如東林黨、閹黨),這樣官才做的長久安穩,但同時也會成為該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從而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官僚階層。

    這樣的慣性,就造成了宋朝的文官,無論犯什麼樣的錯,基本都“邢不上士大夫”,無論是貪汙還是瀆職,基本最多就是罷官。但明代就相反,不但俸祿僅夠溫飽,而且一旦貪腐,基本都會嚴格按照律法執行,很少寬恕。這也導致了明代的文官,無論怎樣為皇帝出力,一旦犯錯,也會受到嚴厲處罰,而好處很難得到,還會容易得罪原本的利益團體,很難善終。因此,整個明代就沒出現王安石這樣計程車大夫,甚至連蔡京那樣的人都沒出現。

    另外,從萬曆時期的礦稅之爭中也能看出,就算皇帝為國家利益出發,也很難找到一個同盟者,由此顯現的區別是,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極高,而明朝則相當少,最後甚至名存實亡,這也側面反應了皇權的式微。

    宋朝時國家對經濟的掌握十分有力,官營經濟發達,明朝對私人經濟的管控就幾乎沒有,官營的經濟也幾乎是空白。但是,宋朝儘管經濟發達,但也正由於缺乏對文官集團的嚴格約束,使得這些掌握權利的文官不能實心做事,散漫、不作為,造成了空有錢糧卻無法轉變為強大的國力與軍力,最終習於安樂,無力抵抗金、蒙的入侵。明朝呢?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依然發動了“三大徵”,並用那點可憐的稅收支撐了後金與關內流寇的連續作戰,並取得不小的成績。

    總之,宋明的滅亡雖然看起來不同,但也都可以將很大一部分責任歸納為平民知識分子過早的掌握了政權,導致皇帝們無論如何改變制度,都無法將國家從覆滅的道路上拉回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湘西有哪些特色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