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nfengz3
-
2 # 心悅夢贏
湘西州民俗風情濃郁。
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等等,是文化部2010年5月授予的湖南唯一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2014年3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實施。域內擁有2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茅古斯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稱中華一絕,苗族“趕秋節”、土家族“社巴節”等傳統民俗節慶活動多姿多彩、風情濃郁、獨具特色。
民俗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涵蓋10大類共計3200項。全州共有國家級名錄24項、省級名錄62項,州級名錄257項,縣市級名錄729項。被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2人、省級傳承人70人、州級傳承人227人、縣市級傳承人580人。全州掛牌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1個,州級12個,掛牌州級非遺傳習所34所。全州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有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一座(鳳凰古城),全國曆史文化名鎮四座(龍山裡耶古鎮、永順王村古鎮、瀘溪浦市古鎮、花垣邊城鎮)。
民族民俗傳統節慶活動多彩。
擁有苗族四月八、趕秋、土家族擺手節等一批具有廣泛群眾基礎、歷史傳統悠久的節日品牌。土家族、苗族人最講義氣,重感情,熱情好客,吃苦耐勞,忌欺騙,易輕信,好打抱不平,能歌善舞,信巫尚鬼,尚武好鬥,崇奉覃后王、向王天子、梯瑪以及五穀神、公王神、土地神、社神等,一批“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節”等民族特色的節日,多姿多彩,展示了湘西各族群眾對文化活動的熱愛和民族文化自信自覺。
八縣市最具特色民俗文化風情
一、吉首市
(丹青鄉親 清明歌會)
(德夯趕秋 迎慶豐收)
二、瀘溪縣
(芭蕉坪村 鬧春三月三)
(浦市鎮 抬黑龍祭菩薩)
三、鳳凰縣
(苗族四月八 花轎姑娘相親)
(苗家婚儀:幸福喜慶)
(苗家女人:銀飾服飾天然美)
(民族服飾:苗家女兒惹人醉)
四、古丈縣
(茶舞祭豐收)
(最具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專案-厄巴舞:詮釋民間最古老的祭祀)
(苗家姑娘哭嫁敘親恩祈吉祥)
五、花垣縣
(苗家阿婆紡紗)
(苗家阿婆編織美麗生活)
(苗家青年趕“邊邊場”約會)
(苗家送親賀喜)
(苗家打年巴迎新春豐年吉祥)
(苗家姑娘在藍天白雲天地間展現精彩鼓舞) (苗家法師“巴岱”祭天祈福)
六、保靖縣
(苗族拳術:詮釋生活勤勞美好與尚武勇敢精神)
(遊客歡樂共享“打年巴”) (舞獅--歡樂鬧新年)
(苗寨新春)
七、永順縣
(攔門酒:當地最隆重熱鬧的迎賓禮) (牛頭宴—祭牛祈福慶豐年)
(擺手舞:舞動生活最美的故事)
(毛古斯—遠古生活場景的詮釋)
八、龍山縣
(土家族交響樂-打溜子:雄雞亮翅) (毛古斯舞:祭祀)
(毛古斯舞:狩獵)
(毛古斯舞:狩獵豐收)
(土家族的‘百科全書’梯瑪:祭神消災除病佑人丁興旺)
-
3 # 笑笑影視手
湘西土家苗寨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土家族的擺手舞、起秋節、吊腳樓、西蘭卡普,苗家的蘆笙、木鼓舞馳名遐邇。土家刺繡、苗家蠟染堪稱一絕。土家苗寨是歌的海洋,有對歌、盤歌、山歌、蓐草鑼鼓等。土家族苗族的吊腳樓,吊腳樓屬於木結構,四周都有設計獨特的樓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觀大方,成為湘西一景。
特有風俗:
1.猴兒鼓舞:
是苗族鼓舞中較原始的一種舞蹈形式。表演的動作有戲舞、聽鼓、倒爬樹、獅子滾、雙加官、搶鼓等。表演時動作靈巧,急而不亂。表演時人數不拘,可多可少,但女子不打猴兒鼓舞。
2.擋箭牌:
在湘西各地很多分岔路口,均可以看到一種叫擋箭牌的石碑。擋箭牌是功德碑之一種,目的為家人祈福,同時也為在岔路口迷失方向的路人指明上下左右所去的地方。
3.茅谷斯:
是土族在小擺手歌舞活動中穿插進行的一種具有故事情節的原始戲劇活動,也叫毛獵舞,被中外來賓稱譽為千年不老茅谷斯。
-
4 # pgpg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色彩比較重吧,有自己的語言,服飾是繡花為主,銀飾品,已婚婦女大多會在頭上包苗帕…然後還是跟你說風景吧,名氣較大的就是鳳凰了,沱江,有個南長城。吉首有個德夯苗寨,也很有歷史,四面環山,自然風景很好,可以爬山到問天台,也有很多瀑布,還可以去看創造四個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橋,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個苗寨全景,山石林立,雲霧繚繞。再就是邊城(茶洞),沈從文筆下的地方,三省交界,沿河林立的吊腳樓,小說裡的拉拉渡也是存在的,茶洞和洪安(屬秀山)兩邊居民都是以渡船為交通工具,有條小溪叫酉水河(也有說是清水溪的),沿河居民每家都有自己的小船,現在已商用,可以坐船體驗,觀看沿途風景。以上是我瞭解的,帶有主觀性。
-
5 # 大玉米粒
首先,在湘西的苗族服飾中,圍裙和銀首飾是最為鮮明的特色。苗女所穿的圍裙分為高腰圍裙和低腰圍裙,平常穿著是為了勞作時保護圍裙後面的衣服不被弄髒;逢年過節或走親訪友穿著,主要用於盛裝服飾或顯示女紅技藝的刺繡水平。銀首飾的佩戴至今都十分講究,大致分為頭飾、項圈、手飾、掛飾等,各個部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寓意。
回覆列表
湘西一帶土家族、苗族、瑤族都有分佈,其中土家族比較多,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思是“本地人”,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保留有濃厚的父系家族公社色彩,有代表性的“土官”制度,古鎮有恩施,特產是恩施燒餅,就是街上賣的五塊錢一塊的那種土家燒餅,傳統民居是吊腳樓,服飾特點是喜歡穿自染藍色青布衣,男的有包頭,女的有頭巾,求愛時節男女對歌,有意思的話男的還可以到女的家裡暫住。當然這是以前的事情,現在其實和我們漢人沒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