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里煙波
-
2 # 大小羊妞成長記
對孩子說“不”,是建立規則意識的開始,既為將來適應社會做準備,又能體現對他人的尊重,最重要的是能保護自己。
那自們怎樣對孩子說“不”才有效果呢?
首先,開始說“不”的時間在幾歲?有專家說3歲左右,我覺得因人而異。
我第一次正式對我家小羊妞說“不”,大概是在她1歲3個月左右。我們去公園裡玩兒,小傢伙搖搖晃晃,走不太穩,但是眼神相當犀利,在地上掃來掃去看到的全是寶貝,並且這也想撿那也想拾。那怎麼行呢,有很多都是垃圾呀,寶貝。這個時候,必須得說“不”了。
難道你說“不”她就一定聽嗎?不,她會撿得更歡。
第二點注意事項來了:說完“不”之後可以給孩子一個能夠執行的選擇。
我對小羊妞說,不可以撿垃圾,但是你可以撿樹葉啊,媽媽最喜歡五顏六色的樹葉了。從此以後,對生活垃圾不再感興趣了。
看電視的時候也是這樣子。寶寶可以一直一直一直看電視啊,眼睛會瞎的,眼睛瞎了就再也看不見爸爸也看不見媽媽了。但是你可以看一集啊,這一集看完了咱們就關機。
效果還不錯的。
第三點,講孩子能夠聽懂的道理。
當我說眼睛瞎了就看不見的時候,我會把小羊妞的眼睛捂起來。
動畫短片,五彩繪本,生動的故事,都比抽象的說教更容易理解。
我家小羊妞,睡前一定會刷牙,因為她的睡前故事有一篇就是“大鯨魚刷牙”,比我講的一大堆道理好使多了。
第四點,堅持立場。
動畫片咱們說看一集就看一集(5分鐘長度的可以看兩集),一集放完馬上關機,只需要通知不需要商量。
還是會耍賴是嗎?讓他耍好了,咱們權當看戲。我們家小羊妞快三歲了,耍起來賴來有一套:我要一直一直一直看電視,我就要把眼睛看瞎,我不要看見爸爸媽媽了,我也不要看見姐姐了。
我們不理會她的表演,只管關掉電視機,然後興致盎然地在旁邊玩她的玩具,她很快就放棄耍賴。她不會哭,因為從第一次我們就讓她知道:哭是沒有用的,要說話算數,要信守諾言。
這是我對孩子說“不”的初級階段一些小心得。那麼對大點的孩子怎麼辦呢?兩個字,尊重,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尊重。
-
3 # 我自素面朝天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可以和不可以做的事?希望更多家長朋友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更清晰的界限。
先說一個案例。孫莉曬出一段女兒黃多多幫弟弟織毛線帽的影片,收穫很多粉絲的點贊。同時也有人指出相關的問題:表明黃多多還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怎麼可以又戴耳釘,手上的無名指還戴著一個戒指?這樣是不是太早熟?甚至有人懷疑她已經談戀愛,或者已經有了訂婚的物件……
不過是愛美女孩的一點小動作,就引來眾多叵測之人不懷善意的猜疑和指責,如此言之鑿鑿,彷彿小多多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事。真是豈有此理,在這些人義正言辭的背後,不知隱藏著怎樣一副腐朽僵化的心靈。
女孩愛美是天性,有什麼錯呢?所以這裡我們要延伸一個話題,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是不是百分百的正確,就是你讓他做的不可以,是不是真的不可以?
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寶寶這件事上,要麼過於苛刻嚴厲,經常指示這也碰不得,那也做不得,孩子正處於活躍的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中,什麼都不讓他做,什麼都表示不可以,就會讓它大大的失去內心的好奇,和對這個世界的期待。要麼過於放縱溺愛,只要寶寶喜歡的想要的都會想方設法的給予滿足,很少或幾乎不對孩子說不可以,對於孩子的愛缺少底線的邊界,這樣的寶寶長大之後會表現的比較驕縱任性,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他人相處的合作和共情能力。
所以我們在對孩子說,不可以的時候一定要先在心裡衡量,這件事確定是孩子不可以做的,確實是有嚴重的後果不是孩子能夠承擔的。比如玩火玩電等遊戲,一定要予以及時制止。
另外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比如不少家長喜歡恐嚇不聽話的孩子,常常這樣說: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啦;再不聽話就去醫院打針啊;再不聽話就到門外去,媽媽不要你啦……因為這招屢試不爽,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用它,有些老一輩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代代都是這樣成長的,沒有什麼問題。
事實上,這種做法會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即便在長大以後,他也不願意提及,並且因為內心的不確定性,或者說害怕和恐懼,無法對自己的人生作出更準確的判斷和追求。孩子小的時候,一定是需要一種安全的環境,包括爸爸媽媽的撫觸,溫柔的語言,安全有教養的成長環境,這些都會根深蒂固的落在孩子的心靈上,影響他一生的行為處事。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個問題。孩子到三歲之後,開始進入一個行為規範成長期。這時候確實需要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包括及時準確的說不可以。
那麼如果寶寶實在頑皮,和他說什麼都不聽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做出一些強硬的措施。
比如運用六步法,讓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第一步走到孩子身邊,站住,然後看著他。
第二步,默默的等,等到孩子停下手裡的活並看向你。這兩部能讓我們從容的專心想想該如何表達這個要求,如何讓自己表現的平和友善,又有禮貌。
第三步,把要求講給孩子聽,用語要簡單,表達要清楚,只講一次。
第四步,讓孩子把要求重複一遍,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的表述出來。
第五步,如果孩子仍然沒有按要求,而我行我素做他的事兒。那麼也不要大聲呵責,而是站在一邊繼續等他。
第六步,在等待的時候,要及時稱讚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一小步。比如說:你動作真快,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好棒呀,玩具都收拾起來啦;你沒有走開,這樣挺尊重人的;進步真大,你的動作越來越快了……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暗示就是,清楚的知道你的秘密,沒有商量的餘地。記住描述式的讚揚,這樣會讓孩子更好的進入你所要求的狀態。
對於實在頑固又很調皮的孩子,在3到6歲期間,一定要做好教育指引工作。孩子看到一件心愛的東西,你有那撒潑打滾想要得到。這時候就要堅定的說不,如果孩子情緒一直不好,那就帶回家中,選擇一間臥室,不講道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聽不進任何道理的,他確實也不懂。就是在一邊靜靜的陪著他,看著他。等他鬧累了,就給他喝杯水,用毛巾幫他擦擦臉。看他是不是繼續鬧。這樣幾番下來,孩子就知道自己再怎麼鬧,這個要求也是過分的,家長不會滿足他的。以此類推,以後孩子就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能更好的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融。
回覆列表
不聽也不能把“不可以”變成“可以”,跟他僵持,不理他,不管他做什麼都堅持自己的做法,不能心軟。孩子畢竟是孩子,看你態度堅定,他一定會妥協的。如果你妥協了,下次就不要想再管的住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