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陳通史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從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環境下對於蜀漢的國號都有不同的稱呼,例如在有些時候會被稱為劉漢,有些時候會被稱為季漢,有些時候被稱為漢國,這一切要根據時間來說,其實叫蜀漢也有幾層意思!

    第一個原因:依託於蜀建國,叫蜀漢也是為了施恩與蜀地的百姓,只有這樣才能讓蜀地的百姓更加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奪取曹魏的地盤,所以才會叫做蜀漢!

    第二個原因:蜀漢也有另立山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劉備這個皇叔身份其實來的並不真實,就連劉備姓不姓劉,我們都未必能確定,因為中山靖王之後,他可是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子子孫孫傳下去,誰能去考證是不是真的,所以叫蜀漢也是為了滿足自己心裡的一點點彆扭,那就是我本來就不是你們老劉家的人,我不能都叫大漢!

    最後一個原因:區別於其他朝代,這個其實就很簡單了,為了區分開來才這麼說的,因為你單獨說大漢,你知道是東漢還是西漢?還是劉備的蜀漢,所以叫蜀漢也是有區別開來的意思!

  • 2 # 林小白讀歷史

    我是林小白,我來回答。蜀漢的正式國號是“漢”,蜀漢只是別人出於各種原因將其稱呼為“蜀漢”或”蜀“。

    蜀漢(221年—263年),又稱季漢,是三國之一,由劉備(也就是漢昭烈帝)建立,在劉禪(也就是漢懷帝),一共兩位帝王。三國中的劉備勢力建國稱帝后稱國號為“漢”,後也稱為“季漢”。

    一、史學家出於正統考慮,蜀漢偏居一隅,魏、晉被視為正統

    陳壽是蜀漢亡臣,並且算作晉朝新臣,為了維護晉朝的正統地位,必然要維護魏國這位“禪讓者”的身份。如果以漢稱呼劉備之國,則對魏國正統的地位產生了撼動。而劉備的漢國自然而然就成了東漢王朝的傳承者,而魏國自然成為了逆國,那麼晉朝的地位也就是違法的了。出於當時的政治考慮,使得陳壽必須將漢國稱為“蜀漢”或“蜀國”,這樣才能得以在司馬氏統治的晉朝得以將“蜀漢”的歷史傳承下去。

    為了維護西晉的正統地位,所以《三國志》的作者晉朝官吏陳壽便以曹魏作為三國中的正統王朝,因劉備所建“漢”的國土主要在蜀地,於是將其國稱之為“蜀國”或“蜀”,其歷史記載於《蜀書》當中,而不再使用“漢”這個正式國名,以致後來將之稱為“蜀漢”。

    二、後世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就像五代的後漢,它的國號也是漢,為了區分,加上一些代表它的特徵的詞,也方便研究需要。

    綜上,蜀漢並不是其政權本身的稱呼,主要是外界對它的稱呼,究其本源是有一定的貶低的,暗示其偏居一隅,只是地方割據政權,而魏晉被視為正統政權。

  • 3 # 雨夜v風聲

    隆中對提出十三年後,曹操的兒子曹丕,把漢獻帝給廢了,自己當了皇帝。而且,曹丕還留了一手,他沒殺漢獻帝,而是供養起來。

    這下劉備的政治處境就非常尷尬。你說要“復興漢室”,但是現在漢室沒了,你還復興什麼呢?“衣帶詔”是漢獻帝給的,但是漢獻帝現在不是皇帝了,你該怎麼辦呢?

    為了鞏固自己的“正統”,劉備只能強行稱帝。為什麼說是“強行”?因為,漢獻帝沒死他是不能稱帝的。所以他只能製造漢獻帝已死的傳聞,然後公開發喪,走完這一套之後才能稱帝。

    但是,漢獻帝還活著,這事你也沒法一手遮天地瞞著。說白了,劉備手下的人都心知肚明,這是睜眼說瞎話。但是沒辦法,為了政治博弈,只能這麼辦。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大漢”變成了“蜀漢”,除了在益州,劉備已經喪失了政治上的號召力。諸葛亮十幾年前預想的,什麼劉備一旦發兵,中原老百姓就會“簞食壺漿以迎將軍”的情景,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 4 # 明離子

    劉備:我從來沒說過我的朝廷叫蜀國這種話。

    事實上,劉備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登基稱帝,國號依舊使用“漢”,以示自己乃漢室正統。

    也許小說《三國演義》認同劉備的這種正統思想,但是在史學界,偏安一隅的劉備政權,卻很難被作為正統。

    “蜀漢”和“蜀國”最早的稱謂應該來自於史書《三國志》作者陳壽。

    陳壽作為蜀漢舊臣,雖然有心視劉備的“漢”為正統,到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陳壽不是司馬遷,已經是晉朝史官的他必須考慮到修的史書必須以曹操的魏為正統。

    為啥以魏為正統呢?很簡單,晉朝是從曹魏“禪讓”過來的皇位,如果不承認曹魏是正統,那已經接手的這個皇位自然也是冒牌貨了。

    所以身為晉朝史官的陳壽,雖然感念舊主劉備和劉禪之恩,卻也不敢武逆了新老闆。

    既然同時期的曹魏是正統,那劉備政權自然就是“非正統”了,所以,陳壽就把劉備建立的“漢”,以其所在蜀地為名,取名“蜀漢”或“蜀國”,暗示其偏安一隅,絕非正統。

    所以劉備政權的歷史被記載在《三國志》中的《蜀書》裡,因為華夏曆史出現以“漢”為國號的政權太多,後世史學界也就沿用了陳壽的提法。

  • 5 # 珞珈山的貓

    劉備從創業之初便以大漢皇室中山靖王之子孫、漢獻帝劉協之皇叔的身份自居,更是憑藉著“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口號和匡扶漢室的正統思想聚集了一群文武集團並且在蜀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和大本營!

    公元220年,大漢王朝的實際統治集團領袖魏王兼丞相曹操去世,曹丕以世子身份繼承魏王爵位和丞相職務,並且加緊了篡漢自立大魏政權的進度,不斷派人去遊說和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皇位給自己。數月之後,魏王曹丕與漢獻帝劉協在上演了一出三讓三辭的把戲之後,還是效法堯舜禹禪讓制,建立了大魏政權,大漢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劉協被封為山陽公。大漢王朝的江山社稷和統治地位正是宣告滅亡!

    然而當曹丕篡漢自立的訊息傳到位於蜀中的劉備集團之後,劉備一方面為漢獻帝劉協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率領文武百官為漢獻帝劉協舉行國葬,更是親自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痛罵曹賊,篡奪了大漢王朝的天下!(實際上漢獻帝劉協並沒有去世,只不過被遷往了山陽縣)。隨後劉備以大漢皇室子孫的身份被群臣推上了皇帝之位,延續大漢王朝的國祚和命脈!因此登基為帝后的劉備一直以繼承了大漢王朝的天下和正統自居。因此在蜀中地區的劉備政權實際上依然延續著國號——漢!

    儘管劉備與其子後主劉禪一直以大漢王朝的正統自居,儘管這樣的把戲可以騙得過當時的天下百姓(當時也騙不過)!但是歷史卻終究不太承認劉備的正統地位。後來在記錄這段歷史時還是以魏國作為正統。而劉備及其子後主劉禪所延續的政權。在歷史上更多的被認為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

    因此,為了區分劉備所建立的漢與之前的漢朝之間的區別和聯絡。歷史學界更多的將劉備所建立的政權稱為蜀漢政權。也有將其稱為“蜀國”的說法。為的都是更好的區分劉氏子孫所建立的幾個政權之間的關係。

    另外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季漢”。這是因為在劉備所創立的漢朝之前,已經有了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玄建立的玄漢,劉秀建立的東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除了可以看電影玩遊戲之外還可以幹嘛,還想問一下買多大的記憶體夠用一起沒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