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user1135277067510
-
2 # 香茗史館
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東周時期被稱作春秋戰國而不稱為東周。第二:春秋戰國為什麼被劃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個問題比較好理解,之所以稱之為春秋、戰國,而不稱之為東周,主要原因就是這一時期周天子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對國家的實際統治權。
第二個問題需要細說,之所以將春秋、戰國分開來講,主要是源於這兩個時期雖然都處於亂世,但無論從統治方式、社會模式、戰爭方式來講,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統治方式春秋時期,周天子雖然已經喪失了對各諸侯國的統治,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天子,而且各諸侯國雖然相繼稱霸,但國君依然保留了受封時的稱號。諸侯國之間多少還是比較顧忌周王室。小諸侯國還要定時去朝拜周王,依禮進行進貢。就像齊襄公稱霸之時還得提出“尊王攘夷”,楚國問鼎中原之時也不敢強搶,“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悻悻而歸。
但是在戰國時期就不一樣了,諸侯國基本不再將周王放在眼裡,而且相繼稱王,在稱呼上已經和周天子上升到了同一水平。各國之間相互征戰全憑各自強弱,根本就沒周天子什麼事了,只是在需要周天子出面的時候請出來用一下,周天子還得時刻擔心被人看不順眼捱揍。
社會模式春秋時期,當時的社會模式基本還處在奴隸制,尤其是春秋早期有著嚴重的奴隸制社會痕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業經濟上仍然實行井田制。
戰國時期,隨著各國的相繼變法,已經開始了向典型的封建社會模式轉變,仍然以農業經濟為例,在這一時期井田制逐漸退出歷史,私田開始逐步被鼓勵。
戰爭方式雖然春秋、戰國同處亂世,但戰爭方式同樣存在巨大差異,總體來說春秋是爭霸,戰國是兼併。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有強有弱,雖然也經常爆發戰爭,但此時的戰爭仍然嚴格遵“禮”,更像是點到為止,戰勝對方使之臣服,從而自己稱霸,成就霸業。而且各國非常遵守“禮戰”,打仗不考兵法就是雙方列開陣勢衝鋒,而且規矩特多,像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戰場上遇到敵國君主不能俘虜還要以君臣之禮相待
戰國時期:春秋末期,“禮樂崩壞”,各諸侯國開始相互吞併,戰爭也不再以稱霸為目的,而變成了以兼併為目的。而在戰爭方式上,也不再講究禮法,各種陰謀陽謀層出不窮,士兵傷亡率持續增大,從點到為止變成了你死我活。
-
3 # 揚眉2018
西周和東周當時都是隻叫周朝,後世根據其國都位置的改變而分為東西二週,如同,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
而東周時,周王朝衰落,有五個諸侯發展並強大而稱霸,孔子編訂的《春秋》也恰好記錄了這一段歷史,所以便以“春秋”命名這段歷史。而之後晉朝裂變,三家分晉,七個諸侯角逐,所以又以此為分界點,當時戰亂紛爭,人們就已經用“戰國”來稱呼這段時期。
戰國的蘇代就說過“凡全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後來西漢劉向的《戰國策》也主要記述了這一段歷史,所以後世就用“戰國”來稱呼這一段歷史了。
-
4 # 達瓦里希
中國古代對歷史時期的命名與劃分,通常是兩種方式:一是以建立該朝代的中央政權的國號,如周、秦、漢、隋、唐等;一是以紀錄具有共同特徵的一段時期的史書命名或以該時代的某一突出特徵命名,如春秋、戰國、五代、南北朝等。所以,如果按照第一種命名方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周王朝的傳承仍在繼續,仍可以稱“東周”,但到前256年,周王的封地被奪,為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秦奪九鼎,東周覆亡。更何況,平王東遷後,王權逐漸衰微,已經無力掌管天下了。所以,這一歷史時期,因周王室的存在,可以勉強稱“東周”,但根據史實,這樣的稱謂是不準確的。“春秋”取自當時魯國的編年體史書《春秋》。魯史《春秋》記載起自公元前722年,但為了便於記憶,史學界一般以平王東遷那一年(前770年)作為春秋時代的上限。春秋時代的下限也從《春秋》記載的終結年份(前481年)延長到公元前477年。“戰國”指的是當時戰爭中的強國,西漢時《戰國策》一書編定,該名詞就特指公元前476年至前221年秦統一這段時間。
春秋、戰國時期,從統一走向分裂,由兼併再度統一,是當時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春秋時期300年的時間,經歷了由統一到分裂的過程。以公元前546年,列國召開“弭兵會盟”為界,可分為兩個時期。前一階段是以統一王權日益衰微、諸侯分裂爭霸為主要特徵的。後一時期是以中原各國諸侯權力逐漸衰弱,各國卿大夫權力日趨強大,政權繼續下移為主要特徵。從春秋末、戰國初出現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都可以看出這一特點。戰國約250年的歷史,呈現出分裂繼續加劇,轉而進入兼併統一的歷史趨勢。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戰國初到魏齊徐州相王(前334年),中原魏國變法崛起。第二階段,從徐州相王到秦趙長平之戰(前260),東、西對峙,齊、秦稱霸,由此產生了合縱連橫局面。第三階段,長平之戰到秦滅六國(前221年),秦向東大發展,最終統一全國。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的大變革時期。就社會形態而言,春秋時期仍然是氏族封建制時代,世襲貴族、血緣關係、奴隸制等殘留明顯,而從戰國中期開始,社會出現了許多新的因素,開始由氏族封建制到地主封建制轉變,為之後的中國龐大的封建制帝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總的來說,春秋、戰國時代的劃分是很有史實依據的,是合理的劃分。
-
5 # 兔幾874
東周分成春秋和戰國是不對的,因為東周在公元前256年就被滅了,而戰國結束是在前221年秦統一。至於春秋開始的時間,也有前770年和前722年兩種說法,前722年正是《春秋左傳》開始的時間。戰國時期得名主要是因為《戰國策》這本書。至於為什麼要分為兩個時代,主要還是這兩個時期社會性質完全不同,春秋是氏族社會解體,而戰國是編戶齊民開始。
-
6 # 南樓古鄉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說東周為什麼要分春秋和戰國春秋時期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在這一時間段各國諸侯實力增強為了兼併和擴大實力而發動戰爭在文化上也出現了百家爭鳴這個時候也是奴隸社會崩潰的時候戰國時期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這個時期確立了封建制度土地私有制出現戰爭不再是爭霸而是統一文化上的法制觀念逐漸確立總之春秋末期各家的兼併戰爭使得諸侯變少了勝出者疆域變大了人口多了財富也集中了各國開始考量如何富國強兵展開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由此戰國時代的大幕就此拉開
回覆列表
首先,春秋和戰國主要的諸侯勢力有所不同,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第二,春秋時期各諸侯多希望於確認自己一方霸主地位,戰國時則想要統一天下。最重要的,從春秋到戰國,實現了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轉化,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