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二十餘萬,分六路進軍攻打吳國,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陽城(今中國中南部湖北省秭歸東)後,攻破吳軍橫斷江路之鐵鎖鐵錐,船行無阻,後來又擒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在東線戰場,吳國丞相張悌率領三萬軍隊渡過長江迎戰,被晉朝的軍隊夾擊大敗而歸,晉軍當機立斷,揮師直指建業,吳軍驚恐怯懦,不戰而降,士卒聞訊逃散,於是吳國宣告滅亡。此戰,西晉準備周密充分,善擇戰機,兵分多路,水陸並進,發揮強大水軍作用,臨機果斷,一舉獲勝。吳主昏庸,防務鬆弛,將士離心,缺乏統一對策,招致節節失敗。晉滅吳後,東漢末年以來分裂數十年的中國復歸統一。在這次滅吳戰役中,以下名將的貢獻最為傑出。
top 6 胡奮
胡奮,字玄威,性開朗,有謀略,少好武事。早年效力軍中,司馬懿率軍征討公孫淵時,胡奮以平民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愛。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聯合,平定匈奴劉猛叛亂,建立赫赫軍功,升任徵南將軍、散騎常侍。滅吳戰爭之中,胡奮擔任都督江北諸軍事,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攻克吳國的江安等地。
top 5 唐彬
唐彬,字儒宗,早年便擅長弓馬,後來才開始學習經史。歷任郡門下掾、主簿、功曹,被州里召為主簿,經屢次升遷任州別駕。後被司馬昭徵辟為掾屬,遷尚書水部郎。泰始初年,賜爵關內侯。出任鄴縣令,再遷為弋陽太守。經文立推薦任巴東監軍,加廣武將軍。咸寧五年(279年),隨王濬參與晉滅吳之戰,唐彬佔據要道,作為眾軍的先鋒。常設疑兵,把握時機取得勝利。相繼攻陷吳國的重鎮西陵、樂鄉,俘獲眾多敵軍。功勳卓著。
top 4 司馬伷
司馬伷,字子將,帝司馬懿第五子,少年時就有才望,在西晉建立後,以皇親身份在邊境鎮守抵禦吳國,他治軍有方,深得將士愛戴。其在滅吳之戰中,自下邳(今江蘇邳縣南)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進軍;直逼建業,牽制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後來,孫皓向他投降並奉上玉璽。戰後因功拜大將軍。
top 3 王渾
王渾,字玄衝,早年本是大將軍曹爽帳下掾吏,高平陵政變之後被免官。不久復出歷任懷縣縣令、參軍、散騎侍郎等職。西晉建立後,在豫州任職時積極籌劃伐吳的方略。滅吳之戰中,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縣方向),出橫江渡口進軍,進攻東吳各城,都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見此更前來投降西晉,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和副軍師諸葛靚率三萬兵抵擋晉軍,卻都被戰死,震驚東吳。
top 2 杜預
杜預,字元凱,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滅吳戰爭的時候,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方向進軍,爾後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廣,具體任務是取江陵、佔荊州,並且在荊州地區負責調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師。杜預很快拿下江陵,佔據荊州,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在向東進的同時,杜預還分兵南下,攻佔了交州、廣州地區,也就是現在廣西、廣東一帶。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勳卓著,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階官吏十四人,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
top 1 王濬
王濬,字士治,博學多聞,美姿貌。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求伐吳,被拜為龍驤將軍。他發兵自成都,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俘獲吳鎮南將軍留憲、徵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初五,攻克荊門、夷道二城,俘獲監軍陸晏。初八,攻克樂鄉,俘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投降。一路上破鐵鎖,除鐵錐,連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直抵建業。王濬從蜀出兵,兵不血刃,無堅不摧,夏口、武昌的吳軍,無敢支吾抗拒者。於是揮師順流而下,直抵吳都附近的三山,孫皓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水軍萬人抵禦王濬,張象望見晉軍旗幟而投降。皓等聽說王濬軍隊的旗幟器甲,連天蔽江,威勢極盛,莫不膽破魂飛。不久也投降了。
西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它也是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唯一成功的一次統一戰爭。以上名將在這次戰爭中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功績是非常突出的。
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二十餘萬,分六路進軍攻打吳國,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陽城(今中國中南部湖北省秭歸東)後,攻破吳軍橫斷江路之鐵鎖鐵錐,船行無阻,後來又擒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在東線戰場,吳國丞相張悌率領三萬軍隊渡過長江迎戰,被晉朝的軍隊夾擊大敗而歸,晉軍當機立斷,揮師直指建業,吳軍驚恐怯懦,不戰而降,士卒聞訊逃散,於是吳國宣告滅亡。此戰,西晉準備周密充分,善擇戰機,兵分多路,水陸並進,發揮強大水軍作用,臨機果斷,一舉獲勝。吳主昏庸,防務鬆弛,將士離心,缺乏統一對策,招致節節失敗。晉滅吳後,東漢末年以來分裂數十年的中國復歸統一。在這次滅吳戰役中,以下名將的貢獻最為傑出。
top 6 胡奮
胡奮,字玄威,性開朗,有謀略,少好武事。早年效力軍中,司馬懿率軍征討公孫淵時,胡奮以平民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愛。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聯合,平定匈奴劉猛叛亂,建立赫赫軍功,升任徵南將軍、散騎常侍。滅吳戰爭之中,胡奮擔任都督江北諸軍事,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攻克吳國的江安等地。
top 5 唐彬
唐彬,字儒宗,早年便擅長弓馬,後來才開始學習經史。歷任郡門下掾、主簿、功曹,被州里召為主簿,經屢次升遷任州別駕。後被司馬昭徵辟為掾屬,遷尚書水部郎。泰始初年,賜爵關內侯。出任鄴縣令,再遷為弋陽太守。經文立推薦任巴東監軍,加廣武將軍。咸寧五年(279年),隨王濬參與晉滅吳之戰,唐彬佔據要道,作為眾軍的先鋒。常設疑兵,把握時機取得勝利。相繼攻陷吳國的重鎮西陵、樂鄉,俘獲眾多敵軍。功勳卓著。
top 4 司馬伷
司馬伷,字子將,帝司馬懿第五子,少年時就有才望,在西晉建立後,以皇親身份在邊境鎮守抵禦吳國,他治軍有方,深得將士愛戴。其在滅吳之戰中,自下邳(今江蘇邳縣南)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進軍;直逼建業,牽制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後來,孫皓向他投降並奉上玉璽。戰後因功拜大將軍。
top 3 王渾
王渾,字玄衝,早年本是大將軍曹爽帳下掾吏,高平陵政變之後被免官。不久復出歷任懷縣縣令、參軍、散騎侍郎等職。西晉建立後,在豫州任職時積極籌劃伐吳的方略。滅吳之戰中,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縣方向),出橫江渡口進軍,進攻東吳各城,都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見此更前來投降西晉,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和副軍師諸葛靚率三萬兵抵擋晉軍,卻都被戰死,震驚東吳。
top 2 杜預
杜預,字元凱,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滅吳戰爭的時候,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方向進軍,爾後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廣,具體任務是取江陵、佔荊州,並且在荊州地區負責調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師。杜預很快拿下江陵,佔據荊州,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在向東進的同時,杜預還分兵南下,攻佔了交州、廣州地區,也就是現在廣西、廣東一帶。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勳卓著,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階官吏十四人,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
top 1 王濬
王濬,字士治,博學多聞,美姿貌。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求伐吳,被拜為龍驤將軍。他發兵自成都,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俘獲吳鎮南將軍留憲、徵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初五,攻克荊門、夷道二城,俘獲監軍陸晏。初八,攻克樂鄉,俘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投降。一路上破鐵鎖,除鐵錐,連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直抵建業。王濬從蜀出兵,兵不血刃,無堅不摧,夏口、武昌的吳軍,無敢支吾抗拒者。於是揮師順流而下,直抵吳都附近的三山,孫皓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水軍萬人抵禦王濬,張象望見晉軍旗幟而投降。皓等聽說王濬軍隊的旗幟器甲,連天蔽江,威勢極盛,莫不膽破魂飛。不久也投降了。
西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它也是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唯一成功的一次統一戰爭。以上名將在這次戰爭中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功績是非常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