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諸位看官,莫要被吳承恩的《西遊記》、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哄了去。
歷史中真實的唐僧玄奘,既不是《西遊記》裡面懦弱無知的唐僧,也不是《大話西遊》裡面饒舌話癆的唐僧。
真實的玄奘,意志力堅定,思惟縝密,才思敏捷,記憶力驚人,體格健壯。唐太宗戎馬一生,閱人無數,一看到玄奘,就知道他是經天緯地之才,所以多次要求玄奘還俗。
玄奘弟子們所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了唐太宗兩次要求玄奘還俗。
1,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在洛陽要求玄奘還俗玄奘於貞觀十九年春正月回到長安,當時是宰相兼京城留守左僕射房玄齡來迎接的。唐太宗並沒有來迎接玄奘,當然不是唐太宗託大,而是唐太宗當時正在洛陽,不在西安。
《舊唐書》記載:
(貞觀十八年)十一月壬寅,車駕至洛陽宮。
發天下甲士,召募十萬,並趣平壤,以伐高麗。
當時,唐太宗正在洛陽,積極備戰,準備討伐高句麗,過年都沒有回長安,貞觀十九年二月就出兵了。
唐太宗在出兵以前,特地在洛陽召見了玄奘。
唐太宗問玄奘關於西域、印度的事情,玄奘回答得非常有條理,記憶無遺。
唐太宗大悅,對玄奘的記憶力非常佩服,說:過去前秦的苻堅說釋道安是神器,今天看到法師更為超遠。
苻堅曾發兵十萬攻襄陽,說獲得了一個半人,一個是道安,半個是習鑿齒。
旁邊的長孫無忌也大力稱讚玄奘。
唐太宗覺得玄奘有宰相之才,就勸玄奘還俗。玄奘連忙推辭。
唐太宗最後賜長安弘福寺,讓玄奘安心翻譯佛經。
玄奘又奏:百姓無知,看到玄奘從西方來,非法聚集觀看,恐影響穩定,也影響翻譯大事,請皇上派人來守門防止過失。
唐太宗大悅:法師真是明哲保身之言!
這一句話,顯示出玄奘心思縝密,對政治敏感度把握得很好。怪不得唐太宗認為玄奘有宰相之才。
2,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在玉華宮要求玄奘還俗玄奘翻譯完100卷《瑜伽師地論》,獻給唐太宗。
唐太宗正好在今陝西銅川玉華宮,就請玄奘來相談。玉華宮在橋山,此山海拔2400米,夏日氣溫比長安低10度左右,是個避暑的好去處。
唐太宗看到《瑜伽師地論》,看了半天沒看懂,特地請教玄奘,對玄奘的學識與智慧大為敬佩,再次萌發了請玄奘還俗的想法。
帝以法師學業該贍,儀韻淹深,每思逼勸歸俗,致之左右,共謀朝政。
3,玄奘堅毅而睿智玄奘曾一人過八百里沙漠,翻越喀喇崑崙山大雪山,這都是需要堅強的毅力。
玄奘精通梵文,能夠在人才輩出的印度那爛陀寺脫穎而出,贏得無遮大會,需要極大的智慧。
玄奘記憶力驚人,把遊歷過的地方記得一清二楚,憑記憶力寫出了《大唐西域記》。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然是印度考古的必備參考書。
玄奘共翻譯了1335卷佛教經論,數量比漢地四大譯師其他三大高僧的總和還多,前無古人,基本上也是後無來者了。
-
3 # 鈍刀直入
看到優秀的人才,就想把他變成種子,這是最樸素的優生優育學。鳩摩羅什不是也有幾次過俗人生活的經歷,並且也是幾個國王賜予的。大概只有好此,方顯治國者的聰明睿智!
回覆列表
你以為歷史上的唐僧是個善茬兒嗎?
這玄奘老和尚可不是一般戰士,有毅力、有氣魄,而且心思縝密,果決,甚至手段狠辣,他這一套本事,完全可以應用於政治上。
歷史上的玄奘的確是一位高僧,但卻不像很多人心目中那樣文質彬彬,而是一位充滿豪氣的猛男。若非這樣,他也熬不住西行之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極大理想的君主,他希望的是,藉助玄奘西行的經驗,起碼說讓玄奘當個嚮導,以其熟知地理很人文風情為利,可以使大唐驅策軍馬,開疆拓土。
為什麼皇帝覺得玄奘有這種能力呢?這也跟玄奘的經歷有關。
玄奘在佛教裡屬於“法相宗”,他是創始人,而之前他屬於“淨土宗”。當時佛教有很多宗派,玄奘是淨土宗、法相宗對抗其他宗派的領袖。他確實也很有兩把刷子,把其他宗派壓得難以抬頭。
他的對頭是誰呢?就是“禪宗”的高僧,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順便,直到今天,淨土宗和禪宗還是互相看不順眼。
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佛教就是以“禪宗”為正宗。
而當時,玄奘是極力打壓禪宗的,把他們鉗制於南方,所以,禪宗又有“南宗”之稱。
這種打壓,不是有些人想象中隨隨便便搞個辯理論道就罷休的,而是真正的剿滅異教徒式的打壓。這種宗教傾軋,其本質與普通人在沙場上刀兵相見並無區別,只是規模小點罷了。
另外,現在我們看《西遊記》,總是記得唐僧經常在衣服外面穿一件紅色的百衲衣,但這是錯誤的。紅色的百衲衣其實是禪宗的形象,而唐僧,也就是玄奘,在未開創法相宗之前是屬於淨土宗的,那個時代,淨土宗僧人穿的應該是黃的、藍的雜七雜八的顏色,以黃色居多,所以,也把那個時代的淨土宗稱為“顯宗黃教”,而禪宗則是我們熟悉的“顯宗紅教”,他們才穿紅的百衲衣。
中國的禪學,自達摩以來,以《楞伽經》心法為宗,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這一點要說明,真實的歷史又跟《西遊記》故事大不相同,其實玄奘西行之前,中土佛教就已經有了所謂的“大乘佛法”,當然了,那時玄奘的淨土宗還是“小乘”。
別看玄奘在天竺寫《破惡見論》,搞得印度和尚詞窮,但是在中土高僧眼裡,即便是取經回來的玄奘,他的理論仍舊屬於小兒科。
五祖弘忍反手就著了一部《修心要論》,懟得玄奘雞飛狗跳。六祖惠能又宣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玄奘差點精神分裂。
玄奘要是有軍隊,他都能揮軍南下。
但即使在這樣的局面下,玄奘還是能穩定北宗佛教,一方面宣揚法相教義,一方面抑制禪宗理論的傳播,順帶殘害一下禪宗弟子,這種掌控局勢的能力,還真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
唐太宗正是看中了玄奘這樣的能力——這完全是搞鬥爭的天才呀,於是詔令其“棄緇還俗”,讓他“共師東行、省方觀俗,指麾之外、別更談敘。”
說的是挺好聽的,實際就是讓玄奘把他的才能發揮到為國建功取地的方面來。
玄奘不愧是一代高僧,斷然拒絕了李世民的要求。玄奘搞起宗教傾軋來雖然不留情,但對眾生那是相當慈悲為懷,絕不願看到血流成河、屍積成山、赤地千里,他以弘法譯經為理由,堅決不肯受命。
反正不管怎麼說,利誘、威逼,對玄奘高僧那都是不靈的。在這一點上,玄奘大師一心向善,潛心佛學,弘揚佛法,直至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