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味趣談anan
-
2 # 瓜Sir看電影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所謂外行人看花哨,內行人看門道。
換句話說,不識其中愁滋味的人是幸運的,他們也許只會看到電影的瑕疵;
而已經被生活刺痛過的人,看到的會是人生的遺憾。
《致青春》講述的是一群人的青春,而從他們身上,我們都能看到那個時期似曾相識的自己。
林靜和鄭微是青梅竹馬,鄭微帶著沉著行李來到他所在的城市,林靜卻去了美國。
當林靜看到自己爸爸和鄭微媽媽的姦情,註定了林靜和鄭微是不可能的。
可是,他心底裡還是愛這個青梅竹馬的女孩的,所以他悄悄回來。
他被樓上的玻璃弄傷右手,隨即一個女生(佟麗婭)跑下來道歉,卻暈血而倒地了!
於是他們在一起了。
而鄭微也轉而愛上了陳孝正。
而陳孝正在追求自己認為值得的東西,最終卻發現失去了更為重要的東西,也就是鄭微。他選擇出國卻沒告訴鄭微,讓鄭微很失望。
多年後,鄭微已蛻變為職場上的白領麗人,但閨蜜阮莞突然死後,大受刺激的鄭微哭著去找林靜,要求嫁給他,陳孝正也同時回到她的生活裡。
她又得做出選擇。
面對愛情,因為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才造就了那麼多的故事。
有一種追求叫鄭薇,
有一種暗戀叫張開,
有一種後悔叫陳孝正,
有一種錯過叫林靜,
有一種隱忍叫阮莞,
有一種無奈叫許開陽,
有一種現實叫黎維娟,
有一種尊嚴叫朱小北。
青春是一段感傷的回憶。
這部電影講的是: 18歲的鄭微(楊子姍 飾)終於如願考上青梅竹馬鄰家大哥哥林靜(韓庚 飾)所在學校的鄰校,等她滿懷期冀地步入大學校園,卻遭遇打擊――林靜出國留學,杳無音信。鄭微倍感失落,患難時刻與室友阮莞(江疏影 飾)、朱小北(劉雅瑟 飾)、黎維娟(張瑤 飾)及師哥老張-張開(包貝爾 飾)結 下深厚友誼,同時富家公子許開陽(鄭愷 飾)對鄭微展開了瘋狂的追求,而備受男生歡迎的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護著對於心愛人趙世永(黃明 飾)的忠貞。一次偶然的誤會使鄭微與老張室友陳孝正(趙又廷 飾)結為死敵,在一次次地反擊中,鄭微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表面冷酷、內心善良的高材生,於是瘋狂地反擊演變為死纏爛打地追求,而陳孝正也終於在強攻之下繳械投降,歡喜冤家終成甜蜜戀人。大四畢業之際鄭微的生活再次經受考驗:陳孝正得到曾毓(王嘉佳 飾)的出國留學名額,卻遲遲不敢告訴鄭微,感覺再次被欺騙的鄭微痛苦地離開陳孝正…… 多年後,鄭微已蛻變為職場上的白領麗人,竟再次品嚐命運的無常:帶著悔意和愛意的林靜和陳孝正同時回到她的生活裡!鄭微,這個昔日的玉面小飛龍,將怎樣面對生活和青春賜予她的迷霧和抉擇…… 給你摘一段影評,加深理解: 趙薇的《致青春》打的無非就是“全民回憶”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這種故意為之的緬懷,幾乎已經成為時下青春片的陳詞濫調。這類作品,幾乎都離不開宿舍、教室、舞臺晚會,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從入學日到畢業典禮,以淺顯的事件羅列、拼湊起來而已。我們的大學時光見證過無數校園DV的誕生,那種型別,常常是我們那時候最不齒的,而《致青春》不過是將其放大化、精緻化了,骨子裡的東西還是一脈相承。 就像大學時代的DV作者容易“自我陶醉”,這部作品被當做嚴格意義的工業產品來對待的時候,它仍然沉浸在“自娛以娛人”的幻想。這種題材幾乎已經被固有思維綁架了,作為編劇的李檣很努力地想要突破固有的路線,把結尾引向幻滅的情結(大部分這類題材還是趨向於Sunny),但他仍然有人物出色而結構相對較差的明顯缺點,《致青春》的毛病,仍然是出在劇本上,四個女生雖然在很短時間內被賦予各自明顯的性格,但仍然是缺乏深度的描寫,以至於她們的每場戲都拍得淺顯而粗重。 按羅伯特•麥基的說法,她們都缺少“人物弧光”,參考人物的前後境況,黎維娟的愛慕虛榮,鄭微的無理取鬧,以及阮莞女神外表下嚴重缺乏的自我意識,幾乎都一成不變。故事的悲觀傾向,讓她們每個人都做了自己,卻也是做了讓她們所鄙視的自己,倘若電影的批判效能直指社會域的背景,找尋到這種幻滅的根源的話,那麼《致青春》也許會拍成一部有敘事分量的電影,但編導的眼界,仍然停留在少女心事的層次,淪落到最無力的自我拆解,歸於自私自利的勉強結論。 所以我們最該問的是,這部電影為什麼要被拍出來,它的意義又是什麼?是青春成長的朦朧困惑,還是以日後的幻滅的心態懷緬當年的美好?固然我們當年都有些二逼精神,那些看起來很傻的舉動,恰恰是我們當年經歷過的的現實,但是僅僅把這些簡單的羅列出來,非但無法感同身受,更淪為蹩腳的笑料――電影的前一個半小時,其實是這種種俗套的綜合體,上課遲到裝肚子痛,食堂打飯的衝突,樓下的痴等,開學泡學妹的規則……它秉承過往的套路,向其中植入粗淺的笑料,胖子的失身,摸胸論大小等等,幾乎摧毀了電影本身的格調,既不直接,又不含蓄,便越發傾向於內地特色的粗俗猥褻。 既然辛夷塢的小說質量停留在三流的網路文學,那麼我們很難奢望這部電影達到厚重,就編導而言,他們很難稱得上自己喜歡這個題材,在這種趣味之上,號稱內地第一編劇的李檣也無力迴天。關錦鵬嚴格意義上說也不是一個好的監製,《致青春》和他之前監製的《渺渺》一樣,最致命的就是不連貫的紊亂敘事,電影的視線不斷在幾個主人公身上游移,最後又勉強地回到鄭微的身上,連帶出現的夢幻般超現實場景,暴露了趙薇作為一個導演的不自信,在寫實和浪漫之間達不到自我平衡,或多或少是因為她對這段經歷的不瞭解,過早成為明星,長期脫離校園,所謂的情結,於她來說,更像是一場幻想。 正如電影把文藝青年的生活套在一群“土木工程”專業的人身上,他們說著詩情畫意的句子,其實和他們本身太過脫節。而電影的推動力,並不是依靠各種心理作用的昇華,而是依賴各種省力的巧合――擦槍走火的懷孕、出國留學的名額、突如其來的車禍,都讓本來就極度蒼白的故事更加脆弱。與之相應成趣的是電影裡廉價的價值觀,每一個人都無法讓人喜歡,每個人的選擇都無法讓人認同,除了那段胡攪蠻纏的愛情,他們沒有任何主動性,就和電影最後那條滔滔江河一樣,無論誰都是隨波逐流的一份子。 趙薇不可避免是把一切輕薄化的推手,她和所有拍過校園DV的人一樣,自己沉浸在自己營造出的虛渺的浪漫城堡裡,任憑旁人一臉黑線。而說到底,校園青春片確實已經是最難拍出新意的型別了,它拍不好的原因大致是兩種,一種是自溺,一種是媚俗,《致青春》兩頭全佔,自然淪為俗不可耐的遊戲。事實上,除了電影稍稍可讚的美術,以及主題曲之外,這部電影的成色,也僅僅就是一個擁有大投資的學生作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