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玉緣人
-
2 # 歲月如梭水如歌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多行善事,遵紀守法,孝敬父母,敦親睦鄰,友愛他人。心中不存惡念,常與人為善,時時處處換位思考人生的命題,領悟人生真諦,意即覺悟人生,此乃與佛繫結緣,因此而覺悟,此乃佛系人生之首要。佛即大徹大悟,有覺性之人,因與佛有緣,因而覺悟。
與佛有緣,此乃佛系人生。一切與生而來,生而知覺,知性,開達,覺性人生。生命苦樂年華,如鳳凰之涅槃,然吉人自有天相,時帶貴人之助,有時冥冥之中若有神智,一通則百達,觸類旁通,通號萬竅,緒觸萬紛。菩提之本。菩提本無樹,心若明鏡臺。心中有世界,宇宙化虹在。
-
3 # 愛讓世界充滿美好
怎麼才可以做到佛系人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嚮往,追求幸福美好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但是結果並不是每個人都滿意滿足。
竟爭激烈的時代,使我們許多人對金錢物質慾望的追求越來越多,讓許多不堪重負的年輕人選擇了佛系。
佛系是網路詞語,它是一種有目的的放下生活態度。佛系做為一種文化現象。
人生之路,沒有誰的路一馬平川,都要經過努力拼博爭取,不要遇到困難挫折就要低頭,選擇放棄,如果那樣,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生的意義又價在?
佛系人生,放的下,看的開,隨波逐流,順境淡然,逆境泰然,風輕雲淡。
只要對人生失去信念,對自已失去信心,對生活沒有了嚮往,佛系人生的條件已完全俱備。
-
4 # 雲水無雙
佛系,就是看透看開,達到一種超然物我的境界,也許,這幾個禪宗公案故事,可以令你參透生死緣份,世間永珍,歸於心中那個“定”、和“透”字。
最近讀到幾則禪宗公案,頗有感悟,如果我們帶著一棵禪心去生活,生命必然多一份通透和自在。
故事一:保福禪師將要離世,弟子紛紛表示挽惜之意,其中有一位弟子問:“師傅是去好?還是留好?”
禪師反問:“你覺得如何是好呢?”弟子答:“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隨緣就好。”禪師哈哈大笑,說:“只有你最知真意。”說話就西去了。
生死隨緣,這是直面生死、超越生死的大智慧。我們來時,無法選擇,讓帶著一棵平常心離開這個世界吧,一切隨緣,了無牽掛,走時必然安祥自在。
故事二:法眼大師曾經因為學禪始終末曾開悟,就開始雲遊四方,一次遇一僧人問其何去何從,法眼答:“雲遊山水而已。”
僧人道:“雲遊山水,好個逍遙自在。”法眼一驚,頓時開悟。
我們能不能悟到生命的真諦,並不在於我們在什麼地方,跟誰在一起,或者遇到什麼事,而是有沒有一棵隨時隨地都逍遙自在的心。
故事三:金代禪師在寺院周圍遍種蘭花,精心養護。某日,一個小和尚在給蘭花澆水的時候不慎將一座蘭花架碰掉,有數盆蘭花被毀壞,小和尚想禪師平日裡對蘭花如此用心,必然會怒,於是待禪師回來後主動請求責罰。
禪師並末表示出不悅的態度,他說:“我養蘭花是為了高興,並不是為了生氣的。沒有關係,你不必放在心上。”
所謂嗔念,就是動不動就生氣發怒,是修身養性的大忌之一。所謂事事無常、處處難料,如果執著於外界變化而動不動就生氣發怒,就等於被外物控制自我,而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萬事自有天理,平安只在心中”,是我們活著應該秉持的信念。
故事四:日本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親鸞上人,9歲時到當時頗有道行的慈鎮禪師處要求剃度出家,慈鎮禪師問其出家的原因,親鸞說:“我雖年僅9歲,卻已父母雙亡,我不明白人為什麼一定會死,我為什麼一定要與父母骨肉分離,所以我一定要出家以便能夠探尋其中的道理。”
慈鎮說:“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但是今天天色已晚,你明天一早來我為你剃度吧。”
親鸞說:“大師,我年紀尚幼,我不能保證明天早晨還想出家;而您歲數已大,也不能保證明天早晨還能夠起床,所以,請您今天就為我剃度吧。”
慈鎮禪師為其慧根所感,欣然為其剃度。
所謂人生無常、生死無常,曾經相愛的人,不久相恨於江湖;昨天意氣風發,今天飛來橫禍;高堂滿座之後,又是門可羅雀。
或者貧困寥倒,忽然大發橫財;半生被人拋棄,又遇知心愛人。
人生就如轉輪,總是在生與死、愛與恨、高峰與低谷中迴圈往復,所以,不要糾纏昨天,不要痴望明天,把握今天吧,你的生命,就在此時、此地。
故事五:奕尚禪師有一天聽到清晨寺院的鐘聲與平日不同,就問今日打鐘者為何人,別人告訴他是一位新來的和尚。
禪師找到這位和尚,問:“請問你今天以什麼樣的心情在打鐘呢?”和尚不明就裡,說:“沒什麼特別的心情呀,就是認真地打鐘而已。”
禪師說:“今日的鐘聲高貴響亮,你必然是想著什麼才會敲出如此與眾不同的鐘聲。”
和尚想了想說:“我出家修行之前,家父就時常告訴我,敲鐘的時候要想到鍾即是佛,要以一棵虔誠的禪心來敬鍾,因為敬鍾就是敬佛。”
奕尚禪師非常滿意,說:“以後做任何事情,不要忘了今日打鐘的禪心。”後來這位打鐘的和尚成為著名的悟由禪師。
在所有的禮儀課程裡,都會提到接電話的態度,就是一定要面帶微笑,雖然接電話的人看不到你臉上的笑容,但是他一定可以感覺得到這一份禮貌和尊重。
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即使結果一致,別人也可以感受到你做事時的心情和態度,而對你產生不同的看法。
帶著怨氣所做的事和帶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所做的事,必然是有著相當大的差別,別人對你的信任度由此而定,你的人生際遇也必然由此而不同。
-
5 # 李沛霖
佛系在你心裡是怎樣的呢?我不確定能否可以和你想的一樣!
佛系遇事坦然,什麼結果都可以調整自己接受。並且因為沒有對結果的期望,也不會在表面和行動上有刻意努力的。
親愛的,很簡單,你不去有期望就可以做到佛系,至於怎麼樣沒有期望,第一做強大的自己,有時候結果在你這裡就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還有就是真的修行一下,做個無慾無求的善男信女,無慾無求自然不會有什麼期望,所以佛系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你為什麼想要讓自己佛系呢?最後祝好!
-
6 # 日月當空lmy
佛系,不是與世無爭,而是自己足夠強大到無人與自己匹敵。
為了讓自己更佛系,就更需要讓自己更努力,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在此過程中身心得到修煉,便能達到佛系。
-
7 # torrent8899
放下執念就可以。
瞭解自身世間行走實際意義也可以。
佛系也是一種愛的表達,就看你怎麼理解。
回覆列表
佛糸人生與佛教僧侶是有區別的,佛學智慧為兩者共同信仰的智慧,佛學智慧的昇華與開拓思維普及蒼生萬物:自然界之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哲理學問歸宗為佛學智慧,此智慧的修養.修行在個人所盡心盡力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