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辣說

    很多人都知道蘋果手機的生產全部是由別的廠家代工生產的。其中主要有下列工廠:1、國內主要有富士康(6個工廠)、和碩科技(2個工廠)、廣達電腦(3個工廠)、緯創集團(1個工廠)、英華達(1個工廠)、仁寶電腦(1個工廠)、比亞迪(1個工廠)

    2、國外主要有蘋果愛爾蘭分部(1個工廠)、富士康(1個工廠)、偉創力(1個工廠)

    所以造成大家認為蘋果手機組建蘋果沒有生產,但是根據顯示蘋果還是有一家自己的工廠的,但是因為龐大的工作量所以只好採用代工的方式生產,由蘋果出設計,代工廠生產的模式。所以導致蘋果手機價格稍貴。當然海關稅也是其中一項,比如中國的海關稅是目前世界第一的。

  • 2 # 陳晨科技

    蘋果自己並不生產元件,大部分都是上游供應鏈提供的。包括蘋果的A11處理器,蘋果公司也只是負責設計,生產交由臺積電來做。不光是蘋果,包括國內的OV華米,以及大部分的手機廠家,都是負責設計,元件和生產部分交由供應鏈來做。比如現在國內特別火的華為,網上很多人都說華為手機上國內唯一一家全部國慶的手機,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華為公司也只是負責手機的設計,相機調校,系統等等這些,離開了全球供應鏈,華為也不可能生產出手機。但有一個廠家除外,那就是三星,三星公司不管從處理器設計及生產,還是螢幕,快閃記憶體,運存,電池,攝像頭等重要部件都是自己生產。可能說到這裡有很多人說不愛國,捧高三星之內的話,都是事實就是這樣,中國產手機這幾年確實不錯,都是我們也要看到和一線品牌蘋果和三星的差距,而不是無腦的在網上敲鍵盤。

  • 3 # 給我當頭一棒

    蘋果不生產手機,它只是個搬運工。

    它先設計出一部手機,然後按照設計圖把所有用到的電子元件列出來,手機上最重要的中央處理單元和手機作業系統也是它自己設計的。

    中央處理單元交給代工廠生產,手機用到的其它電子元件就全球採購,每個元件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廠家能夠供貨。

    買齊了電子元件,組裝起來,刷入作業系統,測試,正常之後就可以開賣了。

    這其中要說有什麼是它自己生產的,實體元件是沒有的,虛擬的元件就是作業系統了,它就是憑藉這個專用的作業系統,打造了一個封閉的王國,賺取超額的利潤。

    所以,只有站在產業鏈的最高階,才能獲得最重要的地位和最多的利潤,否則就是費盡千辛萬苦也只能得到一點點利潤。

  • 4 # PM宋先生

    一顆螺絲釘難倒蘋果

    蘋果曾經在2013年釋出新款Mac Pro電腦的時候(垃圾桶),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要重振美國的製造業,於是將這款工作站產品的生產線牽到了美國本土,開始建工廠,找原材料供應商,培訓工人。等到一切萬事大吉,釋出會也開了,使用者定金也付款了,準備拿到手說真香的時候,蘋果這邊的生產卻出現了問題。

    問題不是員工,不是生產線,而是幾種小小的螺絲釘。2013款Mac Pro電腦,整個機器需要三十幾顆螺絲釘,其中有幾種是頁數螺絲釘。蘋果在臨近生產的時候才發現......居然在美國本土找不到合適的螺絲釘供應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中國,蘋果一個電話打給供應商,一個小時裡面就可以拿到,但是現在,沒有合適的工廠可以生產這種標準的螺絲釘,因為螺絲釘產線被視為“低端產業”在美國本土被全面淘汰掉了......

    最終蘋果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工廠生產出了標準的螺絲,工廠的老闆還分十多次親自開車送到蘋果的工廠,這件事情導致Mac Pro的交付時間整整晚了4個月,之後蘋果就把產線移到了歐洲去,也是蘋果唯一一個自己運營的工廠生產線。當然,現在隨著2019款的Mac Pro發售(拉絲器),蘋果的工廠何去何從,暫且不知。

    專利設計與定價權

    蘋果,即便大多數產線都安排在第三方外包來完成,但還是賺走了整個手機市場純利潤的70%。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蘋果手中掌控著行業的頂層設計和底層市場兩個最關鍵的環節,也就間接掌握了市場的定價權。

    蘋果雖然自己不生產硬體產品,但是硬體的設計,是自己完成的。處理器,有A系列晶片,有T系列安全晶片,有W系列耳機晶片,有S系列手錶系列,全是由蘋果自己設計完成,只是交由代工廠生產而已;螢幕方面,蘋果也是自己設計,尤其是色彩的軟體管理方面,是行業最頂級,即便同樣使用三星的頂級螢幕,iPhone的色彩效果也會遠優於其它手機;鏡頭相機方面,蘋果也有一個4000人的影像團隊來負責全部的工作。除此之外還有工業設計、電池、感測器、材料,包括環保能源和回收方面。

    市場方面,蘋果牢牢把控著線上和線下渠道,目前官方合作售賣蘋果手機的電商,中國只有天貓一家,京東、淘寶、蘇寧這些平臺的機器,全部都是由蘋果的授權經銷商負責售賣的。線下渠道就更加嚴格了,比如說中國市場,蘋果會劃分幾個大區,每個區只找兩三家線下渠道商負責出貨,這些渠道商再把機器往更小的渠道商手中出。當然了,蘋果對於市場的把控,核心是在廣告和宣傳上面,全球幾千家官方直營店,各種高大上的廣告,把帶有蘋果logo的產品包裝成了最具人文和科技美感的事物。

    這樣一來,作為中間環節的代工廠,既拿不到蘋果的核心專利,也沒辦法造出跟iPhone一模一樣的手機單獨售賣,只能依靠組裝一部手機賺一部加工費的形式來獲利,最後賣多少錢,只有蘋果有資格來決定。你會發現,同樣衝進了4000+市場的華為和三星,也是一樣的操作方式。

    閉環的生態系統帶來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說使用者體驗良好或許有失偏頗,如果你是安卓使用者,Windows使用者的話,應該也不會認為蘋果的產品會好用到哪個地方去,畢竟活了二三十年都這麼過來了,什麼蘋果不蘋果的......

    但我們必須要說,蘋果的核心資產,就是多平臺的作業系統和帶來的閉環生態,導致蘋果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可以迫使開發者做出更加優秀的軟體。蘋果在過去主打的作業系統一個是桌面端的OS X,另一個是移動端的IOS。從2010年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拆分成了Mac OS、iPad OS、IOS、Watch OS、TV OS五個操作平臺,覆蓋了從桌面電腦到智慧手錶整個產線。每個平臺拆分出來過後,蘋果也就可以更加細分去打造每個平臺的軟體生態。

    同時支撐四個系統的,也是喬布斯時代釋出的iCloud雲賬戶,如果你有蘋果的多臺裝置,就可以理解iCloud的方便之處,所有裝置之間資訊和推送都可以同步進行,這是用安卓+Windows,目前還無法提供的良好體驗。因此,不用蘋果的使用者可能不會用蘋果,但是一旦用了蘋果,很可能就沒辦法再回到其它系統當中去。

    因此,我們就應該能夠知道,蘋果掌握了頂層的產品設計,掌握了下游的使用者和市場,透過閉環生態打造優質的服務來拴住使用者,也就自然可以將價格提到一個比較高的區間。最終目的,還不就是為了多賺錢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景轎車自駕出去玩,有什麼必備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