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哎呀啊啊啊1
-
2 # 科學與藝術
不動明王王陽明,他的厲害之處就像是現在的精神分裂的說法,不過他的是可控的精神分裂,他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人,一個是監視者,一個是世間的修行者。每當修行者出現強烈的感情波動,監視者就會出來阻止他,而修行者就會做出改變,王陽明管這種心法叫知行合一。
-
3 # 龍戰於野888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許多時候,外在的客觀的一些東西很難發生改變,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可能就是我們的心,心改變了,世界也就改變了,正所謂境由心生。
一、陽明心學的內容
陽明心學雖然是陽明先生自己獨特體驗的內心總結,但他的這種體驗適用於生活當中的所有人。他那一生當中坎坷的命運,在當時荒涼的貴州龍場,他彷彿看透了一切,他頓悟了,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在苦難面前變得從容。
陽明先生認為,天理存在於人的內心當中,一個人只需要透過探求自己的內心,就能夠發現萬物的真理。他的致良知更是強調,人可以不受外在的束縛,只需要透過對內心的一定程度的探求,就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良知,從而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
二、陽明心學的積極意義
陽明先生的心學,有助於激發人身上的主觀能動性。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內心當中就會釋然,進而獲得勇氣和力量;當我們落魄的時候,可以安慰自己,這世界上偉大的成功的人物,哪一個沒有經歷過如此的窘境?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性別,我們也無法改變自己周圍的很多人和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我們可以讓消沉的自己變得更加的奮發有為,我們可以讓自己焦躁的心變得寧靜,我們可以棄惡揚善,我們可以明辨是非。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只要我們堅信風雨之後就是彩虹,我們終將看到明媚的Sunny。哪怕身處黑暗,內心也要有一顆向陽的心。
所以,陽明先生的心學,有助於開發我們那荒蕪的心。心學給我們雨露和Sunny,讓我們的內心不再枯萎,讓我們的內心充滿著豐盈。
感悟陽明先生的心學,啟用內心的能量,成就美好的明天。
-
4 # 古城老何
王陽明的心學,很好很強大 一、心外無物。
1、其實,王陽明的哲學主體是“心本體論”,也就是說,你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你腦子裡的全部,就構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對你來說,不存在另外一個什麼世界。或者是說,另外一個所謂的客觀世界對你來說不存在任何意義。
王陽明有一個著名的關於花的段子。有一次,王守仁和友人一起遊南鎮。此時正是百花盛開的春天,一路上,只見一叢叢豔麗的花樹在山間時隱時現,飄來陣陣的芳香。朋友不禁指著巖中花樹問:“你說天下沒有心外之物,可是這些花樹在深山中總是自開自落,和我的心又有什麼關係呢?”王守仁回答:“當你沒有著到此般花樹時,花樹與你的心一樣處於沉寂之中,無所謂花,也無所謂心;現在你來看此花,此花的顏色才在你心中一時明白起來,可見,這花並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意思是,你沒看見花之前,花的存在與否,你既不能肯定,對你來說也不存在任何意義。你現在看到花了,花在鮮豔在你心中留下了印象,讓你感到很開心,這時花對你來說,才是存在的,才是有意義的。
2、如此說來,你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構成了你世界的全部,那麼,是不是你見到的越多,你的世界就越大?也未必如此。
美國有個演員叫尼古拉斯的,他要環球演出,叫股票經紀人每天發一封電報給你,把他所關注的幾個股票的“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都發給他,然後他根據這些資訊,在頭腦中構想出這些股票的波動情況,大意是,股價突破波動的“箱頂”,證明股價有向上的動量,買進;股價向下跌穿“箱底”,證明股價沒有承託的力量,要平倉。他把這種理論叫“箱體理論”。他用這種辦法,把幾萬元錢炒到一百多萬元。
後來,他回到了紐約,在接近交易所的地方專門租了個辦公室,請了好幾位經紀人,辦公室有三部專用電腦,直接交易所的即時行情。按理,行情細分到分鐘圖,甚至秒點,他應該操作得更好才對。事實上,潮水般的行情資訊搞得他頭昏腦漲,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很快,一百多萬元又虧剩幾十萬了。
他反省自己,恢復過去的做法,重新參加演出,遠離市場,叫經紀人每天按過去的方法給他發電報。他的頭腦又變得清晰了,感覺得到了股市的脈動和節奏,看清了股價的走向。很快,他的賬戶又恢復到以前的一百萬以上了,而且在股市大跌之前就全部清倉了,躲過了慘痛的崩盤。
對尼克拉斯來說,那幾個“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就是股市了,那潮水般的時分圖,就是“日內噪音”了。但西蒙斯肯定不同意這種看法。他的團隊裡有世界上運轉最高速的電腦和伺服器;他把辦公大樓搬到交易所的旁邊,就是為了快千分之幾秒的優勢;他所有的模式都是極短時間的日內操作,一般而言不會超過30分鐘,就是為了捕捉那種不正常的日內波動。對他來說,他的世界就是日內各種不同形式的波動,“目無全牛”,日內波動以外的東西,他根本就不關心。
所以,什麼是你真實的世界?你能夠把握的世界,才是你真實的世界。必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你把握的確定性越高越好,越高越真實。
對盲人來說,他的真實世界,肯定跟明眼人不一樣。
二、良知。
如果用我們平常定義各種概念的方法來定義“良知”,還真難說得清楚。王陽明的方法是,隨時隨地撿現在的例子給弟子們講解,讓他們從例子中去了解什麼是“良知”。這也就是為什麼二年前我讀一些學究們的書讀不進去的原因,他們都從抽象的概念上說,例子不多,以已的昏昏,何以使人之昭昭?
我自己的理解是,王陽明的“良知”類似孟子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或“隱惻之心”。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良知,都能做出自己的正確的判斷,所以,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尤其不要輕易迷信權威。任何時候,別人的話,尤其是權威的話,都要經過自己思考,要過自己“良知”這一關。
每人都有“良知”,但有些人受慾望、貪婪、虛榮心等的矇蔽,沒有發揮作用。
三、本然與明覺。
本然是人剛一出生的“良知”,“明覺”是經過不斷的“致良知”、“事上磨練”後達到的境界。
-
5 # 上善若水57699922
“立德、立功、立言”的代表人物,滿大街都是聖人,人人皆可成聖!想想這些震聾發聵的話你就知道王守仁多偉大了!!再就是看看明史,在那樣的條件下,能氣定神閒的平定寧王之亂!不愧為聖人!!
回覆列表
知行合一,看過很多教授學者的講解,解釋都不一樣,很多粗淺的初學者都認為是理論結合實踐,哪有那麼簡單。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到底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