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終任人評說
-
2 # 揚楊劉
公元前335年秋,亞歷山大以馬其頓軍為主,和各城邦盟軍為輔,組成一支馬其頓遠征軍團,軍團約三萬~四萬名步兵、五千騎兵、一百六十艘艦船。前334年初春,亞歷山大授權安提帕特將軍攝政,安排一萬兩千名步兵和一千五百騎兵留守馬其頓,自己則親率遠征軍團,開始東征。
東征作戰所建立起的亞歷山大帝國,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幷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突然生病死亡,時年33歲。由於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在鬥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黨殺死。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四個國家:馬其頓、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埃及與敘利亞。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亞歷山大東征是一場掠奪性戰爭。連續作戰10年,行程萬餘里,進行上百次強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戰,建立了西起、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作戰中,亞歷山大正確選擇戰略方向,合理運用戰術,善於組織步兵與騎兵、陸軍與海軍協同作戰,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等,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亞歷山大東征給當地人民造成深重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在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1、亞歷山大生平簡介。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前356年-前323年),世稱亞歷山大大帝,古希臘馬其頓王國國王,是古希臘著名王室阿吉德王朝成員。
亞歷山大出生於前356年的佩拉,在二十歲時從他的父王腓力二世手上繼承馬其頓王位,幾乎他的統治期間都在進行前無古人的大型軍事征服活動。
直到他三十歲時他已經建立當時疆域最大的帝國,範圍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他在戰場上從未被擊敗,且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將軍之一。
在13歲時,他的父親為他找來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任其導師,在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殺之後,亞歷山大繼承父親的王位以及一個強大的王國與經驗老道的軍隊。
他被科林斯同盟任命為希臘遠征軍司令,並利用此職位進行腓力二世籌備的泛希臘聯軍對波斯征服計劃。前334年,他向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亞歷山大東征。
亞歷山大在一連串的決定性戰役擊敗波斯,其中著名的戰役有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並推翻其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使得他帝國疆土從亞得里亞海直至印度邊界。
為了尋找並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
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在他預計的帝國首都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合適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且開始爭奪他遺留下的帝國,最終引發繼業者戰爭,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
2、布西發拉斯
布西發拉斯(古希臘語:Βουκέφαλος,約前355年—前326年),它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愛馬,名字βούς 即“公牛”的意思,κεφαλή 即“頭”,合起來就是“牛頭”。
作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座騎,布西發拉斯和它的主人經歷大大小小的戰爭,它的傳說讓古代直至今日的藝術家開啟許多想像空間,許多描繪亞歷山大的英勇場景同時,布西發拉斯同樣被一起繪出。
亞歷山大相當喜愛他的這匹戰馬,在某次東征的路上,亞歷山大不小心把它給遺失了,煩憂的亞歷山大就在當地發出公告,若當地人不幫他把布西發拉斯找出來,他就要把全區域的人都殺光。公告發出不久,立刻有人把布西發拉斯給帶回來。
布西發拉斯除了曾被亞歷山大騎過外,就沒有給其他人騎過了,因為它也不讓其他人騎。儘管布西發拉斯陪著亞歷山大出生入死好幾次,但似乎亞歷山大並不是只有這匹戰馬,據普魯塔克記載,亞歷山大大帝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中戰馬被敵人殺死,但這匹並不是布西發拉斯。
亞歷山大在布西發拉斯死去的地方建造一座以它名字命名的城市布西發拉(Bucephala),來紀念他的愛馬。布西發拉坐落於希達斯皮斯河岸(今傑赫勒姆河)的傑赫勒姆附近。
擴充套件資料:
前323年6月10或11日,亞歷山大逝世於巴比倫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宮之內,年僅32歲。關於他死前前幾日的活動,史書上有些些許不同。
普魯塔克記載約在去世14天前他與艦隊司令尼阿卡斯和一同飲酒狂歡,接者整個晚上至第二天整天又與邁迪亞斯喝個痛快,接著亞歷山大發了熱病,病情最後相當惡化,在這段期間內馬其頓士兵們很擔心且焦慮他的健康狀況,還傳出亞歷山大已死的謠言。
阿里安記載的類同普魯塔克,他們都引用《王宮日誌》的記載。另外,狄奧多羅斯則是記載另一種不同版本。
說亞歷山大在紀念海克力斯的祭典中用大杯子喝了太多未稀釋的酒,突然產生劇痛而發出慘叫,在11日承受痛苦而漸漸衰弱,他並沒有發展成熱病,最後因痛楚過世。然而,普魯塔克特別否認這個的情節是杜撰,非真實。
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體安放於黃金人形石棺內,填滿著香料和一些反腐藥品,石棺再置入一金棺材中,上面用代表皇家的紫袍包覆著。
根據埃里亞努斯記載,當時亞歷山大的預言家亞里斯坦德(Aristander)預言亞歷山大安葬之地將會“人民愉快且永不被征服”,使得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對於安葬之處更加吵得不可開交,更有可能繼業者們爭奪遺體是為了這是合法性的象徵,畢竟安葬前一任國王是一種皇家特權。
當亞歷山大的靈車車隊前往馬其頓的路上,埃及的托勒密設計騙取了靈車和遺體,並暫時改放於孟菲斯。
他的繼承人托勒密二世把亞歷山大的石棺運到亞歷山大,並安葬於這座以他命名的城市之中。在托勒密九世之時因為財政困難,把石棺改用玻璃材質,原來的黃金石棺被拿去發行錢幣去了。
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產包括他擴土導致的文化融合,如希臘式佛教。他建起至少二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在東方安置許多希臘殖民地,導致希臘文明一直向東傳播,形成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中葉的拜占庭帝國、以及1920年代的小亞細亞中部卡帕多細亞希臘人和東部的本都希臘人仍可以發現希臘化遺留痕跡。
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範本,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他也以融合希臘文化和非希臘文化而著名。
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使後世的軍事將領設法與他看齊,且全世界的軍校都曾教導他使用過的戰術。他經常被列入世界上至古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與他的導師亞里斯多德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