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瓜郎
-
2 # 新攝影課堂
一、設計費免費啊
這個不光是裝修行業,各行各業都這樣,有些設計師說我在做活動,不收你們業主的設計費,從而吸引業主。那麼建材商一般都會給設計師返點提成,設計師會故意在設計中指出哪些材料好,所以才使用這些建材商的材料。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最後建材商會把從業主身上賺到的錢給這些設計師返點提成。
二、不夠正規
我發現國內的裝修行業極其不正規,我在裝修房子之前就提前諮詢了很多同事朋友,也上網搜查了很多有用的資訊,但是還是避免不了被欺騙的事實,這樣對於我們這些小白而言就很煩惱,很多裝修公司利用各種圈套,讓我們掉進圈套裡面在慢慢加加錢,本來預算三十萬,最終花費將近五十萬才勉勉強強搞定。
三、想盡辦法多做預算
很多裝修公司會故意多做預算,把本來三十萬的專案做成五十萬。因為他們知道業主會討價還價,然後做個“順手人情”把報的錢減少下去。有些裝修公司把包主要材料的專案,常常會在測量材料時進行價格估算,讓業主們花費一些不需要的材料錢。
四、合同有圈套哦
業主在籤合同時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違約賠償的細則,很多合同約定所有損失賠償不會超過合同總金額的十分之一。裝修公司一般利潤都有20%,那麼就算以後裝修出了問題,裝修公司賠償金額也很少。
五、報價有貓膩
很多裝修公司的老套路了,把本來屬於一個報價的專案分為幾個單項來報價,如,將牆漆工程分成底漆、批燙、面漆等小項工程,這樣會讓你覺得每一小項的價格都不高嘛,感到裝修公司真是良心價格,讓我們業主得到了實惠。但是最後加起來一算,居然高出預算很多很多。還有些裝修公司在做預算中有意疏漏一些裝修必有的固定內容,在開工之後要求業主二次付款。還有一些把已經落後的工藝和水貨材料寫進預算中,當業主不同意,裝修公司就趁機要求加錢。
深度挖掘P2P平臺那些坑和陷阱
陷阱一:虛假的宣傳
1、藉助註冊資金撐場面
當前法律規定,P2P的註冊資金不得少於1000萬。其實,註冊人實繳資金是最容易識破的。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只要稍微懂點兒行規的人都知道,其中的操作空間有多大。
簡而言之,平臺實繳資金如果達到一個億,那你的一個億放在銀行吃定期的話,歷史預期年化收益才幾個點?
2、羊毛黨貢獻出來的註冊使用者量
看平臺註冊量的朋友心理就跟網購心理是一樣的:一定去買那個好評最多銷量最高的,就像吃飯一定去人滿為患的那家。
同樣的,投資也一定去平臺影響力、信譽度和活躍度最好的公司,那麼註冊使用者量就是最好的佐證。只是,羊毛黨的存在,讓這些數字的無窮上漲也不是不可能的。其實,效使用者和人均有效投資應該是更合理和準確的衡量指標。
3、ps出來的權威證明書
由於中國徵信還不夠完善,很多平臺為例籠絡投資人,告訴他們自己平臺的國家頒發的類似於“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無風險、專業、安全”的證書是具有法律效益的,然而,誰也沒想到,所謂的權威證書,居然是ps做出來的一張假圖。
4、過高的預期年化收益
高息是眾多平臺吸引投資的常用手段,只是,按照目前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高的離譜的預期年化收益也是不可取的。如今的p2p歷史年化率在10-15%之間,是趨於合理的。
但歷史年化三四十個點的這種顯然是個騙局,連國家都說高於24%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資金成本還是這麼高,那P2P的存在還有什麼價值?
陷阱二:浮誇的承諾
1、偽保證金
雖然說保證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益,然而,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清楚幾個問題:保證金到底有多少其實無從查證;即使數額是可查的,但如果平臺先拿這筆錢去存定期,再以此抵押貸一筆款,那保證金的作用就是然並卵了。
網貸平臺做金融行業的,沒人願意拿著那麼多保證金去吃銀行的定期利息,只要你意識到這一點,也就不是被平臺的虛假承諾所矇蔽。
2、偽保本
在如今的營銷伎倆中,可以誇大擔保平臺或者擔保公司保障範圍的情況時有發生。
事實往往可能是隻有某個專案有擔保,而並非整個平臺的專案都在承寶範圍內。 更有甚者,有的保險或擔保公司僅僅是保障賬戶資金的安全或者交易安全,而並非大家所理解的投資保本保息,卻被平臺宣稱是有保險的平臺,這樣極易誤導投資者。
3、偽擔保
由於中國徵信市場客觀性,導致很多平臺的分控主要是依靠與擔保公司或者小貸公司的合作。因此也有不少平臺將擔保公司推向前臺,告訴投資人這家擔保公司實力多麼雄厚、資質多麼高大上,但其中的貓膩不少。
只籤框架沒有實質擔保;關聯擔保。擔保公司和平臺是一家(股東或者法人是自己人)的,是絕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殼擔保。擔保公司本身就是個空殼兒,是不存在的一個公司,如何給你擔保。
4、偽資金託管
此前出臺的指導意見,P2P平臺必須在銀行進行第三方資金存管,但真相是什麼呢?真正做了資金託管的,資金操作全部由使用者透過第三方託管機構自主操作完成,實行了使用者賬戶資金和企業自有資金的分離,任何借貸交易的流動都不經過平臺,而在借款人和投資人的賬戶間直接流轉,平臺完全沒有辦法動用使用者的任何資金。
但存管就不一樣了,一方面,銀行或者第三方機構沒有義務對資金流向進行監督,平臺隨時可以操縱這些資金。所以切記混淆概念,最大的安全隱患或許就在這裡。
5、絕對能靈活變現
針對部分投資者擔心到期不能按時兌付的憂慮,近期又有不少不法分子打出“轉讓債權,靈活變現”的口號吸引投資者,聲稱在保本穩賺的前提下,可隨時轉讓債權,從而避免壞賬傳到自己手中。
在這場資金的接力賽中,只有尋找到下一棒接力的運動員才能夠將手中的棒傳遞下去,你的比賽才能夠結束,否則也就只能永遠“跑”下去,徒留“下一站天堂”的美好希冀。
陷阱三:高大上的包裝
1、團隊包裝華麗
P2P是屬於?絲理財方式,即使被詬病“?絲”氣息濃厚,有些平臺也不應該東施效顰將自己包裝成“高富帥”。
這樣展示自身實力的行為極有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據某問題平臺內部人員爆料,做這一行的,首先要把自己打扮得高階大氣。網站也要做得漂亮,什麼線上諮詢、公司新聞、員工風采、產品簡介都要顯得很專業,不能看起來就很山寨,有實力的還要花錢和媒體搞點活動,增加公信力。
註冊公司的經營範圍只是資訊諮詢,但是對外宣傳都是‘某某金融集團’、‘某某財富’等,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2、“乾爹”背景
背景強不強,已經成為投資人考察平臺的關鍵指標。
只要是跟銀行、上市公司、“國字頭”扯上點關係的“乾爹”平臺,都會成為企業吸引投資人的砝碼。但從現實來看,一方面外界對P2P的信譽度還存在懷疑,因此過分渲染自己與某上市公司或者“國”字頭開展合作的的平臺,投資人應該擦亮眼睛去識別其真實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說自己即將要上市的平臺,投資人基本可以無視它,從目前來看,無論從法律層面和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來講,P2P上市不是那麼容易的。
陷阱四:玩心計
1、打“心理戰”
據瞭解,所謂的“秒還標”是網站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並打款,網站在滿標後很快就運用自有資金連本帶息還款,時間短且效益高。 看似“白送利息”的方式能吸引一大批投資者,他們起初可能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之後極有可能加大投資的金額。
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投資極易滋生騙局,平臺很可能會吞掉鉅額投資。
2、打“感情”牌
很多P2P網貸公司現在將推廣的陣營移到了菜場門口、地鐵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以發傳單、擺攤的方式,看到老年人就會迎上去,將其拉攏到小桌子前進行推廣,或施以小恩小惠,比如送雨傘、餐巾紙等。
對於一些既有的客戶,公司也會透過發放福利的方式來博取客戶的好感。比如唐人貸一般到過節的時候都會發放一些小禮物,並且在客戶生日或逢年過節時噓寒問暖,這一招對於一些老年人尤其有效。
3、給理財人“洗腦”
“紅樓貸款”老闆失聯事件中,曾有一個老年投資者在聽了朋友介紹之後,將30多萬元投入一款理財產品中。最後他幾近崩潰,這些都是他的養老錢,正是因為相信朋友的話,他才放心去投資的,沒想到都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