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詩均
-
2 # 伊水緣
《話說孩子的有效學習方式》
——分組/當小老師
韓小康 2019-01-23
導語
古往今來,孩子厭學不足為奇,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在學習中獲得心理上的快樂體驗,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甚至牴觸、恐懼。
☀️我特別強調:學習本身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學習結果的心理體驗往往是快樂的。如同喝酒,費且辣,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酒中自有酒中緣"(求人、謝恩、酒友、自娛,四中必居其一)。
常識——學習的三層次
☀️第一層面——識記:學後相見能相識,這是學習的最基本要求,是真正學習的開始階段。
☀️第二層面——回憶(複述):在沒有外界資訊刺激條件下,能憑自己的記憶,暗暗複述所學內容。能完成一般的應用要求,如作業的自主完成。
☀️第三層面——遷移:建立扎實的知識結構,在應用中能快速、準確、足量地完成知識遷移。這才一名學生最俠義但又是最現實的學習目的——應試能力的提升。
個別專家,大力推崇所謂的"快樂學習",將快樂與學習因果關係倒置,只能說是看問題太膚淺了,或是在為厭學尋找遮羞布——即,不是我成績差,而是我不快樂。最終只能是誤人子弟而讓家長買單,耽誤孩子的前程。
"孩子之所以厭學,無非有以下幾種原因:
1、知識漏洞;2、人際關係緊張;3、身體狀況不佳;4、學習目的不明確。"
這位網友也是優秀的,但遺憾的是他談得有點輕描淡寫,缺少對"學中痛苦、學後快樂、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深度思考。
言歸正傳,如何引導孩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學習,而不是做面子工程?我的觀點是採取"疏"的辦法而不是簡單的"堵",即要從學習方式和習慣上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簡述):
一、有基礎,聽得懂,能識記——初步理解,短期記憶,是最基本的學習要求。
二、常複習,加深記,能回憶——過渡至長期記憶,具有一般性的遷移能力。
三、深思考,當小師,善遷移——快速、準確、足量遷移,考高分。
後記
要鼓勵孩子改變性格,勇於克服怯懦心理,有準備地敢於且善於在同學面前(如學習小組)當小老師,這是提高學習最終目的——快速、準確、足量提升遷移能力的最佳途徑。
更重要的是:當小老師,可以最及時有效地滿足孩子學習結果的心理體驗,孩子內心的喜悅是巨大的,何來厭學?
在學習與快樂的關係上,我比較傾向於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觀點。
[注1]
錢文忠觀點:學習是苦差事,就應吃苦。
快樂派觀點:因不快樂,故成績差。
本作者觀點:因結果體驗,故感受快樂。
[注2]
本文中所說的學習結果,特指學習過程中的小結果,可以是章節,也可以是一節課,也可以是某一專題。
[注3]
遷移的兩種方式:顯性遷移和隱性遷移;其中顯性遷移又有語言遷移和書面遷移;語言遷移是所有遷移中要求最高的,表現在對視覺、聽覺、觸覺、心理推理等的高度整合;隱形遷移至顯性遷移的過程,即為應用(作業、考試)。
-
3 # 我是杜佩玉
在這裡面要說一個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費曼學習法所提倡的一個原則,基本上在小組教學中可以得到一部分體現,於是我想把費曼學習法和每一個人交流一下,其實這也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學習方法。
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交流,而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知識變成自己的語言向其他同學進行描述,其他同學如果在這個描述過程中能夠聽得懂的話,那您的講解就比較到位,如果聽不懂的話,您需要再次提煉自己的語言或者整理自己的語言,用別人能聽懂的方法來講解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
上面整個過程就是費曼學習法的一些簡單的理論。基本上我們就能夠看出來,費曼學習法實際上就是類似於我們中國唐朝的偉大詩人白居易的一種做法。
白居易通常把自己寫的一些作品念給一些老太太聽,如果老太太能聽懂什麼意思的話,那麼他就留下,如果老太太聽不懂的話,他就把這個作品改變,甚至不用甚至銷燬。
透過上面兩個簡單的介紹,其實小組教學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讓每個孩子把自己已知的知識用語言不斷的重複,這樣能夠加深對語言的理解,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向別人描述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突然對於自己所講的事情有所感悟,小組學習法也就是起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積極作用。
當然在競爭方面,由於一些集體榮譽心的影響造成的,在這裡面每一次的團體競爭都有這樣的意識,所以不必過於強調。因為如果自己不能給團體正規的話,那麼只要不給團體拉分就已經不錯了,所以每個人都是這種積極的態度造成了小組學習之間的競爭意識。
小組學習也需要組織,也需要一些投脾氣的人。
-
4 # 寶媽麗麗在修行
我贊同這種說法。
1 現在很多學校都採用這種方法來管理現在很多學校都採取這種方式,效果挺好的。
班級採取小組合作,而且各組之間互相競爭,孩子們有容易感,容易保證紀律。而且要想取得好成績,小組成員之間就要互相幫助,爭取整組成績都提上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提升了課堂效率。
2 讓孩子之間學會合作與交往我們都是這個社會中的一環,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在團隊中要學會合作,人與人間要學會交往。這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不懂交往,只知道學習,將來在社會上格格不入,也不幸福。
小組之間互幫互助,彼此合作,然後與其他小組良性競爭,孩子們能從中學到很多,也加深了同學友誼。
3 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孩子會偷懶,比如做手抄報要小組合作完成,有的孩子不出力,其他孩子就會不滿意。有的孩子之間有矛盾,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來引導,提升凝聚力。
總體實行小組制還是很有利的,我也在教學中對孩子們實行小組制,孩子的紀律有所提升,課堂更有活力。效果不錯。
回覆列表
我建立的“卵石原理”,就是基於班級教學的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卵石臻於完美,是因為卵右在水的衝擊下與卵石間的碰撞,與河床的磨擦。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源頭活水,流放出一個又一個新穎的課題,學生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卵石,他們圍繞課題,各抒己見,激起心靈的碰撞,在碰撞中修正自己,在碰撞中完善自己。有人說“合作探究”是舶來品,不適合中國國情,我畢生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多,快,好,省”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好方法。